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單介紹下背景,之前老東家是做化工品代理的,算是一個很傳統的行業。奈何現在互聯網浪潮實在太大了,大得我們也只能順潮而上。老板一直很想將公司事實客戶從代理商手上拿回來,公司自己做。微信營銷,當時認為是個好方法。
當時,我們手上有積攢了十來年的事實客戶上萬名,但因為公司五六年沒插手了,客戶情況也不清楚。這些,之前都是代理商在做。
這時,我們犯了第一個錯。
我們沒做用戶調查,也沒有去了解微信這個工具。當時老板一拍腦袋,便選擇了通過搜索客戶電話一個個加好友拉群。之后,我們驚恐地發現:搜索添加了十幾人后,微信就顯示暫時無法添加了。經過多天測試,還打了微信客服電話,才得知:微信一天最多只能加七八個好友。而那個賬號,因反復違規,被封號了。
這期間,只加了不到50好友。而三人損失時間一周,合計投入人力成本2000元。
正所謂屢敗屢戰,接下來,我們迅速調整方案,打算讓代理商直接拉客戶入群。當然,因為不懂“營銷思維”,我們依然沒有事先做調查,而是以公司命令直接下發通知。
對這個通知,代理商完全沒當一回事。因為我們完全不能清楚闡明“這么做能為對方解決帶來什么,解決什么問題”,而給出的客戶管理這個目的,無法打動代理商,他們甚至認為這會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這事持續了兩月左右,沒任何起色,按地區劃分的三個微信群,一直只有幾十個經銷商在里面。等到兩個月后,強推被證實無效、績效考核激起公憤之時,群里也不過加了百人,都是些垃圾客戶。反而最后被經銷商告了一狀,說拉了客戶進群也沒有任何管理,導致客戶流失。
這期間,只加了百人好友入群。而三人損失時間兩月,加上安撫經銷商情緒的應酬支出,合計投入2萬元。
終于,BOSS發怒了,捋袖子自己上了。他選擇了以電話回訪來進行用戶調查,最后再邀請對方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上萬名事實客戶,要在一個月內全部回訪一遍。
當時,我們人員配置就只有3名,就算領導自己也上,也不過5人。老板一拍桌子,公司全員都上了,晚上免費加班打電話做用戶調查。
現在想想,那就是第三次錯誤的開始。
公司全員回訪做用戶調查——連財務出納和信息部電腦設備維修員都上了——素質參差不齊的回訪人員甚至連目的都不愿了解清楚,就抱著加班的怨氣開始打電話,話術也是照本宣科。
到最后,用戶雖然全過了一遍,可大部分客戶信息都沒有效獲取,反而是密集電話騷擾讓客戶好感度急劇下降。而隨后跟進的微信掃碼添加好友,也因為操作過于復雜,客戶掛掉電話就沒再管了。
一個月下來,只加了三百多一點客戶,而且沒有實現二次轉化。但公司全員晚上加班補貼及設備硬性損耗,合計投入2萬元。
最后,實在沒有辦法,大家選擇了線下營銷會議時,通過掃二維碼領取禮品的方式來加群。
大家可以看到,一輪一輪方案中,雖然我們積極吸取經驗教訓,反復調優,但因為沒有做客戶調查,不了解客戶真正想解決什么問題,只盲目讓對方加群,所以一次次反復失敗。也正因為不了解什么是“營銷思維”,
所以,最后一次,我們仍然沒有做事先調查,就開啟了線下掃碼活動。
這一次,貌似成功。因為有了線下營銷會議的意向客戶打底,短短半小時,就加了五六百人入群。但以營銷思維來看,這些客戶只是為了領禮品才加的群。數據也證明,這次加入的客戶,不僅沒產生任何轉化,群里也不發言,完全就是我們說的僵尸粉嘛。
這次線下活動禮物投入合在一起將近六萬塊,當時還覺得美滋滋的,可以向BOSS交差了,結果最后誰來管理和后期維護,大家全都沒聲了,后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之前隱約覺得這事辦砸了,卻不知道怎么砸的,也不知道該怎么改進。,現在才明白說。“用戶調查-內容制作-選擇渠道-數據回收-調整優化”作為營銷思維五大環節,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選擇對的方式。而且,對“用戶調查”的忽視,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狀態。
事實上,比起具體的實操,比如文案、策劃、微信、微博之類的術,營銷思維可以稱之為“道”,是指導我們該如何處理營銷問題的方法與原則。而整個鏈條上,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就是用戶調查。
原以為用戶調查只是互聯網營銷的特例,因為互聯網的數據回收和用戶調查相較傳統行業更加方便。可這幾天在看奧格威的《一個廣告人的自白》和《奧格威談廣告》,作為上世紀最偉大廣告界奇才,對方不僅毫不猶豫地將“促進產品銷售”放在了廣告創意之前,更是明確提出根據“用戶需求與調查”來制作廣告創意的方法——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
我也不斷思考一個問題:用戶調查是如此重要且必要的一項工作,為何大家會一致地選擇忽視呢?后來,我終于想明白一個問題,我們選擇忽視“用戶調查”,不是因為我們不明白他的重要性,而是因為“用戶調查”實施起來太難了。我們本能地想要避開這種困難。
用戶調查是一項辛苦的工作。需要和用戶一對一溝通,調查前,要制定清晰目標,簡化到可以用幾個問題或封閉式問題來解答;需要提前制定話術,培訓員工;需調查中,需要忍受用戶的輕慢與不理解;調查后,要整理數據報告,作出分析;甚至最后出結果了,也無法保證最后能有辦法把問題解決掉。因為很多時候,用戶反映的問題是企業現階段根本無力解決的。
它是如此的辛苦,以致于只能一對一去詢問,去了解,去溝通,偷懶不得,輕忽不得,傲慢不得,走捷徑更是不得。大部分用戶調查,在中國大環境不具備的情況下,這種工作甚至沒辦法外包,只能讓員工去做,還要是聰明機靈懂用戶溝通了解企業調查目的的優秀員工——說實話,即使是了解了用戶調查的重要性,我也覺得這條件實在是坑爹至極。相比之下,靠著所謂才華創造或抄襲一個創意的那點辛苦,根本不叫事。
所以,老東家那次營銷,雖然方案連改四次,耗時小半年,但實際上,運營想要的推廣與事實客戶管理目的完全沒達成。大家忽視了用戶管理的本質,將績效定位為拉了多少客戶進群。而在錯誤目標的指引下,為此付出的人力成本與禮物成本,粗算得有小十萬。更糟心的是:這次失敗本可以總結經驗教訓,避免下次再犯。可老板卻因此覺得沾沾自喜,轉身去做其他事了,導致花費如此大代價得到的寶貴經驗教訓無人總結,也無人再次調優。
——————————————————————————————
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以至于一年多過去,我還仍舊念念不忘,想著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只能粗淺總結以下幾點:
1、用戶調查一定要由清楚理解營銷目標的人來做。即使不行,也要先做測試,制定有效話術,圈定幾個重要問題做封閉式回答,然后才能交給其他不懂的人去做。不然省了前面這點時間,會毀了你后期整個項目。
2、項目目標要清晰、簡單、前后一致。這次電話調查最大的失敗就在于此。后期他的性質變了,老板想著以這個來考核員工了。
3、項目失敗后沒有人總結經驗教訓,沒有人后續跟進繼續調優。最可怕的不是犯錯誤,而是犯了錯誤之后,在一個錯誤上反復犯到死。
歡迎大家來交流,公眾號BD_baide哈哈等你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