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探討這個爭議性很高的話題,我覺得有必要先做一個智力測試,以確保你有足夠的智力進行閱讀(正經臉):
如果你去一家公司面試或洽談合作,時間還沒到,工作人員先讓你單獨在等候室里等待,可是,不多一會,房間里有個地方開始冒出濃煙,看上去很像起火的樣子,這時候,你會坐在原地等候呢?還是出去呼救呢?
好吧,這個問題確實有點傻了。那么稍微改變一下條件,這時候房間里等候的不止你一個人,還有另外幾個陌生人,而濃煙出現的時候,這幾個人就像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一樣,各做各事,你,是會坐在原地糾結這幫人的想法呢?還是堅定自己的判斷出去呼救呢?
如果你像現實中的大多數人一樣,也許,你不會。
其實,以上是心理學家約翰?達利(John Darley)和比博?拉坦(Bibb Latane)曾經做過的一個經典的從眾實驗:
被試(實驗參與者)在一個休息室里等待實驗正式開始,突然房間里某處開始冒出濃煙,似乎有著火的跡象。如果此時只有被試一人,幾乎所有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前去呼救;而如果此時被試是和其他幾名偽裝成實驗參與者的實驗助手在一起,若那些人不動,被試也很少會立刻做出反應。
現在,我們們再回頭看自己每天做出的選擇,那些看似正確、正常的選擇究竟是合理還是可笑呢?那些把自己的想法藏在人群之中,做出看似非常必要、看似沒有退路的選擇,到底是真的沒有退路?還是我們在自欺欺人?
切入今天的正題:
喝酒真的是保住工作、升職加薪的必要條件嗎?
我相信這是大多數人不得不喝酒的主要原因,領導都已經端起酒杯了,客戶都已經面色潮紅了,氣氛都已經起來了,你這個小角色還不快去點頭哈腰、陪酒陪笑?
很多人跟我說,做乙方的,陪客戶肯定要好好喝;很多人也跟我說,做小弟的,陪領導肯定要好好喝。
不能否認,很多依此行事的人在工作上節節高升,但是必要或主要原因真的是這一條嗎?真的沒有其他選擇了嗎?
那些拼了小命遵守職場規則的朋友們,大多數仍然在底層打轉,因為,道理很簡單,他們在其他真正有用的地方并沒有展現自己的價值。
那些頂住壓力、無視規則的酒桌異類,也有一部分做的順風順水,顯然,比喝酒更重要的能力也不止一種。
記得很久以前看到過一篇談酒桌文化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話印象深刻,大概意思是:如果這份錢是喝酒才能掙的,我不掙可以吧?如果這份工作是喝酒才能做的,我不做可以吧?
如果喝酒是一種你更擅長、傾向(至少不排斥)的職場生存手段,那沒有問題,這肯定是一項優勢。而如果喝酒是一種你不擅長或厭惡、恐懼的活動,你總可以找到合適的方法或環境讓自己遠離。讓你害怕的不是真正的困難,而是那群“好像什么事都沒有發生的演員們”。
既然說到喝酒,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問題:
喝酒能交到朋友、擴展人脈嗎?
從我個人而言,因為喝酒甚少,所有朋友都不是靠喝酒相識相熟的,反倒是那幾次真的被迫或主動撒丫子喝酒的同伴,無論同輩或長輩,沒有任何一個人互留過聯系方式,估計也是此生再無機會相見。
回想自己的大學時代,男生們的酒局很多,肝膽相照的大學同窗,四年下來至少都喝過那么100多斤酒吧,然而無論是當時和現在,互相之間真的稱得上朋友的,有,寥寥。而我作為一個在聚會喝酒時保持清醒的局外人,反倒是和幾個志趣(或惡趣味)相投的朋友至今保持著彼此珍惜的友情。
很多人都在潛意識里認可這一傳統的交友方式,不管情不情愿,總覺得無法逃避,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不在同一層次(也許是階層、也許是價值觀、也許是成就、也許是認知水平)的兩個人,話說不到一起,事做不到一起,不管是你們一起醉過還是一起睡過,始終只能在對方通訊錄里留個名字而已。
我相信,大多數夜夜拼酒把自己整的苦不堪言的酒場斗士,有很多真的沒有認真的想過下面幾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自己的目標---我喝酒是為了自己開心、討好別人、兩廂情愿還是從眾壓力?
取得的結果---喝酒真的給了我一份好工作、一堆好朋友還是一個酒精肝?
其他的選擇---如果我不想喝酒,真的沒有其他方法達到我的目標了嗎?
很多時候,就像文章開始的那個實驗,我們就像那些智商被封印的被試,呆呆的看著滾滾濃煙,呆呆的看著對此視而不見的陌生人,呆呆的坐著那里,做著大家都在做,然而很蠢、很可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