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是塞林格誕辰105周年。——
“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而一個成熟的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卑微地活著?!?br>
杰羅姆·大衛·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年1月1日-2010年1月27日) 美國作家,出生于紐約,父親是猶太進口商。15歲時,入一軍事學院學習并獲得文憑,1942年,開始軍旅生涯,1946年退伍之后,正式投入文學創作。他于1951年發表的著名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引起世界性轟動,尤其受到美國學生的瘋狂追捧。他發表的著作還包括《弗蘭尼和卓?!?、《高舉屋梁,木匠們》、《西摩:一個介紹》和一部短篇集《九故事》,此外,還有一些作品至今未出版。2010年1月27日,杰羅姆·大衛·塞林格在位于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
《麥田里的守望者》講述了16歲少年霍爾頓因對學習矢去興趣,而逃離身邊的一切,去紐約街頭“瞎晃”了三天的故事。
都說這部小說是一部青春小說,迷茫、失落、無意義感充斥著霍爾頓,同時許多少年們也同霍爾頓一樣,在青春期內心充滿焦慮與迷茫。而霍爾頓的出走被定義為“無辜少年反抗壓抑的社會秩序”的名義而被寬容,甚至被喝彩,有人還起名為“頹廢青春”。
難道只有青春頹廢出走才是對人性的喚醒,是對殘酷社會現實的反抗嗎?老年殘酷嗎?中年殘酷嗎?童年殘酷嗎?
童年的殘酷孩子們無力表達,倒霉的中年人,也可以被稱為殘酷,老年的殘酷,殘酷到人們都懶得理會他的殘酷。
所以說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青春小說,而是關于看透人生注定庸庸碌碌,如何說服自己過好這一生的過程。
其實周遭的一切人和事并沒有那么糟糕,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有時候是因為這一切并沒有那么糟糕,只是不好不壞,讓人厭惡,讓人反感而已,卻找不到憤怒的理由。
面對周遭的一切令他反感的人和事,霍爾頓找不到意義,他逃離卻無法憤怒,沉浸在一片虛空中找不到自我。
有時候,憤怒是感知自我最快捷的方式,但霍爾頓沒有。
這世界有許多霍爾頓,16歲的霍爾頓,36歲的霍爾頓,60歲的霍爾頓。他們平庸,又無力超越平庸。看透人生虛無又無力反抗,他們感到憤怒。
這其中藏著無數個你我的影子。
最后霍爾頓因小說音樂和妹妹的笑容留下來,沒有去遠方尋找那并不存在的自由,他選擇在身邊挖掘那尚可期待的部分。
我們大多如此。人真正成熟的標志是愿意為自己真正在意的人和事卑微地活著,而不是為自己真正在意的人和事英勇地死去。
十點讀書聽書日歷之2024年1月1日元旦篇
20240218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