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群友問我,你白天上班,晚上帶娃,還在進修學習,聽說還堅持十一點前就寢。你哪來的時間讀書寫字? 難道你每天的時間是48小時的?
我說,有時在上下班的車上讀幾頁書、碼幾行字。而晚上,兒子經常會去找他的朋友玩。如果在家,很多時候也是跟他爸爸玩。 我感嘆道,兒大不由娘呀。
于是,有人感嘆,你老公真好。也有人疑惑,你不怕男人把小孩帶得沒規沒矩?我啞然失笑,如果這男人這么不好,你為什么還要嫁給他?如果這男人這么糟糕,你為什么還選他當孩子的爹? ?
想起某次出差,我從北京轉戰上海。到達酒店后,閑來無事便上網跟一眾正閑著的網友聊天。有女網友問我,你出差了兒子找你不?我說,正好趁這機會讓他跟爸爸好好培養一下感情。網友訝異道:“為什么?你不怕老公爭了兒子對你的寵呀。”
接著,網友驕傲兼得意地說,她的兒子對她是多么的依賴,是怎么的非她不可。她又是怎么樣的斗智斗勇來戰勝丈夫而贏得兒子的歡心。隔著屏幕和不知道多少公里的路程,我都能感受到另一臺電腦那邊她在訴說這些事情時的眉飛色舞與興高采烈。?
最終還是沒忍住,我潑了對方一盆冷水:“你憑什么剝奪了你兒子成長的權利呢?一個男孩少了爸爸的陪伴,他的童年該缺失多少啊。再說,你為了爭兒子的寵,用盡辦法去詆毀孩子的爸,孩子該有多傷心呀,他會想,別的小伙伴的爸爸都那么出眾,為什么偏偏自己投了個這么沒用的爸爸呢。再者,他看到你百般不滿意他爸,卻還跟他生活在一起,以后,他拿什么去相信愛情,相信婚姻呢?”?
到底是一個愛娃的娘, 在聽了我一番危言聳聽的言論之后,網友有點亂了方寸。忙問我應該怎么辦?我說解鈴還需系鈴人。你當初是怎樣離間他們父子倆的就怎樣想方設法去把兒子對父親的信任與尊重重新建立起來。?
在孩子一個起兩個止大背景之下,爭奪孩子的愛成了不少父母間的重要戰爭。我們都以為,只有得到了孩子更多的依賴的那一方才是高出一籌的那個人。可是呵,我們為什么非得在孩子面前一爭高下呢?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獨立地在社會生存,讓孩子有足夠的能力離開我們,而不是一直依賴我們。
我總是固執地覺得一個母親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是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并尊重孩子的父親。讓孩子生活在愛的氛圍里,在生活的點點滴滴里明白:他的父親是一個棒棒的男人,父親得到母親的尊重也理應得到他的尊重。當然,能做到這些的、孩子的媽媽也一定是個美麗可愛的女子。
我也一直覺得,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親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在心理學上,孩子三歲之后,最主要的一個心理過程是完成跟母親的親密分離。孩子們在這時期得從對媽媽的依戀中走出來,開始接納爸爸和其他人。所以,孩子三歲后,爸爸的任務是巨大的。 而此時,母親應該慢慢抽身出來 ,把育兒的任務分半給孩子他爸。
美國耶魯大學曾對一些孩子做過追蹤研究,結果顯示,與父親接觸更多的男孩在與人相處方面表現得更融洽,也較之缺乏父親陪伴的男孩更有陽剛之氣。同時,父親的關愛和陪伴,會促進男生在邏輯和思維能力方面的發展。對男孩子意志力的煅練和堅韌品格的養成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父親,作為女孩人生中接觸的第一位男性,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更是意義重大。因為女孩首先是通過父女的互動來了解與異性相處的模式的。一個充滿愛心的父親,能使女兒備受關懷的同時,也賦予女孩強烈的自我價值意識和性別角色認同。在成長過程中收獲父親關愛的女孩,長大后會更加自信,也更善于跟異性共處,也不易在兩性關系中迷失自己。
簡而言之:
對于男孩子而言,父親的角色示范可以讓他們找到角色認同;而對于女孩子來說,她們對異性的認識,則是從父親開始的。如果父親在育兒這事上缺席,孩子未能在成長中與父親建立良好的互動,那么,長大后的男孩會在男性角色認同上遇到困難;而長大后的女孩有可能在跟異性關系上出現偏差。
育兒,真的不只是媽媽的事,作為爸爸,要做好兒子的性別角色示范,也要得體地跟女兒互動。
另一方面,父親的生理結構和角色承擔與母親的不同,會傳遞給孩子不一樣的力量,讓孩子體驗到不一樣的愛。在某種程度上,父親是力量的象征,而這些是孩子從母親那里體驗不到的,跟母親的溫存和細膩是很不一樣的。如果父親在這些方面缺席,就會給孩子帶來成長的缺失。
而父親的陪伴,也會給母親帶來一些個人的時間,給母親一個喘息的機會,緩解母親因育兒鎖事帶來的壓力和煩憂。有利于家庭和諧。
爸爸不僅僅是一聲稱呼,也不只是一個家庭角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更是一個重要的,不能替代的教育者。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以一個男人的角度去陪伴和教育,爸爸的角色也被賦予了很多責任和義務。爸爸對孩子健康成長的作用跟媽媽是同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