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散人
關注
6.22
·
字數 13224 · 閱讀 660
2019-01-26 19:06
脾虛是國人的一大危害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國人最容易“脾虛”了,即便沒有明確的疾病, 但“脾虛”仍舊是很多國人的生命狀態,之所以如此,
首先,中國人用心多于用身;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二,中國人有從“溫飽不足”到“小康”的巨變;
其三,中國人肌肉力量相對弱。想改變這種“脾虛”的宿命,必須選擇適宜的飲食和鍛煉;
其四,是國人的預防意識太差,平時不注意保養,使脾胃在胎兒時,就受寒涼,留意終身遺憾。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醫說的“脾”,不是腹腔中那個長條的器官,不是西醫的脾臟。中醫的“脾”指的是身體器官的功能。所以,“脾虛”的時候,多個系統都會出問題,其中包括消化系統,造血系統,甚至生殖系統,以及身體的運動機能。“脾虛”的時候, 就是這些系統的功能可以分別甚至整體不足,而器官功能的變化,往往是疾病開始的前期,甚至是從亞健康向疾病過度時期。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醫講,“思慮傷脾”,思慮是中醫“心”所管的,屬于火,而脾屬于土。按照五行學說,火生土,火是土之母,心思過重的人自然胃口不好,容易生病。如果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是精神壓力所致,大腦皮層對下層的指揮失靈了或者出昏招了,中國人更擅長用腦子,甚至用心術,這就增加了“脾氣”受損的幾率。
調理脾胃須單舉
中醫說的脾,是主肌肉的,“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多是脾虛,肌肉的過勞和過逸都會影響到脾。 過去,中國人靠勞作為生,過勞是常事,自然消耗脾氣;現在,中國從溫飽不足變成小康了,體力活動銳減,結果又從過去的肌肉過勞,變成了現在的過逸,過逸就要用進廢退,同樣是對脾氣的削弱。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另一點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體質特點。中國男人少有肌肉壯碩者,白面書生,弱不禁風曾經是既往國民的常態,甚至符合傳統審美,所以才有“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褒貶。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國女人高發的疾病之一是漏尿,一般在五十歲之后,因為咳嗽,大笑甚至奔跑而出現小便控制不住,這和生育多少沒直接關系。非洲的生育率比我們高很多,但那里的女性無此尷尬,就是因為我們不是肌肉有力的體質類型,這也是中國女性更容易出現垂臀平胸,更容易有“黃臉婆”的問題,而黃色,是脾氣不足時必然顯現的顏色。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獨運動用到的肌肉,胃腸道的肌肉也同樣,所以大便不成形,吃了硬質的食物消化不良等也是我們常見的問題。因此,喝粥是中國的民族習慣,而歐洲人卻吃意大利面,后者的堅硬顯然是被我們脾虛的體質本能就會拒絕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鑒于此,讓中國人民“全民補脾”也不為過。具體說,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適度地鍛煉肌肉,放松心情,加大預防,這四點應該是中國人的養生方法。《黃帝內經》講的“五谷為養"已經為國人選擇了谷薯類,糧食類這種最清潔的生命能源,更能使人“靈肉合一”修身養性的太極拳,也向來是養生大家乃至長壽者的多選。
圖片發自簡書App
? 一個人的脾胃是不是虛弱,有三個最簡單的判斷方法,一個是看手,一個是看眼袋,一個是看舌頭。
? 首先看手上的食指,然后再將十指并攏,看手指間有沒有縫隙。
為什么要看食指呢?因為食指反映了整個脾胃功能的狀況。
食指、食指,顧名思義,就是和飲食有關的一根手指。
如果食指彎曲變形,并且內側根部有酸痛的感覺,這就表明你的消化系統功能出現了故障。
脾胃是負責消化水谷食物的,它具有運化和傳輸的功能,中醫說脾胃“主通降,以釋為和”,意思就是說脾胃的運化要有力,傳輸要通暢,如果運化和傳輸出現了問題,排泄物積聚在腸內,就會埋下隱患,成為百病之源。
一個人如果他脾胃的運化和傳輸出了毛病,一定會反映在他的食指上,這時他的食指不能輕松張開,彎曲時會有點變形,同時,食指的內側根部還會酸痛,食指內側,也就是食指靠近拇指的這側,其根部被稱為“第二間”,人的大便不通暢,“第二間”就會出現酸痛之感。
便秘和腹脹的患者堅持長期按摩這個部位,就可以排便,減輕便秘。
? 另外如果食指出現硬塊,顏色變紫,這就表明你的脾胃虛弱至極,這時常常會出現完谷不化、大便稀溏和肚子痛等癥狀。
脾虛的表現和調理方法
脾氣受傷后有兩種表現, 越來越胖或者越來越瘦。如果是思勞傷的脾, 脾氣虛可能表現為越來越瘦; 如果不是因為心情, 而是因為懶, 因為久坐、不運動導致的傷脾, 體內垃圾毒素逐漸堆積, 人也就越來越胖, 而且是虛胖。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方法不靠譜, 當然越減越肥。
