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小節:核心需要與衍生需要
核心需求和核心解決方案一旦確定,用戶會提出非常多的衍生需求,分析得到的最終目的就是衍生需要。
例子,愛奇藝,核心需要是有穩定的播放器,很多的視頻資源
衍生需要是更新通知,多放一些動漫資源,加個彈幕等。
解決方案的變化會導致衍生需求的變化,衍生需求變了,衍生需要往往也不一樣
比如對于更快的移動方式的解決方案是馬的話,我們的核心需求是跑的快、不容易生病,衍生需要是外形俊美、脾氣溫和等。
如果解決方案是車,對車的核心要求是減震效果、質量好、耗油低,衍生需求是外形拉風,安全性高等。
衍生需求既有滿足需要的部分,也有減低成本的部分。
舉例一,通過解決方案滿足需要的例子。用戶的衍生需求是:我想知道大家都在看什么——需求還原為需要:用戶想看當下最熱的視頻——解決方案:熱門排行榜。
例子二,通過解決方案降低成本的例子。用戶的衍生需求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視頻——還原為需要:快速找到某個想要的視頻——解決方案:搜索功能(視頻可能是存在的,只是找到這個視頻的成本比較高。)
衍生需要中有些是所有用戶都有的,例如,對愛奇藝,用戶的核心需要是看視頻,衍生需要是系統穩定,加載流暢,畫面清晰。但是這些衍生需要用戶可能不會直接告訴你,而是直接忽略,因為他們默認這些是必備的功能。
每個人的衍生需要不一樣(個體差異)。
比如用戶a有搜索快,準確,智能提示,智能糾錯的衍生需要;用戶b有知道以前看了什么、第一時間看到節目、看更有趣的動漫等衍生需要。
具體的某個人衍生需要也是變化中的。
比如用戶a,這段時間要播放更流暢,過一個月需要手機可以離線看視頻,半年后有了很多流量就沒有手機可以離線看視頻的需要了。
雖然會變,但是變化的周期比較長,不會今天、明天就這樣變
滿足衍生需要的解決方案也會帶來新的衍生需要。比如搜索功能,用戶都有的需要:搜索速度快、搜索結果準確,有個別人的衍生需要智能提醒、智能糾錯。
總結下,滿足用戶需要的七個方式:
1.發明很好的核心解決方案(顛覆式創新),車和馬的例子
2.通過解決方案降低成本.美圖秀秀和ps
3.找到阻礙用戶滿足需要的根本源頭。360安全衛士
4.把更好的解決方案從其他地方帶到用戶身邊。墨跡天氣
5.更好的改善了核心解決方案(短時間內很難拉開差距)。Intel處理器每年都會更新版本,普通公司很難在技術上比他們更好。
6.更好的滿足用戶衍生需要。Qq和msn
7.滿足完全沒被滿足的衍生需要,前提是核心解決方案已經很不錯。微信紅包在微信核心需要解決的很好的情況下,率先推出了紅包功能。
為什么一個人有些時候需要不變,需求可能變化。因為它的衍生需要變了,或者據憋了支付成本的能力,或者受到了成本的阻礙。
比如我需要更多能量,我想吃飯,我的需求可能是:給我漢堡(肯能附近就有漢堡)、沙拉(可能今天比較追求健康)、披薩、魚翅(可能發了一筆橫財)......
