在廣東一天時間成立一家公司,又一天時間倒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租幾間樓房,或者一層來進行“集成”化生產,幾天一個牌子,甚至連注冊商標都沒有的產品就堂而皇之走向了中國汽車后市場滾滾的河流。
與之相反的是那些久負盛名的所謂大品牌依然高舉著中國汽車后市場“品牌”的大旗闊步向前。對于生產供應商來講,經過十幾年的大浪淘沙,站在汽車后市場運營鏈的最頂端,傲視群雄理所應當,但很多甚至名聲在外的大企業在于大大小小的省市批發商建立產業鏈中合作的第一道環節時卻處理的相當沒有企業價值體現。
某行業大型企業在09年改變市場策略實行扁平化渠道模式的時候,不顧經銷商2年的大力投入和苦心經營,瞬間斬立決,立即斷貨,引發了震驚行業內的惡性后果。
生產商在一年前就成立的了所謂省區業務團隊,名為輔佐省代的業務,該省市的經銷商團隊被廠家一個地區跟著一個廠家業務人員進行貼身跟蹤,然后把該省代在各市地的下級經銷商全部滲透清楚,于是就發生了前面一幕‘斬立絕”的行動。
之所以引發了震驚行業內的惡性后果,是該省級代理商立即啟動了反制措施,花錢雇傭了一批黑社會份子對這個國內大生產商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報復。讓該生產商在某省的技術維修中心癱瘓,凡是看到該生產商的人員一律進行暴打驅逐。該生產商在謀省的所有會議全部進行攪局,見到某品牌的機器就砸。
一個階段后,終于該生產企業的老大親自登門謝罪,以賠償200萬了事。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當然譴責某省代的惡劣行徑,但話又說回來,之所以讓某省代產生這么大的反應卻是有理可循的。試想,做一個省級的品牌運營商,巨大的投入不僅僅是錢上面的問題,所花費的精力和物力,面對下層級的經銷商的賒貨壓力以及庫存壓力還有尤其是電器類的售后壓力,已經讓省代苦不堪言了。
每個月還要固定的進貨量,每年遞增的進貨水準,業務團隊的建設,凡此等等,做一個省代真的相當不容易。可是一旦年景不好,又趕上國內經濟大環境的蕭條,省代的壓力驟然劇增,肯定會有幾個月完成不了生產商的任務。
這個時候,很多生產供應商表現的簡直跟流氓一樣令人憎惡。不是恐嚇經銷商要取消省代,就是利用經銷商的渠道客戶干脆取代省代。滿眼里都是錢,似乎除了錢能代表這個品牌,什么社會價值,商業道德統統是大糞。
更有的生產供應商在與經銷商合作中,只簽訂其某一類產品,而派員跟隨經銷商業務員進行所謂培訓幫助,而后直接與省代的客戶簽訂其它貨品的直銷體系。最后的結果就是架空省代逼迫其就范,你不是抗議嗎,那好啊,那就全部產品做省代好了,那么每個月進貨量就是不斷的押款了。
生意是什么?
是生生不已的創意。
但遺憾的是生產商把生意的“創意”進行最大限度的扭曲,不是相互協作共同發展,而是進行無限度的甚至手段低劣的逼迫。利益最大化到不顧商業準則和起碼的行為價值準則。這樣再牛X的牌子又能怎樣?!生產商和經銷商是魚和水的關系,而不是博弈的關系。
如果把自己當做網來做供應商,那么肯定是魚死網破的最后結果。生產商在創建價值鏈過程中要懂得取舍和搭建平臺。
中國汽車后市場也只有鐵將軍的李總做到了魚水相融的供應商和經銷商價值關系培植。所以鐵將軍這面大旗不會因為市場的變幻而坍塌,這三個字的份量也不是幾千萬就能湮滅也收買的。
以一首《多么痛的領悟》來做結語,望中國汽車后市場關系鏈更健康。
啊!多么痛的領悟
你曾是我的全部
(相對供求價值來說真的是一語道破)
只是我回首來時路的每一步
都走的好孤獨
(因為經銷商所背負的壓力而寫照的真切感悟)
啊!多么痛的領悟
你曾是我的全部
只愿你掙脫情的枷鎖
愛的束縛任意追逐
(放佛就是經銷商對生產商的寄托)
別再為愛受苦
(想放棄就放棄吧,道德和所謂感情真的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