我們總能聽到 “過勞死” 的新聞報道, 事實上, “過勞死”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少見的。過勞引起的更多問題是“過勞肥”,就是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這是很多人的經驗。為什么會如此?就是因為過勞傷的首先是脾, 脾氣虛了,代謝能力下降, 能量過多地存留在體內,人就變肥胖了。這種胖子肯定是脂肪多、肌肉少的。“十個胖子九個虛”,這里的“虛”指的就是脾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對此, 金元時期的名醫李東垣在他的《脾胃論》中早就清楚地提到了:“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饑。脾胃俱旺, 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氣分,則能食, 脾虛則肌肉削, 即食亦也。叔和云:多食亦肌虛,此之謂也。”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段文字里包含了幾種狀態和體形:
首先是“能吃且胖型”。這種胖很明顯是吃出來的, 是胖而不是肥, 而且常見于年紀輕、正處于發育期、胃口特好的人。他們的胖是比較結實的,主因就是飲食過量。這應該不能算病,只需要控制食欲、加強運動就可以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次是能吃且瘦型, 或者是雖然吃得少, 人卻很胖。這兩種情況顯然都是病態。
先說“能吃卻瘦型”。很多人怎么吃都不胖, 通俗地講, 就是吸收功能不好,“酒肉穿腸過”了,這就是脾氣虛的問題。我見過一個很秀氣的女孩子,特別能吃,而且特別喜歡吃肉, 但是,到了晚上肯定一次腹瀉光,所以她放開了吃也不會有長胖的風險。她身邊的女孩子都羨慕她的這個“優點”。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實,這種“優點”早晚要變成缺點的, 因為脾氣虛不可能僅僅是因為身體不吸收,肯定還有不能代謝或者代謝能力減弱的問題。只不過前面提到的這個女孩年紀輕,代謝問題因為年輕、生命力旺盛而暫時不明顯。到40歲以后,整體的代謝能力下降, 脾氣虛導致的代謝無能的問題就會加重, 那個時候的她,很可能就成了一個大胖子。即便到了那時,她仍舊還會有腹瀉的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另外,還有一種是李東垣說的 "少食而肥型" ,就是我們說的“喝涼水都長肉”的那種人。這是典型的脾氣虛, 也很可能是那個吃牛排而不胖的女孩子的未來。這種人除了“少食而肥”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肌肉無力。所謂“肥而四肢不舉”,就是雖然胖,但不是肌肉多, 而是脂肪多, 所以運動起來仍舊無力,他們的脾虛和肥胖都是過勞所致。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種過勞主要是因為心力交瘁, 是思慮過勞。中醫五行中, 火生土, 而火對應的是心, 土對應的是脾。心被消耗太過,自然無力生土,脾氣隨之虛弱。這也是為什么過去的文人、現在的知識分子多給人“手無縛雞之力”的脾虛印象,他們的脾虛就是因為用腦過度、心思太重導致的勞心所致。
圖片發自簡書App
脾氣虛、代謝能力弱,脂肪之類應該消耗出去的“臟東西”就要停在身體里,李東垣稱其為“邪氣盛”。這種停留在人體內的“臟東西”,中醫叫“痰濕”,所以吃得少但也胖的人, 一般體內都有痰濕,需要通過補脾祛除痰濕的辦法來減肥。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種脾氣虛導致的“過勞肥”,是當今最常見的。在忙碌的情況下,一般人是無暇管住自己的嘴的,抓到什么吃什么,湊合填飽肚子而已,自然不能斟酌飲食的熱量, 也顧不上節制, 這就加重了肥胖的程度。有的人雖然不胖,但體檢時卻發現得了脂肪肝, 大家開玩笑說他僅有的脂肪還長在了肝上。這種情況在經常熬夜、值夜班的人身上更多見,即便他們沒有吃夜宵的習慣,即便吃的夜宵的熱量很低,但仍舊難免會發胖或者得脂肪肝。
圖片發自簡書App
按照中醫“子午流注”的理論, 是因為他們在肝經值守的“丑時”,也就是夜里的1~3點,沒有讓肝臟休息,導致了這種代謝紊亂。事實上,這種違背正常作息的生活方式,更是對脾氣的消耗。
圖片發自簡書App
