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下我對在線世界的變化以及在線產品的底層架構的分析,我認為:
- 一個優秀的內容發布的公鏈,應該鼓勵各類思想進行碰撞?;谀撤N考慮可以實名制,但不應該以實名制為產品架構基礎,實名認證應該只作為身份行為的一個記錄。
- 一個優秀的區塊鏈基礎系統,應該能夠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機制,讓市場去決定行為的價值。所以,EOS中用戶行為不付費,我認為存在不妥當的地方。
- 如果以實名制作為產品的架構基礎,產品將變得很難擴展。因為一旦身份確定,基于身份的數據量將以P或者更高的單位計量,后期進行調整將變得不可能。
在線世界的任何行為都應該有其成本和收益,這樣才能有效依靠市場、依靠競爭,讓優秀的思想得到傳播,作惡的思想得到遏制。實名認證在這種機制之下,將是獲得收益的有效行為,將能夠更快的基于該行為獲得更多在線資源,積累身份價值。高價值的身份因為巨大的使用成本將有效遏制作惡動機。
在線世界將在諸多方面的表現和現實世界的不一致?,F實世界的基礎基于物理、基于基因。在線世界的基礎基于數據、基于智能。
在線世界對身份的定義將發生變化。身份價值的基礎是個體的活動歷史,在物理世界中,活動歷史無法被有效記錄,只能依靠人際關系、依賴熟人去承載,這也是為什么物理世界人際圈很重要的原因。但這一點已經因為行為記錄的數字化慢慢發生變化,大家會通過朋友圈、linkedIn、twitter、公眾號文章、博客去了解一個人,人和人的協作因此變得更高效。當行為數字化的比重越來越大的時候,身份識別也必將不依賴實名制,而僅依賴于身份ID背后的活動記錄?!喝怏w』世界、『物理』世界定義的實名身份對行為的約束力將越來越低。
在線世界對陌生人的定義將發生變化。我們說一個人很陌生,是因為我們了解他的過往、興趣愛好、擅長什么等等。但當越來越多的行為記錄通過數據的方式在線存儲后,我們了解一個人,不在依賴之前是否有共同成長、是否有共事經歷、是否有弱關系,僅僅需要同步對方的在線記錄即可。在線世界的陌生人,是指那些沒有在線記錄或者不愿意同步自己在線記錄給彼此的人。人和人之間的協作,也必然因此變得空前的高效,因為大家只需要將自己某個身份相關的記錄發布到在線,其他人將能夠在納秒之間迅速確定是否愿意和你合作。
在線世界人將擁有多重身份?,F實世界充滿各種歧視,性別會有歧視、膚色會有歧視、宗教信仰會有歧視、圈子會帶來歧視(經濟學里歧視是中性詞),基于肉體的頑固的歧視性基因認知是必然存在。但很多不再合適的歧視依然存在,且給人類社會帶來種種沖突,對社會發展帶來種種阻力。在線世界,這一切將得到改觀,在線世界每個人將擁有多重身份,數字化能夠有效避免因為性別、膚色、宗教帶來的歧視。它們和其他行為一樣,只是數據記錄的一部分,在某個身份中將可以不記錄這些信息。
在線世界不同的身份價值不一樣?,F實世界中,我們產生行為的基礎是資源,我們獲得資源的途徑是和其他人或資源進行各種有價值活動的交互。身份的價值體現來自于各種活動的持續積累。在線世界也一樣,每個身份將因為背后不一樣的行為記錄積累不一樣的身份屬性、角色、在線權重,擁有不一樣的資源,體現不一樣的身份價值。如果希望身份擁有擁有的更多的有效資源,那么最好是基于同一身份進行更多的有價值行為記錄的積累,同更有價值的身份之間展開密切的互動協作。例如:中本聰,它是男的?老頭?中國人?這些都不重要,最有價值的是那份由它書寫的白皮書和源代碼。
