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爸原創:附,1秒鐘解決撒潑立竿見影的方法!】
感謝
淘爸開始寫自己育兒文章后,就陸陸續續有家長想辦法聯系到了淘爸,在彼此溝通交流育兒經驗時,雙方都會有啟發。淘爸感謝你們的熱情和對淘爸的肯定!
今天,淘爸集中回答這一類問題:聽過那么多教育的課程,卻依然教育不好孩子!
比如,溝通時,淘爸會被問到:
——淘爸,你怎么有這么多與眾不同的育兒方法呢?
——淘爸,我學過很多的育兒課程,可是孩子卻還是不聽管教?
淘爸將用下文做一個概括性描述,希望能對大家有啟發:
教育成熟度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心路歷程:
當寶寶出生的時候,看著那可愛的臉龐,乖巧的互動,心情無比激動!可是隨著寶寶慢慢的開始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展現出更多的獨立,接踵而來的卻是一系列的煩惱。如,怎么說什么都不聽,偏要和我對著干,總是發脾氣等等。
當面臨這些問題的時候,很多家長聰明的想到了求助:讀一些專業的文章,聽一些專業育兒講座,付費一些專業育兒的課程等等。
可是經歷一番折騰之后,自己的孩子卻依然是我行我素。
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常規現象:專家說方法要堅持!老師說家長要以身作則!其他家長說我用了有效呀!
可是為什么方法在我孩子身上用地行不通呀?
其實從某種程度來看,這些說法都是對的,但是往往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作為家長,我們要認識自身的教育成熟度。
教育成熟度:家長對自身教育知識和應用水平的認知程度,它影響著對自己孩子情況的準確判斷和應用方法的適合性。只有教育成熟度高的家長才能更好的結合外部經驗來創造匹配對自己孩子適合的教育方法。
3個階段
如果以面臨育兒問題的單一和復雜性為標準,那么教育成熟度可以分為3個階段:
【青澀期】
特征:面臨較少的或簡單的育兒問題,或者自己能夠搞定當下育兒問題。
普遍應對:結合自己成長經驗,詢問周邊親朋好友等小范圍借助間接經驗。
通常結果:問題順利搞定或者問題變復雜,不知不覺地過渡到混沌期。
【混沌期】
特征:面臨多個育兒問題或頭疼的育兒問題,比如孩子說臟話,不好好吃飯,玩電子產品等。
普遍應對:開始擴大尋求間接經驗的幫助,比如,閱讀育兒文章,聽育兒講座,購買育兒課程等等。
通常結果:頭痛!聽的感覺都有道理,可是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效果就沒有那么明顯,或者干脆用不上。
“頭痛”的解讀:比如,旅行趕飛機,再不走就都晚了,幼兒園的寶寶卻開始鬧脾氣。此時,你讓我靜下心來安撫他的情緒,再交流出他鬧脾氣的原因,再和他商量好解決方案,最后再鼓勵他的改變!
我相信沒有哪個家長會這么耐心去做的!此刻,很多被折磨得家長內心渴望有一盞育兒神燈:一摸就有效的! 簡潔管用,一招就有效的!
插入分享:1秒鐘解決撒潑立竿見影的方法之一:
第1盞神燈:錯愕!
上述場景舉例:出其不意的做出一個孩子超出預期的事情。比如,以往給孩子一貫溫和的家長,馬上大力摔個杯子,表演出怒氣填胸,低幼孩子會在錯愕之中乖乖照做。神燈負面的作用也有,通常治標不治本,但幫你挽救了迫在眉睫的飛機票和出行安排。)
【成熟期】
特征:大部分育兒問題已經理順,更多的前瞻性關注孩子的未來教育。
方法:明智的采取適合性的處理。
結果:基本上不存在頭痛育兒問題,因為大部分問題都變成了家長和孩子間的溝通和探討。
“適合性”的解讀:
家長明確知道自己在育兒上需要的是什么,即使有育兒專家的建議也不會直接去用。因為自己準確知道孩子的情況,專家的建議很可能是補充或強化認知框架,讓自己創造性的匹配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如何能讓家長的教育成熟度快速進入成熟期?
【2個必要】:
第1個必要:前瞻性教育
家長要提前了解孩子未來面對的教育狀況,最起碼即將來臨的教育階段應該了解。
比如:2歲以前寶寶,家長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的養育。此時,應該抽時間學習一下2歲以后寶寶突出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應對的方法,盡量提前規避掉可以避免的問題。
比如:2歲左右的孩子認生,熱心的大媽們說孩子膽子小,多接觸一下外人,多讓外人抱抱。或許你就真的按照熱心大媽的方法去做了!可是你一旦知道了“陌生人焦慮期”,我相信你一定會坦然正確應對。
第2個必要:理智的取舍
你有了一定的育兒儲備,就不要盲從別人,因為你對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是最高的,尤其在借助第3方經驗時,要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找出問題真正的根源和應對方法。
比如:專家們說讓孩子讀繪本,你的孩子明明早就過了繪本(讀圖階段),已經對文字(深入想象)不斷發問和產生興趣,你卻抱著過早識字影響孩子自然成長的理念。 為什么不想辦法根據孩子情況,滿足孩子識字的需求呢?
本文小結:
孩子若是在每個階段都養成習慣,那么我們教育就會很輕松。但是,很少有家長會前瞻性學習,把每個階段都做好。所以經常出現當下孩子有什么問題,就開始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其實,這也是常態,淘爸也在努力把這種常態進行改變,也踐行把自己的心得總結分享,希望自己和大家都少走彎路,淘爸也希望二寶會比淘淘姐姐更好的成長。
如果錯過了,孩子當下有很多問題,那么也不要焦慮。我們只要把當下的主要矛盾做好,大方向有把控,那么孩子也不會差到哪里!
所以,“適合性”地行動起來,讓自己和孩子都感受到變化,找到信心,我們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