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67頁至106頁
閱讀筆記:
構建一個讓學生自主的制度體
1、用制度管人比用體力管人要簡單輕松的多,制度,最大的好處不是約束人,限制人,而是指導你怎么去做,告訴你如何在有限許可的范圍內,盡量發揮個人的權利和自由。
2、詳細的制度從哪兒來?它來源于班主任的引導,來源于我們去尋找到的可借鑒的依據,還來源于發動每個學生寫班規。
3、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完美結合,有利于制度的施行。
4、讓學生樂于接受班規,就要引導學生明白,制度不是制約,而是保護每個學生的合法權益。不是強制,而是引導,引導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做人。不是束縛,而是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社交和生活習慣。
5、管理體系有用,實用才是硬道理,因此我們的管理體系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要從小事做起。還要具體、適度、全面。
6、制度無法實行的六個誤區,制定時缺乏民主基礎,目的上急功近利,內容上缺乏人文關懷,執行上可操作性不強,推行時沒有群眾基礎,貫徹上缺乏連貫性。
因此我們要盡可能激發學生都來制定班規,要引導學生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班規內容要多一點兒人情味兒,少說教,少否定,少懲罰,多用建設性語言和提倡性做法。應該增強適度增強懲罰措施的難度,要重道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動才有效,過輕或過重,都不利于教育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全員管理的作用,要保持班規時間上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沒有原則錯誤,要堅持使用一學期。
7、確保每一個人都對制度有安全感。要用制度保護弱勢群體,確保公平,注意聽取微弱的反對之聲,確保思維完善,向學生示弱,給學生自主的經歷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