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湖南邵陽新寧縣公安局通報稱,5月4日,當(dāng)?shù)匾幻贻p母親將3歲兒子踢死,目前警方已將其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之中。
經(jīng)查明,將兒子踢死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孩子貪玩磨蹭,沒有理睬母親,犯罪嫌疑人楊某一氣之下,將兒子叫到廁所,采取打耳光、踹腹部的方式對兒子進行毆打教訓(xùn),不想兒子隨即出現(xiàn)鼻腔流血、手腳冰涼,神志不清等癥狀。驚慌失措之下,楊某割腕自殺未遂。孩子送至醫(yī)院,后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
此新聞一經(jīng)發(fā)出,無數(shù)網(wǎng)友都憤怒轉(zhuǎn)發(fā),為孩子感到痛心,聲討這位母親:
你還是個母親嗎?你配做媽媽嗎?你配嗎?你配嗎?
媽媽,是世界上最溫暖,最溫柔、最有愛的稱呼!
而此刻,這一位媽媽,看到兒子的尸體,又會是何種心情?
到底是什么讓這位母親失去了理智?
日本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好斗的武士質(zhì)問一位禪師,讓他解釋何為極樂世界,何為地獄。禪師說:“粗鄙之輩,何足論道!”武士感到受了侮辱,暴跳如雷。他從刀鞘中拔出長刀,吼道:“如此無禮,我殺了你!”禪師平靜的說:“彼為地獄。”
武士突然領(lǐng)悟,禪師所說的地獄指的是他收到憤怒的控制,于是立刻平靜下來,把刀插入刀鞘,向禪師鞠躬,感謝他的點撥。禪師又說:“彼為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與地獄僅在一念之間,當(dāng)我們被情緒控制的時候,就已然身在地獄,而沖動是魔鬼,一點也沒有夸張,這位母親就是最慘痛的例子。
在上面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紅色杏仁核的部分就是掌管情緒,人際交往的情緒腦。情緒腦在生命胚胎階段就開始生長,當(dāng)我們出生的時候,就已然發(fā)育成熟,而負(fù)責(zé)理性思考的大腦皮質(zhì)卻要在25-28歲才能完全發(fā)育成熟,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拼命的和三四歲的孩子講道理,根本講不通的原因。
每一次分享有關(guān)“情緒管理”話題的時候,很多父母都表達,太生氣了,不得不動手,而動手之后又是深深的懊惱。這是因為當(dāng)我們情緒腦工作的時候,理智腦實際是關(guān)機的狀態(tài),只有情緒腦得到安撫,理智腦才正常開啟工作。新聞中的那位母親,割腕自殺就是無法面對此刻的事實,對自己失控的行為無法接受的悔恨方式。
“情緒管理”即是以最恰當(dāng)?shù)姆绞絹肀磉_情緒,如同亞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么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dāng)方式對適當(dāng)?shù)膶ο笄∪缙浞值厣鷼猓删碗y上加難。”據(jù)此,情緒管理指的是要適時適所,對適當(dāng)對象恰如其分表達情緒。
世界情商之父丹尼爾?格爾曼的著作《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緒智慧,本書中提出高EQ的五種能力:
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
情緒的自我調(diào)控能力
情緒的自我激勵能力
對他人情緒的識別能力
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能力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從自我覺察開始。情緒管理不是即時見效的特效藥,而是需要我們花時間自我覺察,慢慢成長的過程。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共勉:
發(fā)脾氣是本能,管理脾氣是本領(lǐng)。
我們都要做一個有本領(lǐng)的人,而非被本能所控制之人!
END
本文原創(chuàng),作者Tina 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