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人教誨,金玉良言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特別強調(diào)“管好嘴”“少說話”,“會說話”,生活中很多人與人的矛盾沖突,很多安全事故,有時就是因為不會說話、不好好說話才造成的,有許多成語格言都在警醒世人:
禍從口出
惡口傷人
言多必失
人之作孽,莫甚于口;言語尖刻,必為人忌。
刀瘡易好,惡語難消
說好話,如口生蓮花處處香。說惡語,如口出毒蛇人人怕。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
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這些成語與格言,都在強調(diào)一個道理,少說話,說好話,善護口業(yè),文明表達。
二、人有口德,才有品德
語言,是有溫度的。
冷言冷語、冷嘲熱諷、盛氣凌人、苛薄冷漠、態(tài)度冰冷……會讓人痛苦難受,記恨多年。
溫馨真誠、語帶贊美、接納尊重、熱情擁抱、微笑鼓勵……卻讓人如沐春風(fēng),如浴冬陽。
沒有口德,就沒有品德
最難聽的聲音是嘲諷、譏笑;最好聽的聲音是贊美、鼓掌!
積口德,就是積善業(yè)。
三、新聞事件,警醒世人
其一,妻子惡口,丈夫遭殃:
有這樣一個新聞:
有一對夫妻,一天,爸爸在下班路上遇到幾個朋友,就一起到夜市吃宵夜。等爸爸回到家,媽媽一開口就大罵:“你死到哪里去啦?我打電話到處找你,打了十幾次都找不到,我還以為你出車禍被撞死了!”
爸爸委屈地說:“你干嘛?我又沒去哪里,只是在路上碰到朋友,一起去吃個宵夜而已嘛!”
媽媽就罵:“你是豬啊!吃宵夜?那你不會打電話跟我講啊?害我急得要命,家里電話一響,就以為是你出車禍死了,警察叫我去認尸!”
爸爸被媽媽的話氣得一摔門便出去了,他非常生氣,根本沒有注意路邊飛馳來的汽車,便一下子被車子撞倒在地,送到醫(yī)院便沒了呼吸,留下了可憐的媽媽與孩子。
說話沒有口德,終究害人害己。
人在不順心、生氣時,自我控制力較差,就常“口無遮攔”。而且,人在生氣失控時,就喜歡用“負面特質(zhì)”的形容詞,加諸到對方身上,例如:“你豬啊,笨啦,蠢啦,你去死啦……”
有時,我們覺得,“是他激怒我”、“是他惹我生氣”、“我也是為他好”,所以,我有權(quán)生氣、有權(quán)“罵一罵來發(fā)泄”。可是,我們發(fā)泄情緒的話,會刺痛別人,會使人承受不了啊!一個人被語言深深傷害,其傷痕會永遠留下,而且時常“隱隱作痛”啊!
其二,惡口傷人,反受其害
下面這則新聞事件,是因為一句話說不好,激怒他人,惹來殺身之禍:
2月18日中午12時25分,在武漢市武昌火車站附近,發(fā)生一起惡性殺人案件。犯罪嫌疑人胡某東因每碗面1元錢的差價,與面館老板發(fā)生爭吵:
面館老板說:我說幾塊錢一碗就幾塊錢一碗,吃得起就吃,吃不起就滾”。
這句話激怒了吃飯人,兩人便激烈爭吵,然后便拿刀砍人。
古人講的,言由心生。
如果嘴巴一直講不好的話,說別人是非,以及說一些詛咒的話,這樣子損福報很快。不僅是說是非,哪怕說我們長輩的不好的話,這也是損福報。有些小朋友很喜歡抱怨同學(xué)、老師,說別人這不好那也不好,吵起架來連對方父母、祖宗八輩都敢罵,什么難聽說什么。
這樣造口業(yè)是很嚴重的。這樣家境只會越來越窮,因為福報都被你罵光了。所以這個口業(yè)關(guān),一定要注意。
嘴巴要留德,不要尖酸刻薄,這樣子就能留住福報。
四、反省自身,懺悔積德:
生活中我們有沒有說過激怒他人的話?
我們有哪些話特別招人煩?
我們有沒有哪些話不講口德?
面對不講口德的人,我們應(yīng)當(dāng)怎么做?
如果自己一不小心惡語傷人了,我們怎么做?
五、佛陀教誨,止語修靜
"閉口禪",在佛教又叫"止語"或"禁語",即禁止自己說話。
一切眾生,生死輪回,皆由于身、口、意三業(yè)所致,若消除此三業(yè),可速得解脫;禁語目的之一即為減少口業(yè)。減少口業(yè),消罪免災(zāi),減少自己的罪業(yè)。
止語修靜,口閉心沉。此處一靜,萬物皆景;
此口一閉,萬籟皆勝;此心一沉,萬象可愛。
請大家一起發(fā)愿:
開善眼,閉惡口
只感恩,不抱怨
只恭敬,不傲慢
只贊美,不批判
修止語,閉口禪
消罪業(yè),積德善
我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