“過勞肥”的人,減肥總是不成功, 因為“脾氣虛”這個問題根本不可能通過單純的節食、腹瀉來改善。節食和腹瀉甚至還會加重脾氣虛的癥狀,所以他們的減肥總是剛開始有效,很快效果就不明顯了,或者體重很容易又反彈回來。畢竟我們要消除脾氣虛這一導致過勞肥的根本原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有一種與前面那個可以大吃肉,但仍舊很瘦的女孩子不同的人是“能吃且瘦型”,類似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是虛性亢奮的結果,對此,中醫歸結為“胃火盛”。這種人不僅總是餓, 還很容易渴, 他們的瘦比起大吃牛排的女孩子來說,要明顯地呈現出病態,人會顯得很憔悴,皮膚也缺少水分,是需要馬上治療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只要你弄清了肥胖最終是不是因為脾氣虛引起的, 你在減肥的時候, 還是可以求助于很多藥物的。只是這些藥物的說明書上都沒有標明“減肥”這個功效,但是它們能從根本上改善脾氣虛的癥狀,減肥就成了這些經典方劑的意外收獲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比如“補中益氣丸”, 它是寫《脾胃論》的李東垣創制的。這是一種可以長期吃的補脾藥, 它的減肥效果是隨著脾氣的強健而實現的, 表面上是在減肥,實際上是在修補過勞給身體造成的影響。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無論治療的技能再高,同預防相比總是小巫見大巫,在號召全民補脾的形勢下,預防未病,預警疾病尤為重要,東亞病夫的病源是缺少預防意識,預防未病,預警疾病,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遠離疾病和藥物副作用的危害。
圖片發自簡書App
脾虛的危害:
1、貧血:脾主統血。統,是統攝、控制之意。脾主統血,是指脾有統攝、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而不致溢出脈外的功能。脾之所以能統血,是因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氣血生化有源,則氣的固攝血液的功能得以正常發揮,血液不致于溢出脈外而發生出血。若脾氣虛衰,食欲減退,或運化無權,都可導致血之化源不足而血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2、肥胖: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圖片發自簡書App
3、月經不調:脾為后天之本。若脾氣虛弱,則會導致脾運化水谷的能力減弱,使得氣血生化之源匱乏或致氣虛,而氣為血帥,氣不足會致脾不統血、血液來源不足,從而引起月經失調。
圖片發自簡書App
4、肌瘤腫物:脾為人體生痰之源,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如脾土虛弱。體內清者難升,濁者難降。水谷之濕留中滯隔,凝聚為痰。時間長了體內就會淤物沉淀,經期運行不暢。造成肌瘤腫物的增生。 脾胃虛弱體型瘦弱或肥胖身體虛弱容易感冒偏食飲食不規律濕氣重舌邊有齒痕大便不成形或者偶爾便秘睡眠質量差食欲不振氣血兩虧等。健脾八珍丸的方子很平和,除了孕婦,其他體質皆可常年服用,老少皆宜。健脾八珍丸培補氣血,能使皮膚光澤細膩,故陳實功曰:服至百日,輕身耐老!
圖片發自簡書App
養生知識分享】
——養脾小指南(一)
脾在人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脾有問題可波及其他各臟,脾氣虛則五臟之氣皆虛。中醫認為,脾健康則人能長壽。因此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養脾。
脾臟三大功能
第一:脾是人體的“血庫”,當人體休息、安靜時,它貯存血液;當處于運動、失血、缺氧等應激狀態時,它又將血液排送到血循壞中,以增加血容量。
第二:脾臟猶如一臺“過濾器”,當血液中出現病菌、抗原、異物、原蟲時,脾臟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就會將它們吃掉。
第三:脾臟還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補體等免疫物質,發揮免疫作用。
人體的營養來源于脾,脾被稱之為“后天之本”,具有“運化”和“升清”的作用。由此可見,脾臟是保護人體健康的重要器官,日常養護脾臟很重要。
圖片發自簡書App
——養脾小指南(二)
脾在人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脾有問題可波及其他各臟,脾氣虛則五臟之氣皆虛。中醫認為,脾健康則人能長壽。因此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養脾。
四個補脾小方法
醒脾法:用飲食療法達到健脾開胃的目的。可用山楂條20克、生姜絲5克拌食。
益脾法:可選粥品養益脾胃。蓮子粥:蓮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仁米50克、糯米100克煮粥食。山藥茯苓粥:山藥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
健脾法:靠適當運動來幫助“脾氣”活動,增強其運化功能。青年人可用仰臥起坐,在每天起床和入睡前做20到40次;老年人可按摩腹部,即仰臥于床,以臍為中心,順時針用手掌旋轉按摩約20次。
溫脾法:炒熱食鹽100克裝入厚紗布袋內,置于臍上三橫指處,有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或用肉桂粉3克、蓽拔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裝入袋內,夜間置于臍上。此法還可止吐瀉。
圖片發自簡書App
養脾小指南(三)
脾在人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脾有問題可波及其他各臟,脾氣虛則五臟之氣皆虛。中醫認為,脾健康則人能長壽。因此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養脾。
