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蘑菇一起讀論語#30天橙長計劃15#《論語三百講(傅佩榮)》論語.為政第二2.4(上)

子曰五,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求學,三十歲時可以立身處世,四十歲時可以免于迷惑,五十歲時可以領悟天命,六十歲時可以順從天命,七十歲時可以隨心所欲都不越出規(guī)矩。

“敢”想

這個呢是孔子的自傳。

論語里面立志有三個對象,立志學習,立志行仁,立志求道,這個志是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心,指的就是讀書人的心意就是他的志向。

三十而立有兩個意思,一是不學禮,無以立,是指在三十歲時,孔子已經(jīng)把禮儀、禮節(jié)、禮貌都學到了,做好了。第二個意思也代表就業(yè),就是說在三十歲的時候,有一定的專長,能夠立身處世。

四十不惑,孔子在論語里面,有兩次被學生請教什么是迷惑,他的回答無一例外都談到情感上的問題。第一個是你愛一個人,希望他一直活下去,你恨一個人,希望他立刻死去,對同一個人又愛又恨那就是迷惑。第二個呢,就是一時的憤怒忘記了自己的安危,甚至讓父母親跟著受累,那也是一種迷惑。

很多事情呢,都是有因就有果的,它的發(fā)生都不是偶然,人是有理性也是有情感的,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情緒,理解因果就是孔子所說的不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