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級與班集體
班級:埃拉斯莫斯
? 概念:有學生和教師組成的進行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
? 作用:促進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社會化與個性化發展;提升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能力
? 群體功能:歸屬;認同;支持;塑造
班集體
? 概念:
? 與班級區別:班集體是班級發展的最高形式
? 發展階段:初建期松散階段;形成期合作階段;成熟期集體形式
? 非正式群體
? 基本特征:共同的目標和實現該目標組織的活動
? ? ? ? ? ? 健全的組織和堅強的領導核心
? ? ? ? ? ? 嚴格的組織紀律和健全的規章制度
? ? ? ? ? ? 健康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 ? ? ? ? ? 學生個性發展
? 建設策略:全面了解研究學生
? ? ? ? ? ? 確定班集體奮斗目標
? ? ? ? ? ? 建立班集體領導核心
? ? ? ? ? ?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課堂管理
課堂結構
? 橫向
? 縱向
? 四指標:量(數和質)、序(程序安排)、度(程度,速度和強度)、勢(教學情境)
影響因素:背景情況;教學目標;課堂規模;凝聚力;課堂規范;教師領導
原則:靜,配合,警覺,應急,一視同仁,no比較,諾言,時間,放權,順利
基本模式:行為主義;人本主義;教師效能
課堂氣氛
? 概念
? 類型:積極;消極;對抗
? 影響因素:教師(主導):溫勒<集權型、民主型、放任型>
? ? ? ? ? ? 學生
? ? ? ? ? ? 課堂物理環境因素
? 營造策略:鑒定分析課堂氣氛(基本);
? ? ? ? ? ? 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
? ? ? ? ? ? 樹立典型
? ? ? ? ? ? 妥善處理矛盾沖突
課堂紀律:
? 概念:
? 特點:約束性;標準性;紀律性
? 類型:教師促成;集體促成;任務促成;自我促成
? 四階段:反抗;自我服務;人際紀律;自我約束
? 影響因素:課堂結構(情境和教學)
? ? 課堂情境結構:班級規模;課堂常規;學生座位
? ? 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時間合理利用;課程表編制;教學過程規劃
? 策略:建立有效的課堂規則;
? ? ? ? 合理組織課堂教學
? ? ? ? 做好課堂監控
? ? ? ? 培養學生自律品質
課堂問題行為
? 概念
? 性質
? 類型:人格型;行為型;情緒型or行為不足,不適和過度
? 原因:學生:適應不良;厭煩;挫折與緊張;尋求注意與地位;過度活動;性別
? ? ? ? 教師:要求不當;濫用懲罰;缺乏自我批評
? ? ? ? 環境:家庭;大眾媒體;課堂內部
? 處置與矯正:制定適宜的教學計劃
? ? ? ? ? ? ? 調整學生的認知結構
? ? ? ? ? ? ? 精確嚴格的指導
? ? ? ? ? ? ? 良好的教學秩序
? ? ? ? ? ? ? 行為矯正與心理輔導
? ? ? ? ? ? ? 協調同伙關系
? ? ? ? ? ? ? 與家長合作
三、課外活動
概念
分類:校內;校外
特點:自愿自主;靈活綜合;開放實踐
意義:全面發展和社會化
? ? ? 社會化中個性化
? ? ? 給學習生活增添樂趣
? ? ? 發揮學生特長
內容:班會;科技活動;文體活動;節日紀念日活動;社會公益;課外閱讀
形式:集體;小組;個人
設計與組織實施:選題;制定活動計劃;活動實施與總結
組織管理要求:目的明確;
? ? ? ? ? ? ? 內容豐富;
? ? ? ? ? ? ? 形式多樣;
? ? ? ? ? ? ? 有吸引力;
? ? ? ? ? ? ? 發揮學生積極性;
? ? ? ? ? ? ? 主動性;
? ? ? ? ? ? ? 與教師指導結合
四、班主任
概念:中小學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中學生健康成才的引導者,要努力成為中學學生的人生導師
地位作用:班級建設的設計者:依據因素(國家政策教育方針,學校培養目標;班集體現實發展水平)
? ? ? ? 班級組織領導者;(職權影響力;個性影響力)
? ? ? ? ? ? ? ? ? ? ? ? 領導方式:集權型;放任型;民主型
? ? ? ? 協調人際關系的主導者;(任課教師;各級領導;共青團少先隊;學校家庭;學校社會)
素質要求: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
工作內容方式:
? 建立健全班級組織:班集體建設(核心);團隊組織;資源整合? ? ? ? ? ? ? ?
? 學生教育引導工作:充分了解學生;全面引導教育學生;個別教育工作
? ? 先進生:嚴格要求,防止自滿;不斷激勵,戰勝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競爭;發揮優勢,全班進步
? ? 中等生:重視教育;不同特點有的放矢;展示才能,自信心
? ? 后進生:關心愛護;尊重人格;培養激發興趣;提供范例,增強是非觀念;個別差異
? 班級日常管理工作
? ? 常規管理:班級教學管理;課外活動管理;班級制度管理
? ? 非常規管理:偶發事件(情緒冷靜;了解情況;依靠集體教育學生)
? 組織指導班級活動
學校與家庭的協調
方式:家訪;班級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沙龍和家長委員會
學校與社會的協調:
方式:社區教育委員會;校外教育基地
五、教師心理
教師角色:
含義:教師根據其社會地位扮演相應社會角色,并表現出社會期望的行為的模式
構成:班級構建者;學生楷模;知識傳授者;嚴格管理者;心理調節者;學生朋友
形成階段:認知階段;認同階段;信念階段
角色意識心理結構:角色認知;角色體驗;角色期待
心理特征:
概念: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由于扮演不同角色而形成的特有的心態
認知特征:知識結構:專業學科內容知識;教育教學和心理學知識;實踐性知識
教學能力:組織運用教材的能力;言語表達能力;組織教學能力;對學生學習困難的診治能力;教育機智
人格特征:教師熱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
行為特征
教學效能感
含義:教師對其自身影響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能力的判斷
分類(班杜拉):個人教學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
影響:教師:努力程度;經驗總結和進一步發展;情緒
? ? ? 學生:成績
影響因素:外部:社會文化背景;傳統教育觀念;學校所在環境;教師群體學生觀
? ? ? ? ? 內部:價值;自我概念
羅森塔爾效應
教師成長心理
? ? 成長歷程:關注生存;情境;學生
? ? 發展方法: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教學活動;微格教學;專門訓練;教學反思
教師心理健康
? ? 標準:積極悅納自我;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熱愛職業和學生;積極穩定的教育心境;控制各種情緒和情感;和諧的教育人際關系;適應改造教育環境
? ? 心理沖突:負擔過重;理想現實反差;個人和理想需要矛盾;自我認知偏差
? ? 影響因素:職業壓力(中心;外圍;預期;情境;回顧);職業倦?。ㄇ榫w耗竭;去人性化;個人成就感低)
? ? 維護方法:自我調適;有效干預;社會支持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