養脾有4忌,千萬別犯
一、禁忌養脾無常
很多人認為養脾在秋冬季節就可以了,其實,養脾不單單只是秋冬的事情,而是應該像吃飯喝水一樣每天都去做。
二、禁忌生、冷
要養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飲料,特別是冰飲料,不管是涼的飲料還是瓜果,都盡量少吃,過涼傷脾。另外,不要過多吃生食,以免損傷脾胃。
三、禁忌甜
許多人都喜歡吃甜食,但是,中醫上講,過甜易傷脾。因此,要想補脾養脾,甜要有個度。
四、禁忌吃太多
吃太撐了,除了易長胖外,還容易傷到脾胃。飯要七八分飽,而且吃東西要注意細嚼慢咽,這樣更有利于脾的消化吸收。
養脾小指南(四)
脾在人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脾有問題可波及其他各臟,脾氣虛則五臟之氣皆虛。中醫認為,脾健康則人能長壽。因此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養脾。
四個養脾小動作
1、叩齒咽津
晨起先叩臼(后)齒36下,次叩門(前)齒36下,再錯牙叩犬齒各36下,最后用舌舔齒周3-5圈。結束時,再用舌頭攪動口腔,激發口腔津液后吞下,早、中、晚各叩齒一次,多做更佳。此動作有滋補脾胃、固護腎氣之作用。
2、擦胸腹
雙掌五指分開,相對放在前胸乳下方,然后稍用力沿脅肋分向兩邊推擦,上下往返從胸到臍及至小腹,以發熱為宜。此法可疏通肝經、脾經,能健脾養肝。
3、摩脘腹
以臍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繞按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繞摩21圈;雙手疊掌,以臍為圓心,先從小到大做圓形摩腹動作72次后,再從大到小摩動72圈返回。摩腹能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有調理脾胃、通和氣血、培補神元之作用。
4、擦丹田
將兩手掌分別放在臍下小腹中央處,同時做上下摩擦30次,以漸感發熱為度;先將左手掌按陰囊(女按會陰),再將右手旋轉摩擦丹田30-100次,左右手轉換。此法除有健脾壯腎之作用外,還能增強胃腸功能、緩解腸道問題。
延伸閱讀:
糖尿病與脾胃之間的關系
糖尿病的治療,其實很簡單:健脾胃,助吸收。如此而已。
所以,糖尿病的主要問題: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臟六腑沒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決糖吸收問題!
如果一個中醫治療糖尿病的主導思路是“降糖”,那么,這個中醫就不是一個正統的中醫,而是一個中皮西骨,或者沒有領悟中醫核心的中醫!如果一個糖尿病病人的主述要求是“降糖”,我會說,抱歉!你還沒有資格來看病。你需要先解決觀念問題。
再舉一個例子:半杯水和一杯水,同樣放一湯勺糖,哪個濃度高?肯定是半杯糖。但請問,是糖多了,還是水少了?再問,西醫是否有檢測水【血液】的多少?如果沒有,你怎么知道你是水不足,還是糖太多?如果你只是水不足,卻用降糖的方式來治療,會有什么結果?換句話說,很可能,你只是需要早睡覺養血加水,糖尿病就會好了,根本不需要降糖。
缺水的最直接表現就是“口渴”。到后期不渴了,是因為你的熱量也不夠了,高水平的不平衡,變成低水平平衡,人越來越虛,越來越容易疲勞了,肥胖了。
前面只是缺水,現在連火【提供身體生長發育的熱能】都不夠了。再降下去,熱能完全消耗完,人就死翹翹了。
最先表現的就是腳的變冷,漸而麻木無知覺。這就是西醫說的“糖尿病足”。其實就是一個熱能不足的表現而已。加熱,多吃飯補充熱能,再早睡覺,就可以把糖尿病足治好。糖尿病足有破損就很難愈合,可以很簡單就讓它愈合:撒純正的紅糖在傷口就可以。西醫說最避忌糖,不但不會如它所言加重病情,反而竟然可以把病情控制。那么,請思考,誰對誰錯?
皮膚肌肉的愈合,是脾和肺的作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脾的能量來之于飲食“甘味”——也就是甜。只有甘甜之味才可以健脾,促進胰島的分泌,促進肌肉的生長。肺又是脾的“子”,脾的能量充足了,肺的能量就會得到補充。皮膚愈合的能力就增強,所以傷口就會愈合——這就是紅糖為何可以使糖尿病足傷口愈合的原因。進而推論,只要給脾以足夠的甘甜之味,脾的運化功能【相當于西醫說的胰島功能】就會恢復,加強,那么,糖尿病就可以根治了。
所以,糖尿病人禁糖治不好糖尿病西醫又說不明白,何不嘗試原理說得明明白白的中醫的方法,試試不禁糖,按照中醫的方法調養呢?當然,在早期脾的運化功能還沒恢復的時候,不能刻意服用糖,平常食物中的糖分就足夠了。只需要把可以忌糖的習慣改為正常飲食即可。待食欲越來越好,脾【胰島】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分解稀釋能力越來越好,一邊的嗷嗷待哺的五臟六腑,一邊是富于糖分的血,兩邊一交接,還愁血糖太高嗎?還愁器官漸漸衰竭,越來越沒力嗎?這些就都迎刃而解。
糖尿病相當于中醫的脾胃病。自古就沒有脾胃病是絕癥不可根治的說法。哪個中醫這樣說,會被同行笑掉大牙!
一個好中醫,是需要讓患者變聰明,然后才可以救助得到。做個好中醫多難!但正因為難,才需要有人先行,開辟一條陽關大道!祝愿每一個看到此文的患者,你們從此就開始做一個聰明的患者!
