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即常

你經歷過腎結石之痛嗎?我經歷過。痛時,坐立不安,躺臥不得,只教你哭天搶地,七尺男兒也要哀嚎。

無常,不是我們在電視電影中看到的勾魂小鬼,不是那黑、白無常。無常,是佛學的主要話題之一。世間萬物都會走向成、住、壞、空,任何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這就是無常。世上沒有永恒不變的事物,“無常”這種規則、諦理是“常”(不變,永恒)的。所以說,無常就是常。

十一過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我去體檢,B超醫生檢查說左腎有一個0.3X0.4的結石,我問需要處理嗎,答曰:太小,忽略。記起來這個結石已伴隨我幾年,2010年或者2012年體檢時就已存在,醫生當時也答太小、無視它。而這顆結石,我就一直沒有感覺到它的存在,也沒有感覺有任何不適。就在我以為它會與我繼續和諧共處的時候,十月的最后一天,疼痛突然而至,那痛,讓你無法形容,坐也不是,臥也不可,在我嚎叫了兩個小時之后,突然間就不痛了,我好像又回到了天地間。這讓我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次什么是無常。

這兩天在看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蘇東坡的一生,跌宕起伏,入朝為官與貶謫藩籬之外幾乎伴隨一生。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是書中還寫了一個神奇道士吳復古,此二人一生足跡遍中國。不同的是,蘇東坡總是在勤政為民的仕途中遭人彈劾、陷害,受皇帝之命飄零四方;而吳復古,閑云野鶴一道人,去向何方完全聽由己意,從不受制于他人。學而優則仕,這是中國幾千年以來讀書人的必經之路;而大權集中于帝王,朋黨之爭,小人當權,以致忠良受到陷害,蘇東坡的經歷幾乎歷朝歷代均有出現。但無常到來,蘇東坡坦然面對,泰然處之:“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所以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也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書畫文章。

進入律師行業以來,我接觸了不少職務犯罪的案子,有貪污、有玩忽職守,更多的是賄賂案件。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婚喪嫁娶、年節假日,禮尚往來,人人在人情中走,個個都習以為常。這些前官員中(特別是其家屬)很多人對于以下屬或有業務往來的商人送年節禮金作為犯罪事實定罪入刑表示難以接受,認為其他人都這樣,唯獨法辦他們,感覺很怨。其實,當你不管是何種原因、自愿或者被迫地站在了體制的對立面時,那“年節禮金”不過是授人以話柄,是一個要定你罪的工具而已。在辦案過程中,我常以社會環境、體制所致勸導他們,希望他們放下在位時的思想、想法,不用在乎他人的看法。名利、權位皆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無常早晚到來,身體健康現在才是你自己的,坦然面對并接受,方能活在當下。

無常是世間一切無往不在變化之中,自然這個變化也包括變故,人們自然都愿意接受好的讓人高興的變化,而不能接受壞的讓人苦的變化,但無常就是無常,于大千世界而言沒有好壞。人們常說的那句,你不會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是差不多的意思。

佛學中有“全然接受”的說法,就是目前你遇到的,都是最好的:你遇到的人是最好的,全然接受;甚至你得的病,也是最好的,也全然接受,不要有任何的怨言,你該得就會得,得了也沒有什么。雪漠老師在大漠三部曲中塑造的老順,我很喜歡。一個西部漢子,面對生活的艱辛、變故,均是一句:“老天能給,老子就能受”。

? ? 佛學中的無常與無我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雜阿含經》中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無我”是指一切事物不僅形體不會永存,而且精神也會隨之消滅,即不存在一個常恒的精神主體。既然世間的一切是無永恒主體的,那么它就不值得人們去執著追求(并不是完全不追求,而是不貪著追求,也就是不執著)。

所以,佛學思想不是讓你消極遁世,知無常,是為了讓你放下對世俗中錢財名利、豪車美女等追求的執著。時間寶貴,我們應該珍惜當下,有夢想就快努力,有目標就快去實現(不執著于結果),有高堂在上就好好孝敬,有子女承歡膝下就好好疼愛,有愛人在側就好好相伴。而不是蹉跎歲月,渾渾噩噩的過,或者,等到無常來了而悔不當初。而無常也是最不會講情面的。

? ? 昨天開始寫隨筆,寫完了之后想著今天寫一段關于無常的。早上五點就醒了,又躺了一會兒發現睡不著了,于是起來。抽空看了一會兒《蘇東坡傳》,到辦公室后發現腰部酸痛逐漸加劇,這才發現讓我早起的原因是腎結石痛又來啦。無法坐著看書,只能在辦公室內一邊踱步一邊看書,等著同事來了幫我買藥。又如前次,藥買回來了,腰痛也消失了,而這時,這本《蘇東坡傳》我也看完了。

無常,來了,又走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