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與人——《宛然如真》有感

????? 禮樂禮樂,指的是禮節和音樂,由百度百科所知:禮樂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禮作樂”形成獨有文化體系,后經孔子和孟子承前啟后,聚合前人的精髓創建以禮樂仁義為核心的儒學文化系統,從而得以傳承發展至今,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的“禮樂文化”,奠定了中國成為“禮樂之邦”,也被稱之為“禮儀之邦”??梢灾酪魳吩诠艜r的地位不低,這里指的音樂當然不是現在的流行歌星唱的歌曲什么的,在歷史上中國的音樂是以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為基調發展起來的。談到音樂,就不得不說到演奏音樂的工具——樂器。一般書籍提到中國傳統樂器都只是單純的述說樂器的歷史和發展,很少將樂器與文化人相銜接,本書《宛然如真》剛好是為數不多的一本做到了這點的書。

????? 本書將音樂的載體樂器與相應的人結合起來,樂器的生命性的表現各有不同,與人相結合就是:在古琴,是高士;在琵琶,是俠客;在竹笛,是書生;在箏,是兒女;在胡琴,是常民百姓。這樣的分類匹配,幾乎將中國人生命情感全部囊括進去了。本書共分為五大部分(不包括楔子和結語),每個章節都講了一種樂器,而且每個章節層層推進,例如第一章的琴,從文人這一角色破題,從文人引入到文字資料的琴譜,到琴曲,其中不乏穿插一些典故,例如“伯牙碎琴以謝知音”,將人、琴相知這一觀念深入人心。后續章節的琵琶里面就還將琵琶與琴做了對比,再到后面的竹笛,更是將前面的琴和琵琶三者結合起來進行比較。作者通過樂器這把鑰匙將我們帶入到了人文的殿堂,例如講琴這一部分時通過嵇康與《廣陵散》的故事不僅突出了嵇康的琴藝超絕,而從其《廣陵散》中的曲詞可以一窺其思想;通過“伯牙碎琴以謝知音”也可以讓我們進一步形象的知道古人對知己有多看重。

????? 當然由于現在的音樂發展已經與古時的音樂相差甚遠,以至今人對傳統樂器的了解也越來越少,現在對樂器很熟悉的基本都是相關的專業人士,普通人基本處于‘兩眼黑’的狀態。所以在本書中在著重寫樂器與人的時候,也花了大量筆墨來講述了相關樂器的制作流程以及彈奏樂器的指法等。雖然看似這些與本書主旨無關,但是細想之下,通過了解樂器的孕育過程我們才能夠體會到樂器成型的不容易,通過樂家嫻熟的指法將其演奏出來,我們才能夠形象的感受到其所具有的獨特的生命性。

????? 正如本書所說,‘樂為心生’,樂器與我們的生命屬性相銜接,我們不僅可以通過這種種的文人高士、俠客等人物性格來解譯中國音樂,也可以透過人與樂器來觀人。

京東購書鏈接:http://item.jd.com/11910903.html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