延伸閱讀
安養心神調治脾胃論
作者/李東垣
《靈蘭秘典論》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怒、忿、悲、思、恐、懼,皆損元氣。夫陰火之熾盛,由心生凝滯,七情不安故也。心脈者,神之舍,心君不寧,化而為火,火者,七神之賊也。故曰陰火太盛,經營之氣,不能頤養于神,乃脈病也。神無所養,津液不行,不能生血脈也。心之神,真氣之別名也,得血則生,血生則脈旺,脈者神之舍。若心生凝滯,七神離形,而脈中唯有火矣。善治斯疾者,惟在調和脾胃,使心無凝滯,或生歡忻,或逢喜事,或天氣暄和,居溫和之處,或食滋味,或眼前見欲愛事,則慧然如無病矣,蓋胃中元氣得舒伸故也。
氣血虧虛的原因和表現
1 .易疲勞: 氣血不足,心、肺運轉能力低下,導致人耐力不足
2 .頭暈頭疼: 氣血虛弱,陽氣不足以上升濡養頭部,致使頭部供血不足
3 睡眠差: 心血虛,虛火上沖,導致心神不寧,夜夢多,睡眠質量下降
4? .臉色黃: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心血虛,不足以滋潤皮膚
5? .聽覺減弱:腎主藏精,開竅于耳,腎精不足,容易耳鳴、聽力減弱
6 .視力差:肝主目,肝藏血不足就會不能濡養雙目
7 .食欲差: 脾主運化,脾氣虛弱導致脾胃不和、食少納呆
8? .經常脫發:血中有濕的人就是總脫發,健脾八珍丸,去濕養胃丹健脾除濕;
9 .手指上沒有月牙或者只有大拇指有月牙:說明體內濕寒重,循環功能差,氣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
1 0 .產后脫發:一孕傻三年,產后脫發嚴重就是血不足
1 1? .月經提前反而月經少:月經提前的人應該經血量大,反而少,說明脾生血不足
1 2 .月經錯后:月經錯后是肝郁,肝郁就是肝藏血不足
1 3 .總是悲傷欲哭、容易激動流淚:心陰或者肝陰不足的人都是虧氣血
1 4 .產后奶水少:奶為氣血所化,奶水不足,說明氣血不足
1 5 .手指甲上出現縱紋:說明身體氣血虧虛,出現了透支,是肌體衰老的象征。
如果您有其中1-2項,說明身體已經出現問題,需要補脾升血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虛不受補與脾胃的關系
有一種虛叫「虛不受補」
「虛則補之」是中醫學中常用的辨證施治法則。因此無論是醫生還是家里人都喜歡用補益藥來補氣血、調陰陽、生津液, 扶正驅邪。
但現代人更多的體驗卻是「虛不受補」,一進補就會燥熱、煩躁不安、流鼻血、口干、便秘,或食欲減退、腹脹、腹瀉等。
這些都是盲目進補,濫用補藥,反受其害的結果。
所謂虛不受補,往往是體虛兼有痰濕、瘀血或外邪等,但我們只看到體虛的一面,用補藥補品,不顧痰濕、瘀血等,反而導致病情加重。
圖片發自簡書App
陰虛火旺、脾虛肝郁、痰濕、瘀血這幾類人,屬于虛不受補。
一、陰虛之人容易虛不受補
進補需要辨體質,不同的體質類型有不同的補益方法,偏于陰虛體質的人最容易虛不受補。因為陰虛的人體內陰精缺少,相對來說陽氣偏多,陽屬熱,所以這種體質的人很容易上火,稍微用點補藥就會上火。
其實人們通常所說的「補」是指溫補,所用的藥常常是溫性的補藥。由于陰虛的人本身陽相對就多一點,所以不適用溫補。
「補」包括補陰、補陽、補氣、補血等,不同情況用不同的補法,用藥也有涼補、溫補等的不同。即使是補陰或者補陽,還有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問題。
所以,陰虛的人不是不能補,而是不能盲目溫補。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別陰陽,開口動手便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另外,用扶陽的思路去補陰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陰虛證實際上也存在本質上的陽不足,采用扶陽的方法治療,只要配伍得當,用法合理,不僅療效高,還可以引火歸元,達到陽生陰長的目的。
二、體弱之人容易虛不受補
體弱之人,多是先天和后天都虛——腎虛、脾虛。
腎虛、脾虛
先天的因素已成,我們只能通過調理后天來補償。但如果后天之本——脾胃也很虛,那么后天補充先天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如果脾胃虛弱,很容易出現脾胃呆滯、胃脹、腹瀉、惡心嘔吐等表現,進食、進補均會出現中焦堵塞,中焦樞紐不通,上下左右氣機都會受阻,虛不受補就很容易發生。
而日常人們所用的補品偏熱、較難運化,體弱之人非常脆弱和敏感,因而進補用藥必須選擇合適的藥物,不然只會有害而無益。
古人云:「王道之藥無近功。」
「王道之藥」意思是作用柔和的藥。作用柔和的藥作用緩但不會立馬見效,長期堅持服用必有很好的效果。
相對而言,「霸道之藥」通常指的是作用猛烈的藥,能夠立馬見效,但不適合嬌弱的人。
所以在臨床上,體弱的人用藥必須柔和體貼,無論食補還是藥補,都要和緩進行。
三、肝郁之人容易虛不受補
