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小張先森說 』的第 11 篇原創文章
希望我的文字和照片
能在這個薄情的世界里
給你帶來溫暖和力量
祝開心
——小張先森 ——
國慶節剛剛結束,朋友小G就和家里面大吵一架,委屈的回來上班。
小G在公司其實是一個為人處事很得體的女孩子,也很受大家歡迎。她也很郁悶,說每次回家不超過三天,就會和家里面起爭執。起源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三言兩語沒有說對,情緒一激動,話趕話,小爭執就變成了大爭吵。
我告訴她,自己以前也經常這樣,我叫它“回家三日好”。就是基本上回家前面三天,和父母一起都是其樂融融,過了三天,就會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引發爭吵。
后來我慢慢的學會了反思,發現絕大部分爭吵,都是源于自己不會好好說話。
本來是想父母少做事多休息,說出來變成父母感覺我們怪他們做不好事情;
本來是擔心父母身體不好,說出來變成父母感覺我們嫌他們麻煩是累贅……
我們對父母那么多愛,都因為我們不會好好說話,最后變成爭吵,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
01
好好說話,有時候很簡單,有時候,很難。
特別是在面對最親近的人,我們有時候反倒不會好好說話。
比如面對父母,因為他們對我們的耐心好、容忍度高,于是我們在和領導、同事說話的時候會在意用詞和語氣,在與父母溝通的時候反倒不太在意。造成的結果就是在單位,你說話彬彬有禮涵養禮貌,在家里說話倒是有些無所顧忌隨心所欲,就算不會引發爭吵,讓父母傷心難過也是必然的。
而更麻煩的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大部分人的情感表達都是較為內斂的,對父母的愛不會像西方人一樣直白的表達出來,一見面開口就是“爹地,你要保重身體,媽咪,我好想你……”
在表達關心和愛的時候,我們都比較委婉和曲折。比如說,本來是關心父母身體不想讓他們抬重的東西上樓,開口變成了“叫你們不要老是抬這些東西上樓,又沒有多少用處……”
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好,因為歧義太多,如果你的語氣還不夠好的話,保不準父母會因此理解成別的意思而難過。
更不用說,我們有些人跟父母或者親人說話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在意過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態度。
我上面列舉的不算是個例,說到這,我真的感覺,現在的學校應開設一門課程,名字就叫“如何好好的與父母說話”。
02
當我們情緒激動的時候,就會忘記好好說話。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在平靜、舒適、愉悅的時候,都能夠好好說話。一旦我們處于激動、憤怒、悲痛的時候,往往說話就會口不擇言,自己怎么爽怎么說,事后往往追悔莫及。
在討論不同見解和看法的時候,往往就是由于情緒激動,一心只想否定對方,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導致溝通困難,甚至變成言語的傷害,進而變成人身攻擊。
比如使用“你不知道,你不了解,你說的不對,你的看法有問題……”等類似否定的詞語,這樣只會讓對方聽了心里暗生不爽,因為沒有誰會喜歡被人否定。
尤其有的人還用"你幼稚、你不成熟、你不諳世事、你沒經歷過、你年輕不懂......”等語言,直接攻擊對方人格。結果不僅無法說服對方,反倒對方會因此情緒激動,更加猛烈的反對你。
更糟糕的是,爭論一激烈,有的人就會惱羞成怒,由討論問題轉變為評價對方個人行為品德,結果除了大吵一架以外,沒有其他更好的結局。
言語的傷害,無刀勝有刀,造成的后果往往比你直接踢人一腳打一巴掌還要嚴重和長久。
大腦其實是一個很聰明的東西,在你好心情的時候,它會全身心為你服務。一旦你心情激動處于暴走狀態,它為了保護自己,會直接關閉理智的大門。這也是為什么在生氣以后,我們常常感覺自己剛才的胡言亂語很傻X很無腦。
每次當你感覺要生氣的時候,深呼吸3秒鐘,停一停,想想“這事靠發飆能解決嗎?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在情緒激動時控制自己的言語,是一個人修養高低的直接體現。
03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其實就是好好說話。
調整你溝通問題時的用語,學會把你說的“不對”統統改成“對”。
我大學在報社實習的時候,認識一個學識淵博修養極高的主編,在與他討論問題的時候,我發現,不管我提了多么傻X的問題,他一定會很誠懇地說“對,是的”,并且具體化我說的問題,然后再延伸出來他的看法,指出我們兩個認識的差異。并且結尾一定會說,這只是他個人的看法。
有一次,我根據采訪寫了一篇通訊,其中有一個不太重要的人名我不是很確定,找人核實的話過程又比較麻煩和費時。當時報社在催稿,為了趕時間,我就進行了模糊處理。他看了以后,說這個地方最好還是要準確的人名。我為了堅持自己的看法,說,主要是這個人也不算多么重要的因素,所以就沒有找人具體核實。
他停了一下,說:是的,如果寫的是一篇報告文學,或者是散文小說的話,這個人名確實不需要這么認真的核實,也可以進行模糊處理,但是如果作為新聞稿件,就需要準確的人名,否則因為這一人名的偏差,可能會導致受眾因此而置疑整篇新聞的真實性。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并不一定正確。
確實,在新聞學第一課上,老師就提醒我們,新聞不同于一般文章,真實是第一要素,當然不會因此而區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我當時就很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見,并馬上聯系被采訪人,被采訪人再去核實,最終確定了準確的人名。
你看,他這么牛X的人,并沒有因為我出現這一白癡問題而直接批評我,而是在討論中先肯定我的說法,然后再指出問題所在,如何不讓你心服口服?
先肯定對方,再講自己的意見,學會這一點,這樣大家才可以經常一起愉快的玩耍。當然,我是不會告訴你,你也會因此而成為一個更受大家歡迎的人喔。
04
好好說話,就是你再生氣,也不能說傷害對方自尊的話。
更不要說“我早就告訴你了”“我就知道你會這樣”。很多事我們確實多次提醒過,對方還是會忘記,最后當對方吃虧了、上當了、難過了來找我們傾訴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再反復指責他們了。
我們確實會因為對方沒有聽自己的生氣,可是對方明明就很難過了,你如果還說這些話,只會讓對方更加痛苦,引發更加激烈的爭吵。
好的修養,就是要學會放棄。在相處中不要太爭強好勝,學會在爭論中放棄輸贏,因為有時候你贏了道理,可能會輸了感情。
而且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小事,爭到翻臉,完全沒有必要。除了大是大非和原則性問題,就把勝利讓給對方吧。
有一句話說: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能決定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即使不為了野心,不為了成功,有最好的修養,好好說話,能讓你自己覺得愉悅和幸福,讓你身邊的人也覺得愉悅和幸福,又何樂而不為呢?
我是小張先森,謝謝你的閱讀。
小張先森。一個喜歡寫字和拍照的陽光大叔。靈魂有趣的人,終將在這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