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一,品味生活,才知感恩。居家做飯,已經有十幾年了。
年輕的時候,都是為達到感官的刺激,辣要辣的舌尖冒火,甜要是甜到嗓子發齁,酸就要酸到心中爽快,這才是生活的極致。
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只想找回食材的原有的味道,于是減少添加后期的調味,只想細細的品嘗食物自己本質的香味,只用食材和食材的搭配體現材料之間相處和諧而散發的芬芳。
一碗粥,看似簡單,水、火候和時間的掌握一定要恰到好處。每一粒米在水乳交融中,在火的溫柔炙烤下,敞開胸懷,綻放出最美的年華。關火的時候,粥散發著沁人的馨香,細細品來這應該是生活中沉淀的真正味道。
一粥一飯,帶著感恩的心去品嘗,感謝大自然出品了這么好的食材,感謝時間讓我們能坐下來靜下心去品味,感謝父母 的生養給我們一個健康的身體細細咀嚼,品味人生,幸福由心而生。
感悟二,養你的人你不愛,你愛的人不養你。
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家里都會有幾個兄弟姊妹,我的老公家就是倆兄弟,一個妹妹。
我老公是老大,他弟弟只比他小一歲,婆婆為了養活小叔子,就把老公送到 他不親的外婆家,一住就是七年。
七年后老公的舅舅結婚了,有了舅媽老公在他舅舅家就呆不成了,回到自己家看見媽媽摟著弟弟,父親摟著妹妹,小小的心里已經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了,于是14歲就輟學接了父親的班。
再往后不善言辭的他就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父親進進出出的住院,母親常年吃的藥,弟弟妹妹的婚事家事,都落在了他的肩上,父親臨死前拉的是老二的手,父親住院加喪事所有的費用都是我們出,就這樣換來的還是婆婆嘴里老二的好,說老二多有眼色,會說話,會哄人,因為婆婆忘了有一年老二鬧離婚罵她,給她丟下一個上學的兒子,一跑就是幾年,直到老兩口用微薄的積蓄,給他把房子蓋好,他才回來。房子蓋好一年,老爺子就去世了,老二沒有一分錢,老爺子最疼愛的姑娘也沒有拿出一分錢,所有的費用都是不愛吭氣兒的我老公和我承擔了,換來的還是婆婆那句話,公公不在了老二看著一下懂事兒了。公公有病的時候,婆婆說公公歸我們管。婆婆有病的時候說老二沒有錢。每次花錢的時候,小姑子說她不參與。
婆婆每次給我打電話,大倒苦水說的是小叔子小姑子的各種不好,每句話里好像就圍繞這兩個孩子。愛之深,恨之切吧。因為她太在乎這兩個人,所以總是念叨。等她目的達到從我這里得了好處,就會好一段日子不來電話了。我們永遠是她的提款機,冷冰冰的機器而已,永遠得不到父母溫暖的關心和矚目。我給婆婆下了一個注解:養你的人你不愛,你愛的人不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