肝郁之人虛不受補的情況也很多見。肝郁通俗講就是情志(情緒)不暢。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醫認為,肝主情志,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會出現肝郁氣滯,表現為情志抑郁、心煩易怒等。
情緒除了跟肝有關系,還跟心有關,因為心主神志嘛。故心火與肝火常常是互相影響互為作用的,以致出現心肝火旺等表現,而且肝郁久了也會克脾,也就出現肝郁脾虛。
這些人由于體內蘊藏著郁火,所以,稍用補品,就會使郁火燃燒,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通常是剛服藥時感覺不錯,人比較有精神,再服下去就會感覺不舒服,出現胸悶、腹脹、不愿進食以及上火癥狀。
因此,中醫用補劑時非常強調要兼用疏通的藥物,才會補而不膩,達到應有的效果。
四、痰濕阻滯之人容易虛不受補
同樣地,只要體內有郁滯的人都容易虛不受補。痰濕之人,體內痰濁膠著,阻氣傷陽,也很容易出現虛的情況。
這時候如果不先清理痰濁郁滯,單純地應用補品,只會加重痰濁的郁滯,越補越不舒服。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些人常用黨參黃芪來補氣,卻越補越不舒服,感覺腹脹、乏力,舌苔厚膩,再補下去可能導致原有病變加重等。所以,對于痰濕阻滯之人,一定要先將體內痰濁清理干凈之后才好進補。
五、瘀血阻滯之人容易虛不受補
瘀血阻滯之人也容易虛不受補。瘀血日久,血中郁熱,如果進補,有的會出現出血狀況。如果出血點在小血管,如牙齒、皮膚等處尚無大礙,但是如果在大的血管,如腎臟、腦血管處,出現尿血、腦出血等問題就嚴重了。
尤其是老年人,患有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血管功能薄弱,最容易出現問題。
所以這類人平時必須注意應用疏通血管、改善血管機能的藥物,使得血液濃、黏、凝的狀態得到改善。如果需要用中藥補劑,一定要同時加用疏通氣血的藥物,比如三七粉,才可達到好的效果。
如果不是什么重癥,又沒有其他原因,在服用中藥的同時,身體不斷出現狀況,比如一再出現心臟癥狀發作或者腦血管意外,有可能與應用補藥過多有關。
因此總結來說,要補還是通,還是通補兼施,一定要辨證、辨體質,用藥得當。補和通是兩種不同的法則,以通為主還是以補為主,幾分通幾分補一定要權衡,才能做到補益有效,不誤病情。
虛人如何進補?
體虛當補,但補益有法。抓住三大準則,才能有效進補:
一、辨證得當
二、用藥合理
三、尊重個體差異性
辨證得當就是要辨清楚氣血陰陽、辨五臟六腑、辨虛實夾雜等。
用藥合理則包括不過用滋補藥、采用合適的清補、平補等方法,根據所需的合理的劑量來進補,不多補,不少清,藥性平和、補而不滯、滋而不膩。
尊重個體差異則因為每個人天生的體質不一樣,有些人即使辨證施治準確,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就是跟體質有關。因此除了辨證,還需要了解有無藥物不良反應或過敏史等情況。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無論是小孩還是成人,尤其要以調理脾胃為基礎。現代生活方式對脾胃有非常大的傷害,愛好吃屬性寒涼的食物、愛好冰凍食物,胡吃海喝等等,都很傷后天之本。
家長們肯定遇到不少頭痛的,小孩子常常容易受涼感冒,不及時治療會引發咳嗽、哮喘等疾病,其實就是因為脾不足而衛外功能低下導致的。所以又說「調理脾胃者,醫中之王道」。
脾胃為氣血之母,補脾胃最為重要。
什么是脾虛?
脾氣虛是指脾氣虛損造成的一系列身體臟器失調的生理現象及病癥。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類型。
正常情況下脾氣的特性主升,才能把營養物質水谷精微送到心,肺,頭面部,然后心肺再將水谷精微生化為氣血,用來濡養全身。脾在五行中屬土,可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是氣血生化之源,被稱為“后天之本”。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多因飲食不節、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等原因損傷脾氣而致。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因此,脾虛危害大,日常養脾很重要!
脾虛能折壽?
? ? ? 脾虛是個啥?不知道!不清楚!
其實中醫和西醫的脾是不一樣的!西醫脾,作為人體的一個臟器,屬于免疫器官。脾臟占全身1/4的淋巴組織,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可見脾對人體的重要;而中醫講的脾虛是脾氣虛損造成的一系列身體臟器失調的生理現象,會使人體營養吸收出現障礙,水液失于布散導致體濕痰多,甚至敗血癥;更會讓你經常生病,癌細胞容易入侵,沒胃口導致身體臟器衰竭,提前結束生命!
脾虛危害大,日常養脾很重要!
成人脾胃虛弱會怎樣?
