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好久,感覺終于把中學階段看的書寫完了。回想一下,之所以喜歡看書,主要得益于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他們并沒有在我耳邊叨叨過讀書有什么好處,只是讀書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家里總會有各種樣的書,雜志,有些是我要求買的,有些是他們自己看的。在學校里,無論去哪個老師的家,都能看見滿滿的書柜,有段時間老師們分了新房,我們去幫著搬家,印象最深的就是要搬好多書啊,不管是什么課目的老師,都是如此。上課時,老師總是在不經意間向我們介紹一些書,有的還把自己訂閱的雜志拿來給我們分享。當然還有同學們之間的相互分享,雖然大多數時間都是一起玩鬧,分享的也是一些不太正經的書。我們那個時代也有萬惡的游戲機、黃色的小抄本、靡靡之音的言情小說,大人們也總在說這些會害了孩子,害人的東西年年有,但我們還是茁壯成長為中年人了。
好了,好了,該寫大學了。
大學才是真正讀書的開始,之前的中學時期太小兒科了。我剛上大學時整個人的都是迷迷糊糊的,根本不知道為何要上大學。進大學第一感覺就是自由了,沒人管了。雖然中學時家長也管得少,但和大學是沒法比的,中學好歹還得回去吃飯、睡覺,家長如果精神好,總會要啰嗦幾句,讓你不是那么痛快。大學可不一樣了,想干啥就干啥,沒有老師,沒有家長,上課寫作業全憑自覺,每天都可以踢球。天堂啊,真的是天堂。然后我就發現原來還有圖書館啊。現在想來我那個破學校的圖書館和同期別的大學比肯定是不值一提的,但就這樣已經深深的震撼了我。那時學校初創,沒有場地,拿了一層教學樓當圖書館,十幾個教室,全都是書,堆滿了書,全部對學生開放,你可以自由出入,盡情挑選。要知道80年代,城市圖書館并不發達,大型書店也很少,且路途遙遠。我們中學倒是有一個圖書室,大概也就是三個教室的規模,還不對學生開放,只能偶爾溜進去看看。現在突然一下有了這么大一個空間,感覺就像打開了四十大盜寶藏的大門。
每人發五張借書卡,可以同時借五本書,一個月之內還。后來我通過參加圖書館的義務勞動,又多混了兩張借書卡,還發了個筆記本給我。沒有電腦管理圖書,每本書的封面上都會蓋一個學校的章,書脊上貼一個標簽,寫上編號。我現在只記得,I字母打頭的就是文學類,后面跟的數字就不明白是啥意思了。書后面都會有個小袋子,里面有張卡片,寫著在什么時間,誰借過這本書。熱門圖書自然是寫滿了人名,有時看一些冷門圖書,發現居然還有人和我一樣的愛好,真的是有遇到知音的感覺,如果這個人正好又是你在其他場合見過,特別崇拜,特別想親近的人,頓時會自豪滿滿。
說實話,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圖書館的藏書真的是善乏可陳。專業書籍老舊不堪,只要進了新的,馬上就被借走了,搞得我都很困惑,平時沒見過那么多愛學習的人啊。雜書倒是不少,突破了我的想像力,什么樣亂七八糟的書都有,我有時都懷疑是不是去廢品收購站搞來的藏書啊。
總之,新的旅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