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個很火的標簽叫“佛系青年”,批駁的是90后青年對人生沒有追求、渾渾噩噩的生活狀態。
有人說,“佛系青年”是在面對快節奏生活、高企房價壓力等外界壓力之下的妥協。任何生物在壓力下采取應激狀態的自保行為,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作為一名年輕人,面對壓力和挑戰,選擇“佛系”真的是一道單選題嗎?
02
先講講我身邊朋友的故事吧。
小曾同學,我的大學同學,父母都是大學老師,知書達理的知識分子家庭讓我們都很羨慕。
在學校的時候,他是學院風云一時的人物,當過學校辯論隊的隊員,他的英語托福成績能達到110分以上,實習單位也是國內的NO1。
在大家看來,他能力出眾,前途必定無限。
大學畢業四年后,他成為了一名公務員。父母為他在南三環買了一套房子,每個月幫他還高達一萬的房貸,他每個月幾千塊的工資只需要維持他的生活,衣食無憂。
當大學同學創業找他出謀劃策,他也會激情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掛在他嘴邊的,更多是部門有審批權就很厲害,單位食堂飯菜只需要1元就能吃得很好……
問他有什么夢想,剛開始他是支支吾吾,說得再想想。后來索性就說,哎,混唄,資歷老了,怎么也輪上我了。
他也開始吹牛逼,但吹的都是周圍同學的成功勵志故事,我的某個高中同學創業項目首輪融資了幾千萬,老牛逼了。
漸漸地,同學發現和他聊天沒有共同話題了。
大家感覺,他大學時候的才華光環突然變成了平淡如水的雙眼、瑣碎的生活話題。
照“佛系青年”的標準來看,小曾的情況中了不少條。
03
有人是不是會說:這是環境原因。進了體制內,可不就是混日子嗎?那就再講一個故事。
小劉同學,我的一個朋友的朋友。作為一個女孩,通過自己的努力,作為面試中唯一的女生,她打敗了其余男性競爭對手,成為了本以招聘男生為主的某單位公務員。
當她入職以后,曾經坐在最中間的面試官告訴她,本來只想招一名男生,但因為你表現太優秀了,所有人協商,最終把offer給了你。
在工作中,她深愛她的工作,雖然在旁人看來她的工作很累,工資也不高,但談起她的工作,她總是眉飛色舞,興致勃勃,那種激情總能感染到周邊的人。
到了周末,她經常主動到單位加班工作,總是保證最出色的工作效果。
憑借樂觀的性格、能干的工作表現,她單位領導都對她稱贊有加。
誰說體制內不能有夢想?誰說體制內沒有奮斗的意義?
其實,說實話,我身邊有一些像小曾一樣的“佛系青年”,他們工作中平平淡淡,以及格線的標準完成工作,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他們的人生沒有目標,沒有夢想,就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
他們在生活中的重大抉擇,更多是因為外界因素的推動,比如就業的時候他們或者父母認為工作體面,而并非經過內心深思熟慮作出的選擇。
說上面兩個故事,我想說,選擇“佛系”模式的人,不應該責怪于外界因素,真正的原因是,自己放棄了對自己人生的掌舵,以靜態防守萬物;自己拋棄了自己的才華,選擇了平庸。
他們忘記了,待在舒適區內是很舒服,但喪失了讓人尊重的人格魅力。
04
那么,“佛系青年”的反面是什么樣子?
小樂同學,一個90后。在大洋彼岸,當他的很多同學、發小過著舒舒服服的朝九晚五的生活的時候,他的生活常態是每天幾乎連續十幾個小時對著電腦工作,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為了節省時間,自己做的飯菜放在冰箱里放了好幾天,即使味道壞了,他也顧不上,拿出冰箱就是狼吞虎咽,風卷殘云。
有時候,到了晚上,他想起來今天忙得忘記了看書,立馬拿起編程書開始挑燈夜讀。
如此拼命努力的狀態,你可能以為他的家境很貧窮。而事實是,他的母親是外企高管,父親是政府領導,一個很標準的中產階級家庭。
有時候,朋友跟他說:“你明明可以在二線城市,找個穩定工作,衣食無憂地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為什么選擇獨自到大洋彼岸選擇自己創業,過著如何苦逼的生活?”
