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聽說來變成緣分,沒有聽說就沒有后來的一切,聽說了他喜歡了她五年,這五年的年華要用什么來填補?
楚甜問過莫初晨:如果她等他五年呢?
他說:這對她不公平?
楚甜沒有想過會等誰五年,這只是個假設。楚甜心里明白:“他等了她五年,人生能有多少個五年?自己又還有多少個五年?”如果在愛情的世界里也有公平這一說,那么那五年的年華該由誰還給他?對,在感情的世界里沒有公平,這是他找的拒絕她的借口。但是誰說喜歡非要在一起?
楚甜就沒有想過他們會有以后,只是不想讓自己后悔。表白的那天,她說:“以后我會盡量不要出現在你的面前。”
他沒有回答她,他總是逃避她的問題,她也知道他心里很煩,有很多的包袱,但他成了自己的包袱。
他只是和她說:繼續做朋友,他不想談戀愛,楚甜也不想啊,沒有人說告白一定要有回答!
告白后一直沒有聯系,她以為他會避免找她,但是她忘了他們有一個 約定:寵物。她是他的寵物!
“我可以做你的寵物,但等你有了女朋友,我就不做你的寵物。”這是楚甜當時說的,她一定沒想過要告白。楚甜是個害怕婚姻,害怕感情的人。喜歡是很純粹的一件事,但變成了確立的關系后就顯得很復雜,有很多的責任,她怕負責任。
“在”莫,和往常一樣。
“嗯嗯。”楚甜的心在不安的跳動。
“在干嘛”
“聊天”
“哦哦”
這一番讓人發寒的對話只是例行公事。楚甜還是忍受不了,打破了沉默。
“我以為我們不是朋友了。”
“我說了做朋友。”
“嗯嗯,只是朋友。”
“哪怕是顧思思,現在也只是朋友。”
“哦哦”楚甜不想再說什么了,否則她會哭,她怕自己會哭出聲驚動了爸媽。就去找顧思思。
“在?”
“嗯。”
“我失戀了。”
“嗯?”
“告白被拒絕了。”
“啊?那個人是誰?”
“你不認識。”一級的說瞎話。
“哦哦,哪兒的人?”
“我不知道”楚甜忽然發現她真不知道。
“啊,為什么被拒絕?”
“因為他心里有一個人。”
“瞎話。”
“真有,門關上了。”楚甜感覺怎么好像是來徹底毀壞她對他的印象的?
“這話你也信?”
楚甜忽然覺得自己是不是當局者迷?別人說的話都好狠啊!辛晨雪說自己是他的“備胎”,她無語的笑笑。顧思思說他是在騙她,她不知道哪兒是在騙她;有時候真該給自己做做智商測試了!
“你和六班班長?”楚甜終于問出了一直想問的話。
“我不喜歡他?”
“為什么?”
“不來電。”
“啊?”
“沒感覺。”
“好吧。”楚甜感覺自己闖禍了,如果洛依文也看到這些話的,說不定會告訴他,那自己又一次成了罪人。(余錚,大家還記得嗎?當年余錚心里也有一個很喜歡的對象,又是在認識楚甜后傳的沸沸揚揚。他讓楚甜給他做信鴿的時候,那個女生心情不好罵了一句話。楚甜有一天也心情不好就告訴余錚那個女生說的話,從那以后那個男生就放棄了那個女生。雖然放棄是那個男生做的決定,但楚甜一直覺得如果不是自己說了那句話就不會那么快心灰意冷。)自己喜歡的女生不喜歡自己還要再從別的女生口中傳出這種話,對男生絕對不是個好事。
楚甜又找莫初晨,她以為自己想通了。“等你有了女朋友,一定要告訴我。”
“早呢。”
“第一個告訴我。”
“嗯嗯。”
“真的?”
“真的。”
她像個孩子很無理取鬧說著說著,她哭了,眼淚不聽使喚的落了下來。她不知道自己有多喜歡他,她甚至懷疑:自己喜歡的不是他而是喜歡著她的他;如果他不喜歡她了,她還會不會喜歡他?不知道為什么喜歡一個人不就是希望那個人也喜歡自己嗎?可是楚甜卻在懷疑,在害怕。
“可笑,還是做不到。”
“?”
“永遠也不要告訴我你有女朋友了。”
“嗯。”
“不要告訴我,我怕我會哭。”
“能不能不哭。”
楚甜在想他會不會取笑自己,別人不喜歡自己就哭?
“我明白,我以前顧思思不喜歡我,我也很難過。”他這句話無疑是在傷口上撒鹽,什么叫你明白?每個人的感情都是不一樣的,就算很相似也不可能一樣,請不要隨便說你明白。
“你明白?你說你明白是在提醒我,我是在做你以前做過的傻事嗎?”楚甜對著手機屏幕無力的說著。
手機那頭的人永遠都像根本不存在一樣,傻傻的,機械的說著幾乎一樣的話。楚甜喜歡對他說:“我總是懷疑那是自動回復。”
“呵呵”這是他回復她最多的話,不管她說什么,他的一句“呵呵”,已經讓她無力反駁。
“為什么總說呵呵?”
“習慣。”
“為什么總是告訴依文你要干什么?為什么從來也不告訴我?”
“習慣”
又是“習慣”,我知道習慣是很難改變的,但不要每次都用習慣來搪塞我!楚甜經常這樣想:如果有一天我是你的習慣就好了,但現在才發現洛依文已經是他的習慣了!
為什么要說公平與不公平?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莫初晨所說的公平也是不存在,楚甜曾經心灰意冷,可是洛依文卻讓她堅持。如果沒有洛依文就沒有開始,如果沒有洛依文就不會堅持,其實自己根本就只是個沒有自我追求的人啊!
因為她告訴洛依文,她覺得他們的關系很好,洛依文一氣之下就不理莫初晨。可是莫初晨很在乎,總是找洛依文,這讓洛依文覺得自己很無辜,但是楚甜的疑心病一天比一天嚴重。為什么會有這么奇怪的東西?奇怪到讓每個人之間都產生了縫隙?有時候會不會少一點誤解就會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