1、不管胖瘦,肚子松垮下垂;
2、吃飯不香、依賴于味道刺激的食物;
3、偏愛甜食,或以前不吃甜的,突然特別喜歡;
4、脾氣不好,愛發火;
5、嘴唇干燥、起皮;
6、老人消化能力弱,吃多難受;
7、虛胖而無力。
8、對營養的吸收不好。
90%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脾胃在不停的通過以下方式受損:
1、花式冷飲、冰淇淋,寒涼傷脾胃。
2、漢堡、炸雞等過度油膩的食物,傷害脾胃。
3、看見好吃的吃個沒完,脾胃超負荷運轉。
4、父母脾胃不夠好,孩子先天不足。
5、學習負擔重,用腦過度,思慮傷脾。
6、學習壓力大、青春期煩躁,肝氣不暢,克伐脾氣。
小兒脾虛十大危害!
危害一:便秘或者腹瀉
危害二:體質差,容易感冒
危害三:不愛吃飯
危害四:個子比同齡人瘦小
危害五:體內濕氣大
危害六:一感冒就容易咳嗽
危害七:脾氣大
危害八:晚上睡覺出汗多
危害九:愛流口水
危害十:面黃肌瘦,形成疳積
如何判斷孩子脾虛
1.頭發發黃,面色缺少光澤。
2. 容易勞累、容易彎腰駝背等。
3. 容易食積。不愛吃飯或者很能吃。
4. 精神不振、膽怯。容易頭昏昏沉沉,頭腦不清醒。
5. 舌苔發白略厚膩。
6. 說話聲音低微無力,聲音不夠洪亮。若有咳嗽,多咳而無力。
7.便秘,大便粘膩、粘馬桶,不易沖干凈。
8. 性格略內向,不愛說話。
9. 肌肉松軟,乏力,個子矮、長的慢,身體瘦等。
10、流口水。
?有以上任何一條都是脾虛的表現,如果占了幾條,更是等不得,要及時調理哦!
去濕養胃丹、健脾八珍丸專業調理各種脾胃虛弱問題。
哪些人需要調理脾虛?
對于兒童
由于脾胃虛弱所致的“積食”問題
1.本來食欲不錯,突然胃口變小了;
2.小肚子脹氣、漲熱,飯后肚子脹痛,偶爾嘔吐或腹瀉;
3.口氣酸臭,大便比較臭,大便干燥;
4.晚上睡覺不踏實,莫名的哭鬧;
5.舌苔白厚,臉色發黃,手腳心偏燙、發燒;
6.感冒后很容易就咽喉腫痛;
消化功能不強衍生的“不愛吃飯”問題
1.一直胃口差,吃飯費勁,導致孩子瘦小(飲食壞習慣原因除外)
對于成人
特別對于忙碌、亞歷山大、飲食失衡、不規律飲食而導致脾胃不適的人群
例如:
1.吃的多,動的少,脾胃弱不消化帶來的虛胖;
2.肉吃的多,素吃的少,腸胃油膩、脘腹漲滿,時而惡心;
3.有饑餓感,但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腹感、食欲不振;
4.脾胃弱不消化帶來的口臭等。
特別提示:
1.孩子的很多癥狀都由脾胃而生,調好孩子的脾胃,是防止大部分疾病的根本。另外,為事業和家庭奔波的大人們,也看護好自己的脾胃吧,它和你的肩膀一樣重要!
2.脾胃的護理是長期不間斷的過程(因為隨著溫度變化和每天的進食都在發生腸胃的蠕動反應),去濕養胃丹、健脾八珍丸調理也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因人而異,它是給脾胃的“營養品”,需要堅持一段時間,建議有此方面需求的服用。
養生知識分享】
——四款專治消化不良的藥膳 防護從飲食做起
消化不良多半是由于飲食失節、外感濕邪、藥物刺激等引起,輕癥飲食治療即可見良效。
藥蓮子粥
山藥10克,蓮子10克,薏米30克,大棗10枚,大米100克。同煮粥食用,適用于脾腎虛弱之便溏腹瀉。
豆薏米粥
薏米50克,白扁豆30克,大米50克。煮粥食用,特別適用于夏季濕阻腹瀉。
楂棗茶
山楂10克,炒麥芽10克,白術5克,大棗10枚。水煎,代茶飲,適用于食積腹脹、腹瀉。
藥大棗粥
茯苓20克,大棗10克,山藥2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大棗去核,與茯苓、山藥、粳米同煮成粥,加適量紅糖調味即可。分三次佐餐食用。用于脾胃氣虛、食少便溏、體倦乏力者,可經常食用。
更簡單點,調理脾胃虛弱可選擇健脾八珍丸,去濕養胃丹。
什么是脾腎濕寒?
“脾腎濕寒”其實就是中醫里講的脾腎陽虛!
一、造成脾腎濕寒的原因:
(1)先天不足,父母體質不好。或者母親懷孕時,過食寒涼。
(2)青春期腎經消耗過度。自慰過頻。
(3)流產。縱欲傷身,房事過勞。
(4)過食寒涼,例如啤酒配海鮮。
(5)久居濕寒之地。
(6)穿衣少,外受寒涼。
(7)為了減肥,食用寒涼的中藥。
(8)熬夜。
(9)養生誤區。
(10)從小體質弱,經常生病。久病損耗脾腎陽氣。
(11)長期膽胃上逆,會造成脾腎濕寒。
脾虛的人怎么調理?
