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覺得一個廣告,其實若是想要做得好,并不是單純地去輸出產品,展示產品的性能什么的,或許以前是比較注重產品,比如說有些廣告就特別強調作用性能,但是現在的廣告其實更注重在廣告中除了說明產品以外,還能夠帶來什么東西給觀看的人。
就比如說像是最近的一些手機的廣告,就最近的小米,或者說是iphone之類的電子產品的廣告,這些廣告都同時給觀眾帶來了什么?——美感。
聽覺上的享受,視覺上的科技感,隨著音樂的播放,畫面便不斷變化,特別地享受,而這類東西帶給我們的就是美感。
而另外的,像一些公益廣告,例如有一次的春節聯歡晚會的廣告,就帶給我們的是——同感,鄉情。
而另外有一些廣告,或許是帶給我們另外的知識,或者是帶給我們一些好的故事(尤其是一些泰國的廣告),讓我們得到一些東西,這樣才是作為一個好的廣告的前提我覺得。
因為對于廣告人來說,我認為是需要掌握這一類的能夠帶給人們什么東西的能力,不論是一些小知識或者是感官上的一些美,都是可以的。
這里就額外舉一些例子,一些在微博上的kol我覺得都是做廣告很好的人,在看他們生產的內容的同時,在最后或許會插播一些廣告,比如說咪蒙的文章,一般來說在最后都會插一些廣告進去,但是不會很讓人反感,就是因為其實在她的文章里面的內容已經抵消了對于廣告的反感所以才能很好地運營下去。
因為畢竟廣告還是頗讓人反感的,但若是你能夠為觀眾提供另外一些能夠抵消這類反感的感覺的東西,那這個廣告就是可以說是成功的吧。而不是像以前的廣告一樣,只是將產品的口號不斷重復多次,來加深對觀眾的記憶(雖然這種一定意義上是達到目的的)。
因此,廣告人如果能夠深刻了解到這一點,最大化地將能夠帶給觀眾些什么東西,有自己的一些特長,比如說對美有自己的理解,對一些行業的小知識上面有比較多的了解,能夠激發人的同理心等等,將廣告反感的成分抵消掉,我相信一定會是一個好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