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傳播史。
作為傳播學的研究者,我很認可這種概念性的說法,無他,因為如此對我有利,至少是顯得有利。
能夠傳播的內容只可能有兩種,一種是真實,一種是謠言。絕對真實簡直不可能,所以,絕大多數的傳播都是部分真實加部分瞎編。
仔細分析,謠言又有兩種,一種是含部分真實內容的謠言,此所謂無風不起浪。一種是純屬瞎掰的造謠,當然也是因為某些人利益驅動所致。
每個人都愿意或者說只能夠接受自己認為的真實,于是,所謂的真實,只不過是一種別人灌輸給你的謠言。麻煩的是,我們居然還認可,并且追認為真實。
傳謠治罪是一種矯枉過正,至少是一種誤導。因為沒有誰能夠絕對的認定自己所說或所認同的絕對就是真實,因為沒有誰能做到絕對的中立,總會有利益驅動。
那就是所謂的立場問題,沒有立場的可能性很小,說得饒舌一點,所謂的沒有立場本身就是一種立場。只好比弗里德曼說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東西都需要成本,至少是機會成本。如此而已。
史玉柱深諳人類學習模式和中國人的思維習慣,結果很多人都不知道腦白金到底是補腦的還是洗腦的,都當成一份送禮的好東西。而且認定送禮就是腦白金,因此腦白金成了《送禮學》這門學科的經典案例。
在傳播上,老史主要采取兩個辦法,第一是狂轟濫炸,第二是找所謂的權威媒體——不管是否有權威媒體這種說法,至少在受眾看來是權威的,或者說,灌輸給受眾一種權威的定位。
如果不是權力極度認可甚至授權的話,那就是傳播時間太長由此積累出來的權威。前者比如一些所謂的喉舌,當然都是一些利益集團的喉舌。后者這個世界存在很多公認的權威媒體,不必多說。
腦白金大約是一種糖水或者維生素之類的東西,吃了不會傷身體,不吃也不會咋的。但是,在禮品市場上——要是真的存在這么一個市場的話——你想要找一種對每個人都無害的禮物,實在太難。
所以,這塊市場只能夠是那種人畜無害的東西才能大行其道,或者,這就是所謂的中庸。除此之外,人的體質不同,地方還分南北,所謂的本地特產,到了另一個地方可能就是禍害。
這就是人離鄉賤、物離鄉貴的緣由,周樹人說過鄉下的白菜到了城里就要掛起來,身價明顯不同。如今一些凈菜店面就是走這個路線,適當的包裝就會令人耳目一新,自然價格也會一新。
于是,糖水就可以大行其道。這充分說明可口可樂戰略的實用性,只要是正常人,喝了都不會怎么樣,除非喝太多可能會長一點蛀牙之外。
再說了,誰都拿不出確鑿憑據,證明自己的蛀牙是因為喝了太多的糖水——哪怕只不過是碳酸飲料。在如今所謂的講證據年代,這真是一個大問題。
加上可口可樂非常牛逼的廣告轟炸和滲透到地底下的營銷系統,能夠占據市場,那就最簡單不過了。反過來說,可口可樂這種文化傳播機構——請注意,他們可不是什么生產廠家——別說糖水,就是純凈水也能賣出好價錢。
人是容易被引導的,誤導也是一種引導。
你總是看到的東西,所謂存在就是合理,只要不至于傷天害理,遲早你都會接受。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執意于黑天鵝的發現,卻一再忽視灰犀牛這尊龐然大物。
這就是廣告或者說宣傳,最初也是最終的目的。潛移默化,讓你有一天招架不住,慢慢接受,而且最后還認為理所當然。
誰有那么大的能耐呢?