1、脾虛的人,在飲食上和生活上都應該注意,飲食方面不吃生冷油膩食物,不饑一頓,飽一頓。按時吃飯多吃蔬菜。
2、生活上應該注意不要熬夜,熬夜對身體傷害甚大,不僅是脾虛,還會導致腎虛以及心氣虛,血虛,后果十分嚴重。而多數患有脾虛的人,都與經常熬夜有關。
圖片發自簡書App
3、平時生活中,還應該加強運動,長時間不運動,氣血也會不足,氣血不足也會導致身體各個器官虛,所以不僅是脾虛一個問題。
4、治療脾虛一定要找到脾虛的原因,其實所有病癥都是一樣的道理,不改變病因,不對癥治療,是看不到效果的。
5、脾虛的治療一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虛不受補,溫和的補恢復期也十分漫長,所以說我們患者一定要做好心里準備,有一個長期作戰的準備。
脾與胃之間的關系
? ? ? 脾胃是互為表里的兩個臟腑,一個管受納,一個管消化食物。
? ? 在西醫里,脾只是一個免疫器官,是可以摘掉的,為什么要摘掉呢,是因為肝不好,摘掉脾就可以保肝了。
? ? 脾是人體防疾系統的預警機制,少了豈不是講人體的危險性增大了嗎?所以中醫更注重它的功能。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 脾胃虛弱,要么沒有食欲,要么吃了不消化,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會讓身體缺乏動力,時間一長當然就不舒服。
? ? 而脾主管人身上的肌肉,脾虛了,四肢肌肉沒東西吃,當然會四肢無力。肌肉酸懶、氣短、便稀、腹瀉;
? ? 同樣,脾無力了沒法將食物轉化成氣血,氣血流不到四肢,自然會感到手腳冰涼。
? ? 根據脾主運化,胃主受納的道理,如果是食欲不好或者吃過飯不消化,那是脾的問題;如果覺得食欲但是吃下去不舒服,那就是胃的問題。正如有人吃完了總會拉肚子,西醫說是腸胃炎,有時打針吃藥好久卻不見效。這個情況在中醫里屬于“胃強脾弱”很明顯,胃沒有問題,是脾運化不了,吃進去的食物超出了它的負荷,沒有辦法只好拉出來。
? ? 這就和卡車運貨一樣,承載重量是2噸,雖然也能裝上去3噸,但是車胎可能會爆,車廂下面負重的鋼板更可能變形。
? ? ? 那胃的作用都有什么呢?《靈樞.玉版》說:“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胃也。胃者,水谷氣血之海。”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它的意思就是人能活下來是從哪里吸取生氣呢?是糧食,而糧食要轉化成氣血。就要先進入胃里,所以說胃是水谷氣血之海。
? ? 說白了其實胃就是我們的糧倉,糧食運到這里, 先進行初步消化(打碎),形成食糜,然后再被脾加工好運輸走。
? ? 正因為這個作用,胃才被古今歷代醫家重視《素問.平人氣象論》說:“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
? ? 《素問.玉機真藏論》說:“五藏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藏之本。”
讓身體一直年輕的3步曲 :通胃經、補脾經、摩關元
補脾經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通脾經方法:
在小腿內側自下往上點揉脾經。自三陰交至陰陵泉,自下而上依次點按,遇明顯刺痛感處,不管是不是穴位,均要停留片刻。
改點按為先點后揉,即用力點下10-15秒后,稍放松揉1分鐘,然后再繼續沿經脈向下點按,如此反復操作10次后換另外一條腿繼續。
? ? 有些朋友吃飯之后總覺得肚子發脹,過了很長時間還是覺得飯沒往下走,有時嘔吐,有時拉肚子。
? ? 這是脾的運化出了問題而造成食積,為什么會有食積?
? 首先是脾胃運化水谷的功能減弱了,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夠像往常一樣轉化成氣血,每次遺留一些,一直到影響身體的程度時為止,所以有不舒服的時候,已經是積食一段時間了。
其次就是自己暴飲暴食或者飲食沒有規律,或者食寒涼之物過多傷著胃陽了。
“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改變這種癥狀的關鍵就是把食積給清除掉。不能用瀉的方法,廢物留在大腸的時候可以瀉,停在胃中的時候就要“消”,要“消食和胃”。
健脾養胃推薦食用健脾八珍丸和去濕養胃丹。
健康美體密碼
25?
小禮物走一走,來簡書關注我
贊賞支持
相關推薦
《道德經真義》第三十章 故善者果
閱讀 873
談手淫危害
閱讀 9649
濕氣重只需每天吃兩勺,七天排出體內十年濕氣,健康又漂亮,神奇!
閱讀 206
邪淫危害,新人誤區[轉載戒色吧薇恩師兄]
閱讀 1342
陰道與白帶
閱讀 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