在線世界任何數字化產品都將擁有身份。在線世界一切數字化的結果是,數字記錄將成為在線世界一切的基礎。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想象:真正的萬物互聯的世界里擁有身份的不僅僅是人,任何數字化的產品將都擁有自己的身份,都可以積累自己的價值,在線世界里的數字化產品將擁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越是有價值的數字化產品,其被傳播的可能性越高,其上積累的有價值的行為記錄將更多(傳播過程中由其他身份賦予的),其擁有的資源將越多,從而可被消耗的網絡資源、硬件資源、計算資源等等也將越多,其在在線世界里將能夠擁有更持久的生命周期和更大的傳播范圍。一個作家將自己的小說上傳到網上、一個畫家將自己的畫作上傳到網上,這個小說和畫作也就開始了自己的生命周期。是否能夠存活更持久,依賴于其是否有價值。如果基于這一點,小說和畫作的所有權真的那么重要嗎?所有權也將只是這個數字化作品本身的初始行為記錄的一部分,將作者身份和數字產品身份之間建立了強鏈接。
在線世界身份的影響力基于身份的價值。身份的價值(是否有價值由與其相關的社會群體決定)越高,擁有的資源越多,在線其他資源和該身份產生協作的可能性越大,身份的行為能夠消耗的在線資源越多,身份的行為將傳播得更廣泛,其影響力也就越大。
在線世界越作惡行為的影響力將非常有限。在線世界身份的任何行動都是有成本和代價的,經濟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當一個資源的價值提升之后,其相應的使用成本也將隨之提升。這里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價值低的身份,因為其擁有的資源很少,所以其行為能夠傳播的范圍將及其有限。例如:新注冊一個身份,在別人的微博后面追加一條評論,無論是人的身份還是評論的身份,因為其擁有的資源非常低,所以能夠使用的帶寬、硬件設備、計算資源將非常少,如果這條評論是沒有價值的、無效的、惡意的,那么這條評論在在線世界里傳播的范圍會極其有限,因為沒有更多的其他的身份給予該評論更多的可用于傳播的資源。一種是價值高的身份,因為其擁有更多的資源,其影響的確會很大,但其作惡成本也將相應升高,作惡之后,在該身份上的差評等行為記錄將被積累放大,導致其身份價值迅速流式。而且可以想象的是,其作惡成本比會現實世界的高很多,因為在線世界的一切行為記錄不可篡改、不可清除,更加真實有效。價值高的身份將因為巨大的作惡成本而放棄作惡。所以不用擔心因為沒有實名,而隨便作惡了。
在線世界的一切行為受市場約束。一切行為發生的基礎是擁有的資源。在線世界的資源是有價格的,想要在在線世界里擁有更多的資源、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就必須進行資源獲取的競爭。在線世界里,將不存在尋租空間,是否有價值依賴于與其相關的群體對其價值的判斷進而決定是否與其發生有價值的交互活動。不同的身份將在不同的群體里(也可以理解為基于社交而形成的市場)擁有不同的價值。在線的世界必然催生更多豐富多彩的思想。不需要指定條條框框去限制任何行為、任何思想,僅僅基于市場的競爭機制,有價值的身份將必然脫穎而出。從存在即合理的這個角度,任何行為和思想是否能夠萬古長青、基業長存就交由它自身的價值、交由市場去決定吧。
另外,在談談架構方面的的看法。從產品架構上來說,如果把實名作為基礎架構的一部分,最終的產品可擴展性將會非常低。且基于區塊鏈的在線世界,數據的不可篡改的特性,也將導致底層架構設計的影響更加深遠。在線世界里,因為任何行為將被記錄下來,單個個體的數據量將以P或者更高的單位才能描述,如此高的數據量,如果基于實名制,想要選擇性公開部分行為記錄,其效率會非常低。但如果以身份(而非實名制)為基礎積累行為,將行為積累后的統計信息進行互動的基礎,將更加高效??赡苡腥藭f,我難道不能把統計后的結果進行篩選嗎?可在在線的世界,人工智能的世界,統計是由獨立的不受人為控制的智能組件進行的,他不會提前定義統計的目標,他只是進行統計(了解人工智能的人可能會理解的更清楚些)并進行概率分析,任何屬性都不會被提前定義,且都是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