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到過年,家里都要提前一周打掃衛生:難得打開幾次的大紅方柜子,媽媽出嫁時帶來的紫色箱子,還有爸爸睡了二十年的木架床,都得在過年前擦拭一遍。天花板上的蜘蛛網,床底下的灰塵,家里的犄角旮旯,都要仔仔細細的,打掃的干干凈凈。等打掃完了,新年也就到了。
? 母親說,這叫辭舊迎新,上一年的灰塵不留到新年,舊一年的霉運也不會帶到新年。打掃,除了是以更干凈,更整潔,更明亮的房間來迎接新的一年,更重要的是,打掃是一種儀式,是為了告別舊年,迎來新年的一種儀式,只有打掃完畢,才覺得,舊的一年真的結束了。
?被母親的習慣熏染到,每到跨年這一天,我都會把房間打掃的干干凈凈,沐浴更衣,帶上最美的項鏈,換上最美的新衣。然后靜坐在書桌前,把這一年做的事情盤點清楚,未完成的趕緊去做,已完成的獎勵小紅花。
? 這樣的儀式讓我感到安心---舊年的結束由我自己掌握,而不是因為時間無情的流逝,無可奈何的接受新年的開始。不,新年開始也是我自己掌握的,因為完成舊年的結算,我才開始打開新年的大門。
? ?這種儀式所帶來的儀式感,類似于歐美國家的人們在犯了錯之后,要去教堂跟牧師懺悔、請求上帝寬恕是一樣的。也許這世上根本沒有上帝,也許懺悔也沒有讓事情有所好轉。可一旦懺悔過了,心里的罪惡感也會放下,心境也會跟著打開,人們就會感到無比的輕松,這就是儀式感所帶來的好處。它是神圣的,莊嚴的,是洗滌內心、回歸純真的壯舉。
?事實上,我們的確偏愛儀式感。08年冰災的時候,過年停水停電,直到大年初一才來了水和電。于是那年我們都沒有看到春節聯歡晚會。拜年走親戚的時候,大家都說總覺得今年缺少些什么,真的不敢相信新年就真的這樣到來了。看春節聯歡晚就是一場跨年的儀式,缺了它,在心里就默認這一年還沒結束,雖然時間已經過了,可心里還不承認呢。
?開始一段戀情時也需要儀式,比如說表白,比如說送玫瑰花。如果缺少了表白,缺少玫瑰花,就覺得這段愛情還沒有真正開始,就覺得那個人還沒有真正的投入,會在心里疑惑“對方是否真的在意自己”,“對方是否是真誠的”,甚至會想“我們真的算戀愛了嗎?”
? 表白就像是一個里程碑,在這塊石碑刻上自己的名字,代表著我們相互屬于對方,這樣才能愛的轟轟烈烈,愛的毫無顧忌。這塊石碑也表示:我給了你噓寒問暖的權利,也給了我保護你的責任;你給了我傷害你的機會,也給了你專情于我的義務。這個儀式就是在向全世界宣:我們戀愛了!
? ?戀愛需要儀式,婚姻更需要儀式。
?婚禮是婚姻的儀式,是兩個人許下白頭偕老意愿的見證。與戀愛不同的是,戀愛是兩個人之間的約定,而婚姻是兩個家庭之間的約定。我們需要一個婚禮,需要一個盛大的婚禮,需要親朋好友來見證我們的結合,需要政府支持,需要法律的保護。我們彼此忠誠,彼此深情?;槎Y就是為了告訴他人---我們已經訂下白頭偕老的約定,下定決心要同甘共苦,外人請勿打擾,更不要插足。
?婚禮之后,我們的態度也會大有不同?;榍?,我們內心還有一點不確定,我們不確定此刻站在身邊的這個人是否會永遠站在自己身邊;我們不敢承諾彼此未來會一直交織在一起;我們更加恐懼最后會相忘于江湖。而婚后,我們更加堅定,更加安心,更加明確,更加積極。我們明了,余生將與君度過,未來是好是壞,是平坦是坎坷,我們都將一起度過,不離不棄。
?生活需要儀式,我們也需要一種儀式感。我們需要一個儀式來證明事情開始抑或結束;我們也需要一個儀式來肯定我們之前的付出:我們更加需要一個儀式來見證我們成長與改變。我們都需要儀式。
? 我崇尚儀式,也追求儀式感。這個儀式不需要有多偉大。也許只是給自己買一個提拉米蘇,也許只是放縱自己睡一個懶覺,又或者是帶上那對夸張的紅色耳環…儀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儀式感。那種感覺會讓你浴火重生。
? 我的儀式是大掃除,掃除地上的灰塵,掃除心地上的垃圾。大掃除過后,我將以嶄新的自己迎接2017。這是屬于我的儀式感。
? 期待你也盡快找到。
? 以上,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