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翻完圖靈叢書的這本《簡約至上:交互式設計四策略》,小冊子不厚,受益匪淺,遂又爬起來做了下讀書筆記,許多平時在各種場合都聽到的理念,結合過去這一年在公司做的幾個產品項目經驗,今天又系統性地學習了一遍,設計一款優秀的產品還是很不容易的,許多形而上的口號「簡約至上」「用戶體驗」說起來簡單,真正要理解用戶的需求,還是很需要洞察力的。
夸耀效用原理:人們喜歡自己被包圍在不必要的功能之中。
第一章:打印機安裝 和 電源插座 兩個極端
簡單的威力:甲殼蟲、Flip攝影機、iPhone Home鍵
復雜的壞處:難以發現真正對用戶有價值的功能、代碼冗余維護成本、缺乏靈活性。
技術產品設計3個角度:管理人員、工程師、用戶。
簡單不意味著最少化,樸素的設計也有其特征和個性。
第二章:明確認識
兩種方法:
- 一句話描述出來:要設計什么?遵循什么設計規則
2.我希望用戶擁有什么體驗?(用戶的使用場景、如何滿足用戶場景下的需求)
走出辦公室:了解用戶真實需求
現實中用戶使用場景有許多干擾因素
三種用戶:
專家型:愿意探索、提供建議、花時間研究產品
隨意性:用過類似的,感興趣而已、學習意愿不強
主流型:夠用就好,懶
設計產品時應該忽略專家型用戶、為主流用戶設計
兩者用戶差別
1.主流:把工作立即完成,專家:設定自己偏好
2.主流:容易操控有價值,在乎操控是否精確
3.主流:希望靠譜的結果,專家:希望看到完美的結果
4.主流:害怕弄壞什么,專家:刨根問底
5.主流:合適就行,專家:必須精確匹配
6.主流:想看到示例和故事,專家:希望知道原理
感情需求:Thins APP的例子 > 讓用戶使用的時候有一種自信
簡單意味著控制:給用戶權力感
用戶在做什么? 關注主要的行動、從用戶的視角中把他描述出來。
描述用戶體驗:街上遇到陳冠希的例子
設定場景、角色,講故事(加入情感)
極端的可用性:設定一個極端的目標,所有的工作圍繞這個目標進行
簡便的方式:一句話說清楚到底要什么
洞察力:
明確認識:理解核心問題
「真正偉大的人還會繼續向前,知道找到問題的關鍵和深層次原因,然后再拿出一個優雅的、堪稱完美的有效方案」—喬布斯
分享:讓團隊知道你的想法
第三章:簡約四策略
以遙控器為例子
1.刪除:刪除少用功能按鈕
2.組織:分區
3.隱藏:蓋子
4.轉移:遙控器 2 屏幕
第四章:刪除
關注核心
解決問題的優先級:A.用戶痛點功能,B.尋找常見的挫折和難題
「與新增功能想比,客戶更關注基本功能的改進」
砍掉殘缺功能
不要假如用戶需求什么
如果一個小的變化導致復雜流程,則需要重新尋找解決方案
排定功能優先級:
1.確定用戶想要達到的目的
2.專注解決用戶最高優先級需求的解決方案,再滿足其他目標
3.確定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的干擾源
4.分清楚主流用戶足夠好和專家「精確」需求的差別。
負擔:人在處理信息、學習規程和記憶細節的能力有限
用戶面臨太多選擇會選擇困難:果醬實驗
分心:太多東西好會讓人分心(購物支付最后頁面沒有其他多余的按鈕)
選項:設置默認值,節省時間和精力
減少元素選擇,降低用戶可能的錯誤。
視覺混亂:設計方面的幾個原則
刪減文字:長話短說、關鍵字
精簡句子:簡單句、避免長句和復雜結構的句子
避免刪減過多:東京水果專賣店電梯極簡過頭了
焦點:
1.聚焦對用戶有價值的功能
2.聚焦可用的資源
3.聚焦于打成用戶的目標
4.刪除干擾、增加用戶負擔的元素
第五章:組織
分塊:越少,用戶負擔越輕
圍繞用戶行為進行組織:行為分析圖
分塊標準和特征要明確:是非分明
搜索:用戶先導航、其次才搜索(打字麻煩)
網格:設計上的對稱和整齊
分層:地鐵圖
大小和位置:相似的元素放在一起
色標:壽司店的彩色碟子(但是用戶也需要學習)
期望路徑:草地上的小路(用戶行為分析)
第六章:隱藏
不常用但不能少:帳號設置之類的
自定義:自定義的功能(Office系列)
漸進展示:保存功能(mac下的選擇位置和種類)
階段展示:支付(不同的階段顯示不一樣的功能)
實時出現:網頁上的選詞提示
隱藏的要求:
1.一次性設計和選項
2.精確控制選項
3.不強迫用戶使用自定義功能,但是提供option給專家用戶
4.適時出現
第七章:轉移
設備之間轉移:遙控器>電視,apple watch > iPhone
向用戶轉移:用戶自定義文件夾
人與計算機的工作區分
人:
設定目標和規劃
估算
辨別信息
做圖表
少數項中選擇
預算
想象
計算機:
執行程序
精確計算
儲存和檢索信息
復制
大型列表排序
度量
交叉引用詳細信息
開放式體驗:菜刀的例子
非結構化的數據:計算機能解決的,就不用用戶被動適應(信用卡輸入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