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從第一屆創辦至今,已經成為廣大中國老百姓過年的必備節目。對我們父母那一輩老爺爺老奶奶來說,看春晚甚至已經成為他們的“傳統民俗”。
盡管春晚有著很多天然槽點,但由于它擁有廣大群眾基礎,如果不看,恐怕也就意味著有大半個月看不懂新聞、和集體社會脫軌、插不進同事間的八卦閑談。
總之不看春晚,社會壓力很大。
但作為一場覆蓋全國十幾億不同收入、年齡、職業、愛好觀眾的全民性晚會,試圖從一堆紅紅綠綠的布景、高大上的主持串詞中,看出無比暢快的high氣氛,明顯也是個不現實的想法。
既然這樣,如果咱眼巴巴從除夕夜8點持續到第二天凌晨1點,整整5個小時啥事不干光看晚會,是不是感覺超級浪費時間?
我記得看過李笑來老師說過,他從不過年,過年期間他躲進賓館,過上不受干擾的生活。別人在各種折騰,他在有條不紊工作,待年過完,小伙伴驚嘆:在大家吃吃喝喝的檔口,他竟然已經把創業的模版框架搭建好了。
所以,笑來老師有句名言,我已經比別人多活了幾輩子。
咱好像也沒笑來老師的條件,除夕夜零點整個街道的鞭炮聲震耳欲聾,想要安安靜靜睡一覺好好度過這個夜晚也是奢望,即使不看春晚,也難得好好休息。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無法逃避,怎樣把春晚寶貴的5個小時利用起來,既能高質量把整臺晚會盡收腦海,又不耽誤干正事呢?
這幾年來,我是這么做的:
準備工具:筆記本電腦、手機各一臺,耳塞一個(有條件者備上平板),紙質小本子一個,手工活若干(我準備手工活項目是準備過年紅包和疊拜神用的紙錢)。
準備工作:通常春晚會提前出節目單,在大年三十當天抽出一小時對照節目單和八卦新聞,找出自己想看的愛豆的節目。如果有特別需求者,可以打印節目單,劃出重點要看的節目,計算好時間點。
我家年夜飯收拾完畢,差不多就到了春晚的開場時間。
開場舞通常就是花花綠綠的年畫舞,接著熟悉的老面孔主持人依次登場。這時我打開電腦放在茶幾上,專注看電腦的同時,眼睛不時瞄上幾眼電視機。
由于需要在晚會和事務間兩邊兼顧,那么選擇處理的事情便不能找需要過度集中注意力的活計。我通常會選擇瀏覽非重點的文件、看畫冊。最推薦的是利用這幾個小時的時間段對電腦資料進行整理。旅行回來沒整理的照片、平時隨便放在桌面的文件可以好好理理,幾個小時的時間足夠給電腦來次新春大掃除,把文件分門別類細分、備份云盤、清理郵件……
當然,專心在電腦上干活的我們,可不要忘了精彩的晚會還在繼續。干了一會,網上的吐槽也開始了,打開微博話題以及各種社交APP,看看廣大網友出現了那些極具智慧的解析,好玩的轉到群里和大家一起眾樂樂,要做專題的小編可以第一時間搜集材料。
中途別忘了不時拿起手機搶搶紅包、找找敬業福。
看春晚,有的人看到是門道。這里的門道除了從事傳媒工作的朋友取經,還包括各行業從這臺全民大聯歡中發掘商機熱點,有了靈感馬上記下,電子工具、紙筆隨時待命。比如做服裝生意的掌柜緊盯小品表演的明星,截圖女演員接地氣的生活裝造型,第一時間打板賣仿貨。
經過一段高潮串燒,晚會通常會出現一段我不感興趣的歌舞(穿得花花綠綠的群演耍耍耍的大型舞蹈)、或是插播拜年廣告信息。我利用這十多分鐘的時間去洗澡,回來繼續奮戰。如果因此錯過了節目,馬上用電腦搜索回看(明白為啥要準備耳塞了吧),把事情當場解決,不用明兒麻煩度娘。
春晚的節目我分為三類:1、想看的。2、不感冒的。3、可以看看的。
對于想看的我目不轉睛。
對不感冒的我搗鼓電腦。
對第3類可以看看的,我給自己安排一心二用的項目是干不動腦的手工活,可以把我大部分精力集中起來看節目。手工活包括準備春節紅包、疊過年拜拜用的紙錢,甚至包括打掃客廳的衛生(我會故意留出這一塊,給春晚那會干)。
到了零點時分,窗外隆隆鞭炮聲響起,完全覆蓋了電視機的聲音,這時主持人開始倒計時,接下來的又是一段歡天喜地氣氛的歌舞。這又到了我的低頭時間,看看哪些親朋好友給我發祝福,該回的回、該發的發,或許因為零點會出現擁堵,但沒關系,他們最終能收到就沒問題。
凌晨12:15后,鞭炮聲漸漸平息,人的精力也漸漸疲乏,開始收拾工具、關電腦。零點后花花綠綠的歌舞節目特別多,可以讓我擠出時間刷牙洗臉,再回來敷個臉,涂涂抹抹做個保養。
臉做完,差不多到了《難忘今宵》響起的時間,可以伸個懶腰,收拾心情去睡覺了,明兒還得收父母的紅包呢!
一場春晚看完,工作干了、節目看了、紅包搶了、熱點記了、祝福發了、槽也吐了、澡也洗了、臉也做了。
好充實的夜晚!
作者:孩紙燚燚燚(yì),別人故事里找自己的文字匠,娛樂的、八卦的、深邃的、古老的……盡在筆下游走,用文字記錄生活所思所想。
關注我,想和你一起聊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