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后,我陷入了沉思:如何做一個像雷夫一樣的教師呢?只有當一位教師沒有把教學當成任務,當成教書本,他才會有那么多的想法,有那么多的“時間”,有那么多為學生的成長和生活的細致考慮、規劃。只有這樣,工作才能夠成為真正的生活的一部分,和生活相融。
? ? ? 從第一章中我讀出了教師的信任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而我們往往是在不經意中丟失了與學生之間的那份信任。例如:我們答應學生表現好就上一節音樂課,結果由于種種原因而取消;我們跟學生說了檢測自習背誦情況,結果自己卻忘記落實。用雷夫的一句話來說“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補救。”
? ? ? ? 這一章里雷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教育案例:一個年輕教師班里出現了一位邋遢的孩子,書包整天都是亂糟糟、臟兮兮的。為了讓他改掉這個毛病,年輕教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把這位學生的書包抖摟出來,并拿出相機拍照,揚言要在家長返校日公開,還說出了“誰那里有垃圾,就丟到這位同學的桌子上,反正他那里已經是垃圾桶了。”的話語。其結果是,家長十分的氣憤,告到了校長處。最可悲的是當事教師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認為自己做的對,說現在這個孩子已經知道整理好自己的書包了。雷夫先生卻認為“不要把害怕當成教育的捷徑”。是呀,大人拿出一些手段和惡語,是會嚇著或唬著孩子的,但是這不是教孩子們學好,而是用自己的言行教會學生怎樣嚇唬人,怎樣用暴力解決問題。我們不能夠讓我們的班級和學校充滿著“害怕”,這樣的學習和生活怎么會有效率,怎么會快樂,孩子們怎么能夠主動的學習和生活呢?另外,害怕也不能夠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信任。
? ? ? ? 最經典的一幕就是,雷夫老師對班里一位不交作業的孩子的教育:麗莎在開學的第一天就在交作業時找不到了自己的作業,并當著老師的面到處翻自己的書包和資料袋。作為老師我們很清楚這是怎么回事,看到一貫這樣的學生我們有時可能就忍耐不住了,會大發雷霆,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變成一位“大惡人”的形象。但是雷夫老師低下身子說他相信她,相信她寫了作業,只是找不到了,不過有一個大問題需要麗莎注意,那就是亂放東西。然后告知她可以在兩位同學中挑選一位,中午幫助她整理資料袋。從此以后,麗莎的作業再也沒有找不到過。這就是信任和不走捷徑的教育。
? ? 溝通心靈的橋是理解,連接心靈的路是信任。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把更多的信任、包容傳遞給我的學生,用愛做教育,實現新教育、新課堂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