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影片是我超愛的,直入靈魂的作品。最大的感受是共鳴之處太多太多了。
先給大家看一下我的觀影手帳吧↓
借這個機會解答一下近期簡友經常問我的一個問題——照片咋弄的?
答:我是用LG PD261P 手機照片迷你藍牙打印機的,優點是隨時可以打印,能滿足你即時達成的需求,對有強迫癥的人而言,妥妥的;缺點是有點貴,我買的時候849元,今天我看了一下,下降至749元,還是挺貴。而且它只能用它的專用相紙,價格今天看是30張69元,每張2.3元。還有另一種選擇比較便宜,在某寶上,有洗照片的服務,價格很實惠。
言歸正傳,說說我的觀影感受。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在生命中遇見這樣的老師
基汀老師——影片中的靈魂人物。在1989年那個時代,思想相對封閉,教育機制與現今對比更為不健全。基汀老師像一個另類出現在校園。而對于學生而言,確是救世主一樣的角色,成為了他們靈魂的拯救者。
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
1.教學生用心去感受知識的力量,而不是照本宣科。
基汀老師教授古典文學,第一節課就讓學生撕掉詩集扉頁上的導言,他讓學生們先開放心靈,打開被封閉的頭腦,達到不受任何約束的接收,用心去感受知識的力量。
2.活潑的授課方式,課堂上充滿自由的氣息。
他的課堂從來不是如其他老師,死氣沉沉,按部就班的授課;不是界線分明的老師和學生。而是充滿生命的張力、自由的氣息、思想的碰撞。他會帶著學生去外面自己實際嘗試,以自己代入的方法,讓他們切身體會某個道理。這比僅僅字面理解來的深刻有效的多。
然而在那樣一個時代,他的方式方法,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都不被認可,不被包容。
校長找他談話時的對話充分說明這點:
基汀:我始終認為教育的根本在于學會自我思考。
校長:在他們這種年紀?開玩笑!傳統、紀律、送他們上大學,其余的就不用管了。
最終,他被學校開除。
每個老師在成為老師前也都曾希望成為那樣的老師。
影片中有一個小人物,讓我看到了溫情,也讓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這個人是基汀的同事,叫麥卡利斯特,可能很多人都不記得了。第一次出現是基汀老師讓大家撕掉埃文斯普里查特先生關于詩歌地位的評論時,他是巡查老師。雖然他并不贊同,但是,他也沒有當面阻止,而是選擇吃飯時間指出,沒有得到基汀老師的認可也不強求。
最后,在基汀老師走的那天,他向高樓窗內默默看著院中自己和學生的基汀老師,揮了揮手。
這個畫面讓我的心一暖,原來很多老師其實想做個好老師,只是正如麥卡利斯特自己說的:不是悲觀,是現實。
最后一幕,也是我做在手帳里第一張照片所現的場景,讓我倍感安慰,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每站上桌子一個人,代表著多開了一朵自由之花,它已在學生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謝謝你,基汀!謝謝你,死亡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