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香港心有向往,終于,我們來到了這里。
早上起了個大早,到佛山里水上車地點拿紙質票等中港通的大巴,07:10分,車準時到了,上車后,就拿出了耳機聽歌,真是我的治暈良藥啊,大概10點半左右到達深圳灣關口,準備出關,這么說,好像有點怪怪的,香港是中國的啊。
由于戶籍所在地不是省會城市,所以,事先在某寶上找了一家旅行社買了團簽,挺便宜也挺方便的,連帶一起買了香港電話卡2天無限4G流量,不得不說,這個真的很有必要,還有2張八達通,這個坐大巴、坐地鐵、坐輪渡都很方便,也可以在便利店買東西,不過,主要還是交通上的便利。
中港通將我們送到深圳灣后,大家就各自下車過關,我們馬上電話聯系導游拿團簽、電話卡和八達通,客服說的地點很清楚,不一會兒就找到了,確認信息后,簽名拿了團簽,我們趕緊去排隊過關,去的那天正好是周六,人還是很多的,也有很多外國友人,大概排了半個多小時吧,順利過關,然后就開始找去香港的中港通,我想對香港最初的切身認識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吧,司機是右駕駛,乘客是從左邊上車,車牌是香港車牌,司機滿口的粵語和不標準的普通話。
上車后大概又是半小時,我們終于在繁華熱鬧的香港下車了。第一站是旺角,沒有走小道,我們直接在主街道彌敦道上行走,人真的是很多呢。即使是初次來香港,也不用擔心人民幣不能用,因為滿大街都是兌換港幣的窗口,只是不知道匯率怎樣,應該會高于銀行,換言之,同樣面值的人民幣在銀行換比在香港本土換要劃算,因為換的港幣面值多。
香港的樓道密集,高樓也多,伸出街道的各種廣告招牌,居然毫不違和,自成一派。都說香港是購物的天堂,旺角西洋菜街、廟街、銅鑼灣。。。如果你是目的性非常強的要來購物的話,那么來了以后直接進店選購就好,但是如果你只是來觀光的,那么,觀光雙層敞篷車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里有兩種選擇,如果你時間充裕的話,可以購買BIG BUS的全日票,這輛敞篷車會帶你看遍香港所有有名氣的景點,聽說中途還會有纜車可以坐,起點是天星碼頭,找身穿紅色POLO衫且衣服上寫有BIG BUS(黃色)的工作人員詢問買票就好;第二種選擇就是香港本地巴士公司運營的H1雙層巴士,這輛巴士由起點到終點只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再由另一起點到終點,也大概是一個小時的時間,車上會有小電視和廣播介紹所到達的站點,不過最好是在下午4點前就坐上這輛巴士,因為有些站點,天黑以后它就不經過了。H1總共只有5輛車在運營,其中只有一輛不是敞篷的,起點在半島酒店,每半小時來一輛車,每一輛車等15分鐘,所以如果你不幸正好碰上了非敞篷車,耐心等下一輛就好,因為下一輛一定是敞篷車,而且香港的馬路并不都是平坦的,坐上敞篷車,就像是坐上溫柔的過山車一樣,絕對值得體驗一次。相比這兩種敞篷車,前者經過的地方更多,會花掉一天的時間,車費大概470港幣,如果只是做巴士的話,大概270港幣,而后者適合時間不足,預算不多的情況,一個來回大概66港幣。
香港是寸土寸金的國際化大都市,不管在什么地方,來來往往的人都很多,行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你會發現這里沒有自行車道,是的,對于土地如此寶貴的香港來說,修一個自行車道太過奢侈,自然你也就看不到滿大街的自行車,摩拜更是不會有,那你會問,真的沒有人騎自行車嗎?答案是否定的,有!我在香港呆了兩天,在兩個時間段看到了有人騎自行車,不敢說是兩輛,因為都是民國時的老式自行車,特征太不明顯。沒有自行車道,可真為難騎車的小哥了,在人行道上,步行都得看路左閃右避,騎車或推著走都不太實際,于是,這位小哥只好在大馬路上與四個輪子的大車爭分奪秒的搶路了,再要不就是被擠在狹窄的車與馬路中間的圍欄之間,小心翼翼的時而緩慢時而飛速的前行。
