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是每個小朋友童年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看動畫片,動畫片里的那些人物,“小豬佩奇”“灰太狼”“光頭強”...在小朋友的眼里,它們都是自己的朋友。
然而,現在的動畫片為了更加吸引小朋友觀看,往往會加入一些夸張的劇情和奇葩的言行舉止,這些內容會對小朋友們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近日,安徽蕪湖一個6歲小女孩模仿動畫片場景撐著小花傘從13樓跳下,險些釀成悲劇。
安徽蕪湖繁昌縣某小區內,一名年僅6歲的女孩,自己一個人在家時候,竟然拿著一把小花傘從13樓家里的窗戶一躍而下,掉落在6樓門面房陽臺上。
據孩子家長透露,小女孩可能是受動畫片的影響,撐著傘從窗戶往下跳。
動畫片中:熊仔打著小黃傘,從高空飄落,突然雨傘消失了,還好安全落地。
幸好鄰居發現了異常并及時報警,民警到場后,小女孩的意識還算是清醒,經過醫生檢查,小女孩只是有點皮外傷。
近年來,類似的事件常有報道。
【7歲男孩模仿動畫片從5樓跳下】
2017年,江蘇昆山的一7歲男孩獨自在家時,竟模仿動畫片情節,打著傘從5樓直接往下跳!萬幸的是,男孩落到2樓時被物體阻擋后才落地,沒有生命危險。
【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玩“烤羊” 兩男童全身被燒傷】
2013年,兩個連云港的小孩模仿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烤羊”的情節,被同村另一名9歲男孩綁在樹上點火,導致2人全身被燒傷。
【7歲男孩模仿“光頭強”改造風扇 左手絞進高速扇葉】
熱門動畫片《熊出沒》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光頭強為了對付兩只狗熊,改裝了風扇。2014年7月2日,徐州7歲的男孩琪琪模仿動畫片《熊出沒》情節,趁著家人睡覺的時候,用工具拆下家里的電扇外罩,接通電源,將整只手被絞進了高速旋轉的扇葉。
【5歲女孩模仿光頭強用電鋸鋸開妹妹鼻子】
2016年3月,陜西一個5歲的小女孩,被姐姐就翻出了一把電鋸,學著動畫片《熊出沒》中光頭強的常見動作,在妹妹臉上鋸了過去,將妹妹的鼻子鋸掉...
【2歲男孩模仿動畫片用斧頭砍傷手指】
2014年3月20日下午,類似一幕在宿遷上演,一個兩歲半的男孩,模仿動畫片《熊出沒》里的光頭強,結果用斧頭把自己的兩根手指砍傷……
【6歲男孩模仿奧特曼從六樓“飛下”】
2014年1月9號,重慶合川某6歲男孩模仿奧特曼從6樓“飛下”,摔成重傷,事后,他告訴爸爸媽媽,“我以為自己是奧特曼了。”小男孩在病床上還不忘模仿奧特曼……
孩子天生愛模仿。加拿大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認為,兒童可以通過觀察、閱讀、聽他人講述來學習模仿人類的行為。模仿不是壞事,是孩子成長中認識世界的一個過程。但孩子還小,不知道某些高危的模仿行為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
而動畫片是想象力構造的虛擬世界,不可避免很多情節都是無厘頭、不科學的,例如《喜羊羊與灰太狼》:
“羊永遠是煮不熟,也不會被開水燙傷的”
“用平底鍋猛敲人的頭,是不會受傷的”
“觸電被炸,過一會依舊安然無恙”
不能玩火,熱水會燙傷人,平底鍋、棍棒之類的工具打人,會導致別人受傷,電不可以碰等等。
這些生活中的基本常識,沒有大人的正確指導,孩子無法明辨是非,才是事故頻發的根本原因。
嘟嘟君想起了前段時間走上風口浪尖的“小豬佩奇”。
有家長要將它列入黑名單,就此掀起了一次抵制動畫片的浪潮。
對此網友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有部分家長表示應該抵制“小豬佩奇”:
但是也有持不一樣看法的家長:
不可否認,有些紅遍大江南北的動畫片的確存在一些不利于少年兒童觀看的內容。比如暴力,光頭強的電鋸和獵槍,灰太狼的各式捉羊武器;比如“不死”生命觀,高空墜落、被火燒、觸電,都不會死;比如錯誤的認知觀,狼和熊都是善良的,無害的。這些內容對于辨識能力不高的兒童可能造成誤導,所以受到批評和指責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嘟嘟君認為,兒童模仿動畫片里的情節,責任不能完全歸結于動畫片本身,歸根究底還是教育問題。
就嘟嘟君本身而言,從小喜歡看《貓和老鼠》,其中不乏暴力、低俗內容,為何沒有激起“民憤”,為何鮮有孩子模仿?《西游記》我們從小看到大,為何沒有拿著“金箍棒”去斬妖除魔?
兒童模仿動畫片情節造成的悲劇,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父母沒有正確的引導。
兒童教育專家表示,小孩在3歲后就有一定智力看懂動畫片,但不一定能很好地分辨好壞。家長應該盡量陪伴孩子一起看,并適度進行安全意識的引導、教育。
1. 家長最好和孩子一起看,盡量不讓孩子單獨看動畫片,要跟孩子討論動畫片的情節人物,幫孩子識別善惡。
2. 讓孩子遠離暴力、低俗的動畫片。大多數歐美的動畫影視公司對自己出產的動畫片都有明確的受眾年齡定位,在國內目前還沒有這么詳細的規定,這就要靠家長的“火眼金睛”來加以鑒定了。
3. 家長幫助孩子發現動畫片的優點并將其放大。在交流過程中告訴孩子,哪種的行為是恰當的,哪種行為不得體或者會影響到別人;還有對于孩子的模仿,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
4. 動畫片中出現危險動作、不良意識或其他不合理情節,家長要著重指出來,告誡孩子切勿模仿。
5. 在父母的監護下,讓孩子去體驗他的模仿行為所帶來的后果,要控制在不會發生傷害的范圍內,盡可能用模擬體驗的方法,比如用雞蛋墜落來模擬高空墜落。
動畫片不可能代替家長教育我們的孩子,在發現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時,父母不應該推卸責任到動畫片上,而20分鐘的動畫片不可能一下子改變孩子的價值觀,對孩子影響還是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而動畫片只是我們教育孩子的輔助工具。
記住,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本文選自微信公眾號“兔兔嘟嘟”)
關注微信公眾號:兔兔嘟嘟(ID:tutududu_),我們每天推出實用、有趣的兒童故事和專業、前沿的育兒資訊。每晚八點與你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