為什么用戶會在產品之間轉移
比如原來用紙質詞典,轉移到有道詞典,因為有道詞典更好的滿足了需要
從優步轉移到滴滴,可能是滴滴比較便宜,成本問題
從吃食堂轉移到餓了嗎,可能是餓了嗎搞活動,能夠支付的起成本了
從網易新聞到頭條,核心需求是看新聞,可能衍生需要不同,今日頭條有個性推薦。
第十一小節:總結一下,為何想要會不同
1.不知道這樣的滿足方式,比如二十年前,不知道有游戲這種打發時間的方式。
2.這種方式的滿足方式,成本太高。比如去迪拜旅游,成本太高,所以選擇在周邊旅游。
3.滿足的其他需要不同。
如果一種方式同時滿足多個不同的需要,那么用戶更容易用這個產品。比如,一個微信滿足多種需要。但是同時不要一個產品里啥都有,要跟自己的產品定位一致。
第十二小節:KANO需要模型
1.基本需要(衍生需要中人人都有的需要)不滿足,會導致放棄產品。(微信的好友列表)(必需全部滿足的。)
2.期望需要。比如微信里的撤回消息、文件傳送。不滿足,會不爽。
一批人需要,一批人不需要,比如微信群。(選擇性滿足)
3.興奮,用戶原本不知道,但能極大滿足。微信里的紅包、搖一搖、朋友圈、公眾號。
隨著時間推移,(發送表情)興奮變成期望,期望變成基本。
(一個時間滿足一個)
所謂產品定位就是在期望需要中做出選擇,作為自己的核心。
比如,購物類產品,基本需要是能夠買到自己需要的產品。那么淘寶和京東都是在滿足基本需要上
用戶對京東的期望需要:送貨更快,送貨服務更好。
對淘寶的期望需要:種類更全、商品更多
對聚美的期望需要:更多更好的化妝品
第十三小節:不同屬性的人需要不一樣
不同人不同需要,影響需要的因素:
1.性別.比如女孩子有大姨媽就要衛生巾,男生有胡子需要刮胡子。
2.地區(城市,鄉鎮,南北方)
3.年齡。小孩子會尿床,需要尿布;老人會眼花,需要老花鏡。
4.職業。
5.用戶特征(身體狀況,婚姻狀況,)。
6.文化水平。
7.技能水平(會計算機,會英語,出國不需要翻譯)。
8.收入。
9.消費水平
10.生活習慣,個人愛好(跑步的對跑步鞋,畫畫的對顏料的需要。)
11.持有物品(房屋需要裝修。車子需要保養)
用戶提了一個需求,如何知道他需要什么,。之前講了方法一:多問為什么,現在講下方法二:分析用戶屬性。分析用戶屬性能幫助我們分析用戶的需要。
例子,老總說要買一輛車,可能需要凸顯身份。
不同的人買電腦,大學生可能拿來寫編程,老年人拿來查資料,白領拿來工作)
產品是解決特定人群的特定需要的。當你要做一個產品,用某種解決方案滿足某種用戶的某種需要時,這個需要就是產品所滿足的核心需要,這個解決方案就是產品的核心解決方案,這類用戶就是你的目標用戶(可以是多個。)
比如,wifi萬能鑰匙,核心解決方案:共享密碼。核心需要:省流量。目標用戶:流量少網絡慢的用戶。
第十四小節:什么樣的衍生需要最靠譜:多數目標用戶提出的符合產品定位的需要最靠譜。這句話里有三個條件:1、目標用戶。2、多數。3、符合產品定位。
在這種情況下,就不用考慮是長期需要還是短期需要,不用考慮是低頻還是高頻。
需要斟酌的情況:人力物力的投入大,或者有可替代的滿足方式。
還是要問自己:做與不做各什么結果
第十五小節:先有場景,再有需要
1.時間季節:早中晚,春夏秋冬。冬天需要羽絨服。
2.地點:泳池需要泳衣。
3.周圍環境:北京霧霾下需要口罩。
4.用戶自己或物品狀態。感冒要感冒藥。手機壞了要修。
5.用戶做的事情。打掃要掃把。
6.腦中想法。想出國旅游,需要買車票機票酒店
決定需要的兩個屬性:用戶屬性+場景。
會開車才會遇到需要買車險、不知道開車路線。
不同場景決定需要強度。有些用戶在雨小不用傘,雨大要傘。
用戶提了一個需求,如何知道他需要什么:分析用戶場景。
用戶需要傘,可能場景:太陽,下雨。
用戶冬天需要扇子可能是為了點火,夏天需要扇子可能是為了涼快
產品是解決特定人群在特定場景下的特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