以前的部落時代,當然是酋長的最高指示,不管到哪里,都會有人認真記錄酋長的每一句話,然后作為整個部落以及周邊附屬部落的行為標準。樹碑立傳,久而久之,一套成文法就這么來了。
《周禮》大約就是這么形成的,居然能夠讓孔老二頂禮膜拜,可見既成規矩的厲害,也就是說廣告效應非常好。你以為是自己養成的習慣,自然就不去深究原來是別人要你養成并且認可的習慣。
有人把這種規則運用在泡妞上,非常成功。簡直所向披靡,多少石榴裙都招架不住。
很簡單,你只要天天做一個動作,比如打電話或者發短信。只要持續一段時間,哪怕每天的內容不過就是問候吃飯、睡覺、工作生活之類的雞毛蒜皮,等到姑娘形成習慣之后,偶爾的暫停,就會讓人受不了。
她反過來就會問候你,怎么回事,今天怎么沒看到你的信息?你不會出什么事了吧?要不要我去看望你啊!?
她已經依靠這種模式,形成自己新的習慣。習慣就是惰性,惰性就是生活有規律。一旦形成規律,每個人都會有千萬個理由維持這個規律的正常運行,不想也不愿意看到規律被改變。
如今資訊發達,冗余信息到處都是,很多人都成了事實上的垃圾信息回收站。必須承認這么一個殘忍的現實,咱們不過就是垃圾信息回收站罷了。
比如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在微信群里大行其道,很多老年人尤其容易接受并且轉發,甚至他們可能認為自己在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呢。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自然就自信自己明辨出來的都是真實甚至很科學,于是就相信了自己習慣養成的價值觀和喜好。
至于價值觀怎么來,自信的人都以為是自己常年生活習性的結果。這種自信簡直可以讓上帝都自愧不如,因為上帝也是人創造的,必然就擁有人類的種種不堪和惰性。
遺傳雖然占據很大一部分,畢竟每個人都不是孤單的島嶼,所以必然的接受周邊的熏陶,這就是所謂的環境造就。并且,慢慢的通過別人的眼光來調整自己的喜好和情趣。
幾十年下來,他以為自己的個性很有特點,既然認可有特點,接下來自然就是不斷強化這個所謂的特點。雖然這種所謂的個性,不過就是一種自我安慰,壓根就沒什么意味。藥物學上有安慰劑的說法,這種對于個性的自我安慰,等同安慰劑,無害,但是有暗示作用。
每個人的想法好像都不同,稍微一端詳,其實大同小異,要不然,群體就不會存在。每個人都不一樣,只好比雞鴨一籠,嘰嘰嘎嘎根本就沒有一個定調。
群體依靠的就是認同感,沒有認同感的話,民族、國家、組織、機構、公司等等,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都會化為云煙。機構為了強化他們的合理合法性,必然就強化所謂的認同感,不斷創新,與時俱進。
最后,要是你認定某種看法,除非你隨波逐流,不然,就不要認為自己真的有什么看法。因為你的看法,不過就是跟絕大多數人的看法差不多,甚至一個樣。
到此,那就應該明白人生一世,何以會被各種廣告及宣傳,洗滌得如此純凈,簡直人畜無害。
聰明而狡猾的營銷者,會把任何一種想法植入你的思維模式里,到最后,你會認為這就是你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毫無抗拒的加以接受。并且還萬分感激,認為這是一種教育。
順便提醒一下,哪天不管去哪里,需要帶一點禮物的時候,你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世界里找不到北,忽然就會記得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經典廣告。
于是你喜滋滋的買了一堆腦白金,一路上看到很多人都是跟你一樣,于是你們異常興奮,認為英雄所見略同。因為你們壓根就不敢承認,你們支付的都是廣告費罷了,糖水不是這個價。
這就是認同感,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不如此,我們簡直不知道日子應該怎么過。老大說,你們誰沒做過壞事的,就拿石頭砸她吧。結果大伙全都灰溜溜的跑開了。
誰會被廣告洗腦呢?怎么可能啊!
當然都是我們自己特別的個性嘛,說別人被洗的人才是被洗過的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