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經常出現在男孩的身上,也越來越多的發生在女孩的身上。
以致讓很多家長面臨挑戰,倍感壓力,焦慮,甚至是頭痛,在提出解決思路前,我們先來探索下產生此行為背后的動機
在探索之前我們先來,普及下火了很久的一個口頭禪,哇塞,很多大人也會在無意識間蹦出這個詞,認為它就是一個表達驚嘆的一個詞,其實該詞由80年代由臺灣傳回沿海城市,閩南語中“哇”的意思是指我,“噻”的意思是指cao。我們很多大人都在不知其本義的情況下不斷的使用,這給我們什么啟發呢?
原因探索
分兩個方面
一、口頭禪類的臟話(粗口)
1、感覺到這些話的影響而模仿,盡管他可能不知道或者不理解這些話的確切含義
有什么影響呢,比如說,當說這話之后可以引起別人的大笑,起到震驚的效果,引起他人的注意,展現自己的陽剛之氣,為自己壯膽,維持社交樂趣的工具等
影響也需從影響源去探尋,父母,同學,朋友,媒體,身處的環境都有可能是源頭的開始,大家都知道小孩的模仿力是非常強的。
二、情緒憤怒,低落,受挫時的罵人
2、孩子認為這些話是表達憤怒,發泄的方式,傷害他人,報復的有力武器
教練型父母的解決思路
一、面對口頭禪的粗口
1、讓孩子覺察到他們使用的頻率
2、探尋是否知道這些話的意思,對這些話要有明確的認知
3、探尋并認同孩子在說這些話時的動機和感受
4、角色扮演或換位思考讓其明白可能造成的影響,及家長的感受,給予發展性反饋
5、基于孩子的動機和感受,激發孩子探索替代用詞
6、當發現頻率下降,及時給予積極性的反饋
7、同時也可從影響源方面進行一些干預
二、面對情緒憤怒,低落,受挫時的罵人
1、首先關注到孩子的情緒而非提醒或者責備他說了粗口(你看起真的很憤怒,想談談嗎?)
2、情緒處理好了后在進行提醒(我注意到你剛才的用詞)
3、接下來的思路跟上面的相似了
這個問題的處理讓孩子學到
1、覺察自己所說的話
2、話語給環境帶來的影響
3、表達情緒性的用詞有很多的選擇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解決孩子的挑戰性問題,從探尋孩子的動機與感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