我想逛街最大的享受就是吃和看了,本想去香港正宗的茶餐廳,嘗一嘗港式奶茶,但由于在尋找茶餐廳的過程中,見到了難得一見的小吃店,酥脆的雞排、可口的花枝丸、新奇的油炸小吃。。。由于已經餓了一路了,只顧著買和吃了,都忘記了拍下小店的名字,想著下次去還能找到呢,現在看來,下次去也只能憑運氣了。
寫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香港人的習慣了。
在你去香港前,無論是你問去過香港的人還是在網上查攻略看消息,去過香港的內地人都會覺得香港人對大陸游客的印象很差,都會覺得內地人沒有素質,在這里我就淺淺的說一下,在香港你要注意哪些體現你素質的細節。
首先,是在街道上行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紅綠燈過馬路,香港地方不大,但是車和人都是很多的,而且如果你是在站牌那里等公交的話,請一定排隊,不要聚集站在排頭。另外,進出地鐵搭乘自動扶梯的時候,請不要和你身邊的小伙伴站成一排,請永遠永遠將左手邊留出一條過道,留給那些趕時間需要步行的其他人抑或是你自己,你會發現即使沒有人走,左手邊的空道依然是那么安靜的存在。其次,是你在小吃店里買了東西以后,千萬不要和在內地一樣,邊走邊吃,因為在香港并不是到處都有垃圾桶的,而且在香港是沒有人一邊撅著油油的嘴,一邊行走的,我想了一下,應該是出于對別人的尊重以及環境的考慮,就像是搭乘地鐵的時候,也請不要進食一樣,所以,如果你在小店的窗口那里買了小吃,請就在那附近站著吃完,垃圾扔到垃圾桶以后,擦干凈嘴巴再繼續行走吧。最后,是對有吸煙習慣的人來說的,在香港是有專門的吸煙區的,你一定以為是個小小的封閉空間,其實不是,就在大街上,在垃圾桶旁,對,沒錯,香港人在路邊都是圍著垃圾桶或是在垃圾桶旁吸煙的,不會像是在內地一樣,一邊走還一邊云里霧里,使得別人被動吸二手煙,所以如果有煙癮的朋友去香港的話,千萬記得找到垃圾桶后再吸煙。
好,吃飽了,擦擦油膩膩的嘴,可以繼續前進了。
香港是著名的海港城市,有寬闊水域的地方給我感覺總是透露著一股人杰地靈,譬如香港的影視,是獨占一份天地的。王家衛的文藝,成龍、洪金寶的功夫,周星馳的搞笑······,這些都縈繞在我童年的回憶里,陪我一起成長,所以來到香港,一定要去的景點自然是星光大道,去和成龍老大哥擊擊掌,去模仿李小龍的經典動作,去看看有多少人與你一樣,對某個影視明星甚是喜歡,可惜的是,我們去的時候,沒能到星光大道上走一走,因為那里正在翻新,要一直到2018年年底才會重新開放,遺憾了,只能希望等到下次去的時候,所看到的,能彌補這次的遺憾。
星光大道是沒法兒去了,只能繼續往前,朝天星碼頭的方向,一路走去,美麗的維多利亞港盡在眼前,都說是水天一色,可是這各種中心的高樓橫在這水與天之間,卻也毫不違和,我想設計師們是花了心思來設計的,無論是建材的選擇,還是高樓的形狀,都相得益彰。不知是天的顏色,映射在了樓層的玻璃上,進而反射入海水中,將海水染成藍色,還是天在地平線那方已將海水染成藍色,渲染到這里,這夾在天與地之間的小小樓層,也只得顯此色。借著天的廣闊,海水的漣漪,這光與影的相互交融,自然而靜美。
去的那天晚上,正好趕上了“Light Music”–燈光音樂節,誠然,維多利亞港的夜景也是十分迷人的,我想香港旅游文化局定是不愿讓這美麗的夜景就這樣靜靜的流逝在游客的駐足一撇或是相機或是手機的一聲咔擦里,所以才讓這燈光伴隨著音符躍動,在視覺和聽覺上都讓人對這美麗印象深刻,無奈全程都是英文解說,只得聽著音樂,賞著燈光,混合著一知半解的英文解說,那滋味,就是一種聽覺上的朦朧美、視覺上的清晰美。
