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生人已經人到中年。想想93出生的我,好像也沒剩下多少時間自稱本寶寶了。
以前對“中年危機”的刻板印象,大概是“上有老下有小”,“愛情降溫”,“更年期”等等等。。。如今冷不丁地被推倒中年隊伍的后備軍位置,迫使我不得不提早十年左右來思考自己的“中年生活”。想來凄苦,明年此時,我大概還是孑然一人,沒有畢業,沒有工作和收入……啊,深深的恐懼感已經迫使我的大腦終止思考。
可能對“中年"本身的恐懼,就是我目前經歷的中年危機吧,此危機之一也。
想必有人會恥笑我的懦弱。生活明明還沒開始,就已經準備當逃兵了嗎?如果逃兵還分三六九等,那我是第九等——被自己嚇死的那種。思來想去,只能說人生大事,不知從何計議。自己二十四五歲,該扛起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了,想到肩頭的重任,我就難免焦慮,自然也就無心學習了。偶爾聽到樓道打電話的姑娘,沖著對方一頓評頭論足,指點迷津,不禁心生羨慕——這姐們,活得真明白,不愧是有目標有理想的有為青年,祖國未來建設就交給你了!
自己相形之下就幼稚得多,沒有培養出這個年紀該有的擔當和責任感,此危機之二也。
學了二十多年習,感覺已經到了地老天荒的程度,似乎摸到了自己能力的邊界,知道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差距的,勤能補拙也只是有限范圍內的真理。真感謝這個道理是在象牙塔內悟出的,因為習得這一感悟復出的代價頂多是成績不在拔尖,學習成本還不是太高。但是人要接受自己不夠優秀,確實沒這么容易。想到自己的未來,再也不是無限可能的,就好像在統計學中,自由度已經是n-1了。心中默默垂淚。
忽然意識到人生的路會越走越窄,可能性越來越少,暫且將其稱為“被剝奪感”吧,此危機之三也。
其實恍恍惚惚寫下這些,不如將中年危機歸于世俗的成功學來得簡單。在生理學上,中年可能已經過了人生的黃金時期;但在職場生涯而言,中年正是頂峰,廣告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也常被標簽化為西裝革履,油光锃亮的中年男性;或者是眼角泛著幸福的魚尾紋,衣著光鮮的中年婦女。中年被預設成是人生的秋天,理應是碩果累累,金碧輝煌。
反觀自己的“中年”,竟苦澀地沒有產出一瓜半果,只得獨自在早秋的寒風中瑟瑟發抖,此危機四也。
人的成長,是一個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過程,我們會越來越多地遵循“約定俗成”而不問對錯;我們會越來越多地用既有的標準去丈量自己的人生而不問真相;我們會越來越多地努力把自己活成別人想象中的自己而不問內心。那怎么能不讓人感到害怕呢?
我好久都不問“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