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活動感受:在其位謀其政,缺乏邊界感的人,或讓別人入侵自己的邊界,或主動侵犯對方的邊界。懂得保有邊界感,可以讓自我內心舒服以及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想起《大學》里說:《詩》云:“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缺乏邊界感的人,或讓別人入侵自己的邊界,或主動侵犯對方的邊界。懂得保有邊界感,可以讓自我內心舒服以及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雖然同事出于好心,但她邊界感弱,執意于表哥聽從她的建議,實則是越界的表現。有助人之心是好的,但“一廂情愿助人”未必是對的。
邊界感不清的表現
1、“多管閑事”
我曾經偶然看到一個網友有抑郁、厭世傾向,就主動發私信給她說一堆“心理咨詢”、“這個世界還是很美好”之類的話語,以為這樣能夠幫助她。結果她把我拉黑了,說自己不需要陌生人所謂的好心。我自己挺受傷的,我是在幫助她,她為什么不接受?
后來我發現,過分熱情有時候并不是什么好事。這其實是一種“自私”和“控制欲”,總想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使出于好心,但也是越界的一種表現。
2、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身上
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上。父母對孩子的照顧事無巨細,恨不得把孩子的一切都包辦,比如“你不聽我的,遲早要后悔!”。“看,你照我說的做,結果是不是很好?”
父母盡可能把孩子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考慮到并做好,那孩子遇到困難該怎么辦?孩子真正缺少的是自己的空間、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父母侵犯了孩子的心理邊界,孩子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心理邊界,雙方都沒有得到更好的成長。如何擁有邊界感?
1、敢于說“不”
對于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要勇于拒絕。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人能夠強迫你、讓你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若你嘴上答應了,心里不愿意做,內心會非常糾結、難受。
有人會覺得不好意思說出口,會傷害兩人之間的關系。實則不然,若你能夠果斷拒絕,對方反倒覺得你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會更加喜歡你。
若你拒絕對方,對方不理你了,那表明你們之間的關系并不親密,也就沒有深入交流的必要了。
′多加練習、敢于說“不”,相信你會越來越容易拒絕別人,強大自我、擁有邊界感。
2、強大自我
? ? ? ? 過度依賴他人的人,也容易入侵他人的心理邊界。人本質“慕強”,加上自己實力弱小,此時就會找比較強的人當作依賴對象,總想著強者來幫助弱者,纏著強者不放。
? ? ?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做,別人幫你不了幾次。別人再怎么優秀,跟自己半毛錢關系都沒有。唯有強大自己,才是最好的出路!
邊界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輕易擁有的,需要自己問清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在與人的交流中過程中,不斷實踐反思,才可能讓自己的內心舒適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