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一則
今天用快速閱讀法讀了劉未鵬著《暗時間》。抱著“什么是暗時間?如何利用暗時間做好時間管理?”的問題去讀的。
讀后發現暗時間是指的思維時間,作者強調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思考,就會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
這是一本關于如何思考、如何正確的思考的書,同時指出了有效記憶、閱讀、學習的方法,而這些也都是立足于思考的。
書中包含了大量的心理學、腦科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知識,為我們克服思維定勢、避免思維中的盲點、正確理性思考,成為更好的獨立思考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部分內容尚需要進一步閱讀。
12月7日二則
今天上午花了一個小時閱讀《王者速讀法》,加深了對快速閱讀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獲:
1、對待書籍和閱讀的態度很重要。書是仆人,為我們服務。閱讀是我們獲得知識的方法和工具。
2、明確的目的是閱讀的起點和終點。抱著解決問題的想法去閱讀會提升閱讀的速度和效果。
3、改變閱讀的心態,不是為了理解作者的全部觀點和想法,而是以我為主體,判斷書、觀點、句子、概念的價值。
4、速讀法實質是將大腦與信息進行高效合理的匹配。只對最重要的信息投入相應的時間。根據價值公平分配時間,而非平等分配,面面俱到。
5、速讀并非只追求速度,關鍵是信息-知識-智慧的演變路徑或轉化過程。對信息的吸收加工思考,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且學以致用,活用成自己的智慧。
12月8日三則
今天閱讀了《學習之道》,一本講解如何更有效學習的書,也是一本關于大腦的使用指南。作者結合很多生動的小案例,來介紹學習的模式、解決新問題的方法、記憶的方法、克服拖延的方法,值得多次回顧閱讀。今天只跳讀了部分內容,收獲如下:
1、專注模式與分散模式的互動很重要。一味專注,可能泥足深陷,積重難返,無法突破。在集中精力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得解時,適時轉移注意力,適度休息,可能會靈光乍現,獲得創造性的想法。最終還要回到問題上,解決問題。即經歷專注-分散-專注的過程。
2、組塊:將分散的信息碎片加以組合。首先需要專注,將注意力集中在信息上或問題上,其次理解信息或問題,最后明確何時何地使用信息或練習解決其他問題。將新的信息聯結到已有的神經模型中,形成更強大的資料庫,以應對更多的問題。
3、工作記憶與長期記憶。工作記憶只能同時處理四個組塊,長期記憶就如同倉庫。間隔性重復是將工作記憶變為長期記憶的方式。通過回想,提取關鍵,形成線索。
4、克服拖延:建立新習慣。漠視引發舊習慣的信號,制定計劃做出反應,提出新的獎勵,建立新的信念。心里對照是一個好方法,將現在的自己/狀態與未來的理想中的自己/狀態進行對照,給自己一個美好的愿景藍圖,積極的心理暗示會促使你改變習慣,做出行動。
略有得,尚需勤習之。聊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