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曾說,在群體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獨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被記住的只是那些在群體中保持獨立的人。
這也就說明了,在我們做某些決定的時候,思維會受到周圍環境、大腦認知、情緒波動、行為偏好等一系列因素所決定的。幸運的是,這種思維錯誤有時候我們是可以預測的。
今天分享給大家的這本書叫做《清醒思考的藝術》,書中整理了52日常生活中常犯的思維錯誤,讓你看清思考盲點,以便作出正確抉擇。
作者羅爾夫.多貝里是益徳書摘的創始人之一,撰寫了超級暢銷書《清醒思考的藝術》和《明智行動的藝術》,而且《清醒思考的藝術》曾在德國率先超越《喬布斯傳》登上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那接下來我們從創業投資、職場決策、親子教育三個領域來分析我們經常犯的思維錯誤,以及如何避免。
1、如果你準備要創業或者投資,請不要用你的激情和夢想來左右你的決定,試試概率思維會更清醒
之前同事想辭職,與朋友一起創辦公司,理由是朋友把項目說的天花亂墜,他覺得機會來了。正巧,這段時間他看了好多本關于如何成功創辦公司的書籍,以及諸多成功人士自傳,他覺得他也應該去試一下。我依然能清晰記得他辭職時意氣風發的樣子:“我上學的時候就希望我會是一個集團總裁”。
結果,一年后我在招聘會上遇見了他。
01幸存偏誤:由于我們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我們就會系統地高度成功的希望。我們忘了失敗者是不會寫自傳的,即便寫了也不會被我們看到,一家公司熬過5年幸存下來的概率是20%。
02過度自信效應:系統性的高估自己的學識和能力,以為自己就是那個獲得成功的少數,自己以后會是那個集團總裁。那么,你周圍到底有多少同學是集團總裁呢?概率恐怕低于1%。
03基本概率:比如說一個帶著眼睛且愛聽莫扎特音樂的男子,你覺得他是個卡車司機的概率大還是個文學教授的概率大?答案是司機,因為卡車司機的人數比文學教授的人數多得多,這就是一個基本概率,而精確的描述往往會誤導我們偏離統計真相。同樣,他朋友過于精確的描述誤導了是否能成功的真相。
所以,在準備要創業或者投資的時候,我們需要先冷靜下來,盡可能多的去了解曾經大有希望卻失敗的項目,多去了解那些失敗者。對所有預測持懷疑態度,多從數學角度出發,籌劃事情盡量從悲觀的角度出發,并做最壞的打算,這樣才能更現實的判斷形式,以便及時應對。
2、團隊決策時一團和氣好嗎?如果你是領導,那要注意了,危險隨時都會到來
決策對于公司來說,決定著公司發展的方向,決策的對誤掌握著公司的命門。
團隊在討論時,領導會問:“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提一下”,下面卻鴉雀無聲。這時資歷深的同事為了打破尷尬會說沒有異議,緊接著,大家都開始點頭,一片和諧。這時候即便有人覺得是錯誤的,也不會坦率的指出來,反而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為什么?
01社會性懈怠:意思是說由于個體隱藏在團隊當中,所有的風險和責任都不是一個人來承擔。不管這個決策最終結果怎么樣,都是與團隊有關,而不是個人,因為當英雄固然好,但更怕成為千古罪人。
02團隊迷思:從眾心理的特殊情況,大家躲在團隊決議背后人云亦云,由于大家意見出奇的一致,會覺得自己的意見就是團隊的共識,從而作出錯誤決定。
03權威偏誤:基本存在于所有公司,特別是當大家知道這項決策是由某位領導或資深同事支持的,那就更不會有反對意見了。領導怎么會出什么錯誤呢?這簡直是不可能事件。
職場中出現的這些思維錯誤,其實大都是因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我們如何避免呢?集體討論環境有時會左右我們的判斷,不妨可以試試一對一討論模式或者匿名討論。或者,在會議上指定反對人,這個人可以固定也可以輪流,職責就是跟會上所有決策唱反調,指出他認為決策不可行的理由。
當然,企業還可以樹立挑戰權威文化,正如硅谷的“推門”文化,不管你的理由是什么,只要覺得可行你可以推開任何一扇領導的門。對權威批判性越強,人就會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3、或許你看了很多關于親子教育的書籍,但在面對結果的時候,最終都會回歸無可奈何,這又是為什么呢?
曾經有位家長跟我說,有次去朋友家做客發現朋友家里藏書特別多,不管是書房還是兒童房,大書架上滿滿全是書。難怪她家孩子學習這么好,于是這個媽媽也買了很多書放在家里,果真孩子考試分數比以前高了很多。但沒過多久,就又回落回去。這位媽媽只好給孩子報了很多班,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心安理得,也盼著有一天孩子成績能變好。
這位家長就出現了三個思維錯誤。
01因果關系:家長覺得別人家孩子學習好是因為她家書多,于是也買了很多書,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學習好所以愛看書,書才會多;
02回歸均值:那為什么買書回來以后,孩子成績真的提高了呢?這位媽媽就忽略了均值理論,就是說極端成績和不太極端成績是來回交替的,上下浮動的,但這都會有一個均值,偶爾一次成績并不能說明什么;
03控制錯覺:這位媽媽給孩子報了很多很多班,為什么就覺得心安理得了呢?顯然她覺得控制住了孩子學習的法門,但遺憾的是孩子學習的法門并不是去報很多課,或者說通過報課來控制的。
所以,這位家長如果明白這些思維誤區是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法的,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比買書更重要,更不要以孩子的一次成績來判斷孩子這段時間的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在我看來,提高孩子成績的方法,與其盲目報很多不知所謂的課,不如找到孩子學習的根本原因,比如學習興趣、專注力等,將注意力集中在真正能影響的少量東西上,并且堅持的做下去。
叔本華說-----一個人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不想庸俗,注定要用清醒的思維去思考,今天我用《清醒思考的藝術》這本書中幾個思維講解了,如何避免我們身邊的思維陷阱。這本書簡約易懂,每一章講解一種思維誤區,并配有生動的插圖,或許這本書不會給你帶來好運,但是至少能保證你不會面對太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