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58同城做開發,對未來充滿美好,懷揣著熱血一腔和滿腦子的理想主義。然而事實是我只干了半年不到,辭職了。(因為合同的約束,我不能把辭職原因寫出來)
我原以為,做任何事,只要努力,定會有好結果,不過社會這位老師的教我認清了現實的多元,只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之后我和父親談了一次心,他給我講述了他自己親生經歷的一件事:父親年輕時在市里的一家老國企,美影書畫公司工作。早年他接替爺爺在單位里的傳達室看大門,因為工作認真上進后來進了洗片室。那還是80年代末期。有一次區委和公司簽訂了一個市政廣告合同,在簽約儀式上總經理和區長合了影,那天正好是我父親值班,洗照片的任務便交給了他,就因為這張照片,我父親失去了調職的機會還扣了一個月工資。洗照片是在沒有光的暗房里面進行操作,要用三種藥水:顯影液,定影液,穩定液。當天的穩定夜被人兌了水,第二天再拿出照片,照片已經花了,部門本想把這張照片放在前臺作為業績成果展示,結果卻泡了湯。
你明白要努力,但是你能承受多大限度的屈辱?你克制情緒的能力又有幾分?職場突發事件你又做和應對?遇到不違上必違下的情況又該怎么拿捏?
父親的話點了我,學生時代,你就算只靠努力,就能獲得比大部分人更好的回報,但社會不是這樣。成功,是一個多元因素的結果,別再篤信努力這碗雞湯。
再說說高考,這兩天我看不少文章在抨擊高考不公平云云,北京上清華北大容易,山東考生是過獨木橋之類。同樣的努力,不同等的收益,社會的本質就是這樣。維持相對的公平,維持相對正義。父輩的成功就該惠及子女一絲特權,讓子女住更好的環境,享有更優質的教育,吃更健康食物,享受更發達醫療......使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父輩的平庸子女就該付出更多的智慧,汗水,忍耐才有可能追上別人。高考已經很公平了,這項制度至少讓大部分的孩子在一個階段重回同一個起跑線等一聲槍響,不要總覺得別人比自己更容易,賽車競賽總有車能在起跑線頂端首發,田徑比賽第九道還最難跑呢!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唯有相對的公平,才能激發人的上進心,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倘若何事都是絕對的公平,如政治課本中理想的社會,那才是最不具備真是感的畫面。
努力也并不能解決一切,但它至少給你了領悟其他成功道理的希望。只是,我們都該明白,學生時代受制于理解能力下的一些陳舊產物,該隨著我們成長不停的更新換代去濁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