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學院參培第三天,為胡連利院長做講學助手,與馬麗娟主任親密合影。瀟灑的走上青春步道,沉靜下來,回顧一天的收獲時,對自己的定位多了份清醒 、 堅毅和果決。
做教研員九個年頭了,一直懵懂著想扎扎實實的做些事情。因為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高人指點,沒有合適的環境平臺。自己的雄心壯志如無頭的蒼蠅般亂撞了一通,漸漸的在困頓中選擇了安逸,在慵懶中消磨時日。
孔老夫子高聲傳語:“四十不惑——啊”此語的功效真的會穿越時空在我年輪相應的節點上靈光閃現。突然的那么一瞬間,有些了悟自身:自己每天除了圍著孩轉,還在做什么?自身的存在感何在?價值感在哪兒?
踏踏實實做些事吧。
從教研員角度入手進行語文課程的探索。帶著六七個中青年骨干教師成立縣域初中語文工作室,以研究部編教材五種課型為突破口,以課例研修為主要方式,訓練研讀教材的技能,訓練課堂教學中設計活動的技能。因為我們清楚教師精準的提煉、整合教材中的教育教學資源,形成知識教育豐富、能力訓練扎實的課堂教學方案。設計出讓學生學習語言、積累知識、提升能力為目的的真正的課堂實踐活動。才能把握語文課程精髓,上出高質量的語文課。
從中教室主任的角度入手研究初中校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如何從扎實落實走向做到精致,因為我們深知,將常規做到極致就是特色。
有任務驅動了,就堅持做下來了,可能是自身儲備淺顯。做事過程中只能是以處理“急診”的方式診斷、分流。做不到從根本上系統深入的解決問題。粗疏淺陋、支零破碎的感覺讓自己很不暢快。
躊躇之際,到保定學院參加初中語文培訓者培訓。胡連利院長頗具漫談風格的講座,乍聽幽默風趣,細琢句句箴言,如重錘實實的敲在心頭。
日子是靠“混的”,事業是靠“拱的”。
把志向作為導向。
做事要“眼高手勤”,因為眼界決定心胸,心胸決定方式,方式決定成敗。
調動五官,追尋真實的存在,把生活轉換成語言,寫成文章。作為語文老師見什么寫什么,才會成為突出者、佼佼者——才華靠練就的,得讓人知曉。
憑著理想信念“飛翔”著超越,不贊成彎道超車,一不小心會翻車的。
用自身的成功激發自己的動能,用成功積累成功,用成果積累成果,一切皆有可能。
平臺就是發展的結果。
胡院長用自己對事業執著追求過程中經年沉淀的帶有哲理性的心得諄悔我們。作為一名師資培訓應具備的認識高度和行動深度。
“溫暖的捶打”中,清晰了我困頓模糊的意識,解開了消磨中的情結……行不止? 思無窮!
馬麗娟主任的高亢而自豪的解說學院校史,深情動容的述說學院西部支教團隊的故事。眼睛里時而流淌著純凈與靈動,時而泛著晶瑩的淚花。因為有愛、有追求、有奉獻、有深情!她讓自己生命與學院的年輪相伴相隨。
震撼素顏馬主任的美麗,或許只有心底那份執著的堅守和付出生就的明媚,才能滋養出不受年齡的限定,曠日持久的美麗。
思無窮? 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