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顧客就是上帝,我要竭誠為顧客服務,可是,一個蠻不講理的顧客對我橫加指責,讓我火冒三丈。此時,我到底該怎么辦?怎么才能讓我保持耐心,做到以顧客為中心?
對于這些問題我真的很苦惱。于是,我從《故事思維》這本書里找到了答案。
講故事!因為講故事永遠勝于講道理。
【復雜世界,故事為王】
那么怎樣才能講好一個故事呢:
1.首先要保證故事的真實性,否則一切免談。而保證故事的真實性、起碼要做到前后保持一致,即你的所有表達方式都要全方位地步調一致。要做到這一點,你最好事先做好準備,不要等到講故事的時候再去調整。
2.要有耐心注重細節,這就好像以事實為重的人,不關心情感的因素,卻忘了情感因素往往比邏輯論證更有影響力。
3.注意你的語氣。
因為語氣是口頭講述中最重要的因素。你的語氣可以表達故事的感情色彩,也可以描畫故事中的場景。更重要的是,你的語氣可以決定你的故事是否可以產生印象力。如果在講述的過程中,你怒氣沖沖、自高自大,對聽眾缺乏尊重,聽眾就會棄你而去的。切忌,不要讓你的語氣帶有負面的情緒,比如憤怒、沮喪、缺乏自尊或不尊重他人。
因此,在講故事之前,最好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不要本末倒置,只想著改善語氣,而不去調整情緒。情緒調整好了,語氣自然順了,須知積極地語氣是裝不出來的,硬要裝出來的,就會給人裝腔作勢的感覺。
故事常用來解決哪些比較難纏的聽眾呢?《故事思維》總結了大概這么6種人。
1吹毛求疵的人;2憤憤不平的人;3絕望的人;
4冷漠的人;5貪婪的人;6心懷嫉妒的人 。
這些人的主要特點是:他們對好的意圖是具有免疫力的。他們想要證據---證明你在行動中也是出于好意。親身經歷的故事最好,但是如果他們不認識你,事情就變得困難了。
如果你想影響憤憤不平的人認可你的目標,但是你沒有把他們放在首要位置,他們就會對與你的合作充滿懷疑,這個時候你還要消除他們的憎恨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就可以了。
想要成功的影響這六種類型的人。我們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呢?
首先認可他們的成見,認可的程度越高,越能為消減他們的偏見創造條件。
你在講故事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語氣。優越的語氣,夸張的耐心或者傲慢的態度會毀了故事的力量。語氣甚至可以將故事表達成為一種威脅。威脅僅僅會增強敵對的觀點。當處理這些問題時,先處理好你自己的憎恨,讓你的語氣真誠,充滿敬意并富有熱情。
2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故事------伊薩克.迪卡森
影響力的魅力并不在于我們說了什么,而在于我們如何去說以及我們是誰。
通過《故事思維》我想到了我同事小賈跟我們講的一個小情兒。
因為家人玩手機的習慣越來越大,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于是小賈在吃飯的時候以開玩笑的口吻對著他的父母說了一個小事情。
有一天他陪著他6歲的小女兒寫作業,女兒在桌子的一邊寫作業,小賈在桌子的另一邊玩手機。女兒問他在做什么,小賈說他在工作。過了大概15分鐘左右小賈去了一趟廁所,從廁所出來后看到他的女兒不寫作業了,在拿著他的手機看。于是小賈就問他的女兒在做什么,女兒說她在工作。
小賈并沒有指明家人哪里做的不對,但是經過這個故事之后,他們家的人幾乎很少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了。
答案,再整個故事里,不在片段里。---------吉姆.哈里森
同事小陸說她老公在家經常不做家務,為此她很生氣,打算跟她老公講道理,但是她害怕講完道理之后會顯得自己小氣,所以她給她老公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是這個樣子的。故事發生在美國,有一次一個警察晃晃張張的跑進巡邏車他用對講機跟警署匯報,說他剛剛發現一個女人槍殺了他的老公,因為她老公在客廳里走路的時候踩到了這個女人剛剛用拖把拖完但是還沒有干的地板上,所以她就把她老公搶殺了,那個警署就說:“奧,是嗎,那你已經沖進去逮捕了這個女人嗎?” 這個警察說:“還沒有,因為地板還沒有干呢!”
講完這個故事之后她老公,雖說不會主動干家務,但是小陸干家務的時候老公也會打下手一起幫著做。
可見故事比事實“更真實”,因為故事是多維度的。就如公正、誠實和真理同樣具有復雜性和多層次性,很難在法律、統計數字或者事實中被表達出來
解釋講故事的方法就像解釋一直小貓咪的可愛。我們所有人都知道貓咪,關于貓咪,我們有著美好的回憶---孩子抱著貓咪,看它玩耍,寵它。我們的回憶是一個有意義的整體,試圖把它們肢解分析就好像將一直貓咪切成兩半來理解它為什么可愛。有一些真理,我們沒法證明它,但是我們就是知道它是對的。講故事把我們帶到一個地方,在這里我們相信我們所了解到的,即使我們無法測、包裝或者用經驗驗證它的存在。
因此,我們要帶著聽眾走進了我們的故事里,聽眾將自己代入到我們的故事中,以此來使聽眾對事件產生情感的共鳴。
如果你想影響某個人的行為或者態度,那就先從講故事開始吧。我相信當你讀過《故事思維》之后,你也會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的,讓我們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