小樂說:“我希望把我公司做大,在我40歲的時候實現財務自由!”那種堅定的底氣,讓旁邊的朋友覺得十分羞愧。
05
再講一個90后的故事,小明同學。
生活中總有人喜歡抱怨,抱怨自己人生拿到的牌不好,因此才會渾渾噩噩、平庸到老。
小明的故事恰恰可以給這種人啪啪打臉。
小明,從出生那刻起,他拿到的牌絕對是一副爛牌。他的左眼眼球天生有殘疾,灰色的眼球渾濁,視力弱到只能看到視力表上最靠前的兩行。
高考后,他以優異成績考到了一所外地的一本學校,經家長的推薦,所學專業也是該校的名牌專業。
可是,18歲的他突然意識到,他仿佛看到了未來幾十年自己的樣子,在最為壟斷的行業里端著鐵飯碗,舒舒服服地工作,但毫無挑戰,他想要的的人生不應該如此。然后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復讀。
第二年,他考了一所學校,但分數不幸比第一年低了幾十分,只能在家鄉的一所普通學校里學習他并不看好的文科專業。
畢業之后,家里的牛逼親戚給他伸出了橄欖枝,可以幫他找到一份很體面的工作,他又拒絕了。
他說:我不希望自己一輩子是靠別人扶持,我希望,等我老了,我可以很有底氣地說,我的人生是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
他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看得很清楚,自己一定要選在最有前途的行業——人工智能AI,以及最有競爭壁壘的技術開發崗位,而且一定要到大北京打拼。
這一夢想在很多人看來,一所普通學校畢業、而且學文科的他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但小明沒有這么想。到北京后,他想先進入互聯網公司,他投出了數百份簡歷。發現沒人理他后,他又以畢業生的身份投實習崗位,哪怕沒有工資,他也希望有機會去學習。
終于,他找到了一份互聯網公司的實習機會。
實習結束后,他開始找正式工作。短暫的實習經歷,讓他對未來的理想崗位工作還是存在理解的偏差。
所以,在一次次面試中,資歷和專業尚淺的他頻頻碰壁,但是面試的失敗并沒有讓他灰心,他謙虛地跟面試官請教他失敗的原因和招聘崗位的具體需求。
工作沒有著落,生活更是一地雞毛。由于沒有工作,他沒有錢租房子。他找到了一個朋友家寄居。
為了不讓朋友知道他沒有工作,每天他也朝九晚五地保持“工作”狀態——到附近的麥當勞坐一整天,一本本地啃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業書籍。
因為沒有錢吃飯,他開始頻頻通過網上借貸平臺借錢,通過A家借貸還B家平臺。
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他把自己的故事和面試官交流,面試官聽完,當場給面前這位小伙子微信轉賬,幫助小伙子還完了所有借貸。這件故事讓他一直非常感激,相信人生沒有絕路。
正當他快要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憑借對崗位需求的精準分析和積攢的專業知識,幫助他拿到了國內一家著名互聯網公司的offer。
雖然拿到的崗位offer離他的理想崗位還有一丁點距離,但誰能不相信,未來的他早晚會一點點離自己的夢想更近,在自己的行業大放光彩?
06
聽到這里,有沒有心里升騰起一股熱氣?
一位一無所有、懷揣夢想、腳踏實地的90后,用自己的堅韌、智慧和努力絕地反擊,有力地反駁了那些套著有理的帽子的消極言論。
誰說壓力之下只能退縮?誰說人生不能自己掌舵?誰說爛牌不能打成好牌?誰說人生一定要有天花板?……
我一直以來,很反感網絡雞湯,但聽了小明親身跟我講他的故事,即使是遇到多么慘的境遇,他都選擇了主動迎接挑戰。
他的這碗真實的“雞湯”,我是喝到了骨子里,血液里,一下子激發了我,一個很久不寫東西的人,一個周末晚上沒有看電影而是坐在電腦前專注地碼了那么多字。
在蕓蕓人海中,勇敢站出來,勇敢決定自己人生軌跡,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不辜負自己的才華,這樣的靈魂值得永遠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