在天星碼頭坐上輪渡,大概10分鐘左右,就到了香港島上,離海港最近的就是灣仔會展中心了,而在灣仔會展中心的前面,就是金紫荊廣場,這里佇立著巨大的金色紫荊花,廣場的設立是為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在這里可以看到飄揚在風中的五星紅旗,每天早上都會在國歌中緩緩升起的國旗。
有句話說,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對于我來說,因為張愛玲,我雖沒有愛上香港,但是我想去港大轉轉,去看看愛玲曾待過的香港大學,在這里,她變得越來越強大,遠離父母,遠離原生家庭的她盡情的施展著自己的才華和個性,文學創作幾乎隨心所欲,我想,那時候的她定是寫文字寫的很痛快吧,簡直就是酣暢淋漓。她雖然因為戰亂沒能到倫敦大學就讀,但是在香港,這個國際化的都市里,在香港大學,她同樣無拘無束,身邊圍繞著眾多各種膚色和各種發色的人,在這里所經歷的種種,對于她之后的創作,是有很大影響的,至少,我覺得是有很大影響的。因為在這里,她碰到了炎櫻,一個性格活潑開朗浪漫的有著一半中國血統一半錫蘭人血統的小姑娘。
張愛玲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散文,叫做《炎櫻語錄》,里面不乏一些有趣又有文學意味的話語。
“每一個蝴蝶都是從前的一朵花的靈魂,回來尋找它自己。”
“月亮叫喊著,叫出生命的喜悅;一顆小星是它的羞澀的回聲。”
炎櫻描寫一個女人的頭發,“非常非常黑,那種黑是盲人的黑。”
如果要說張愛玲為什么將炎櫻視作摯友,我想那是因為炎櫻的性格,她是欣賞的。她寫到炎櫻在報攤上翻閱畫報,統統翻遍之后,一本也沒買。報販諷刺地說:“謝謝你!”炎櫻答道:“不要客氣。”哈哈,多么有底氣的小姑娘,隔著時空,我都能感覺到愛玲對炎櫻的佩服。
看過愛玲自傳的人都知道,她是自尊心很強很敏感的人,雖然父親勉強支付了張愛玲第一年在港大的學費,雖然父親很有家底,但是張愛玲在港大的日子卻并不好過,一件舊的長袍棉襖,幾乎整個冬天都得穿著,不過,還好,香港的冬天并不冷也不長久,對于個子高挑,身材姣好的愛玲來說,美美的衣服自然少不了,不過,可能是因為沒錢也可能是因為才情養就的獨立個性,愛玲喜歡自己設計衣服、自己做衣服,而且炎櫻也會幫忙填色,使得兩人的服裝,經常會成為校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我想,當時,愛玲心里是萬分慶幸能在這里讀書,在這里遇到炎櫻,緣分總是奇妙的,不是嗎?
愛玲寫到炎櫻買東西,付帳的時候總要抹掉一些零頭,甚至于在虹口,猶太人的商店里,她也這樣做。她把皮包的內容兜底掏出來,說:“你看,沒有了,真的,全在這兒了。還多下二十塊錢,我們還要吃茶去呢。專為吃茶來的,原沒有想到要買東西,后來看見你們這兒的貨色實在好……”
猶太女人微弱地抗議了一下:“二十塊錢也不夠你吃茶的……”
可是店老板為炎櫻的孩子氣所感動——也許他有過這樣的一個棕黃皮膚的初戀,或是早夭的妹妹。他凄慘地微笑,讓步了。“就這樣罷。不然是不行的,但是為了吃茶的緣故……”他告訴她附近那一家茶室的蛋糕最好。
張愛玲留存下來的照片有一些,但是在我看過的那么多自傳里,有一張出現的頻率最高:她穿著深色立領改良過的旗袍,雙手扶腰,頭微側,微仰,嘴角緊抿,斜眼看著遠方,那表情似乎有一絲笑意,不知是輕蔑、不屑還是只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她也許是蹲太久了,剛起身扶腰,眼神在遠方一個有趣的場景上定格了一會兒,就被抓拍了。但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也許寫書之人,編排之人,都覺得這張最像張愛玲了,也許她自己也最滿意這張照片了,她內心里就是孤獨驕傲的,遺世獨立。也許因此她才會被胡蘭成形容為“臨水照花人”。但是當我看到“也許他有過這樣的一個棕黃皮膚的初戀,或是早夭的妹妹”這句話時,我卻感受到了她內心的柔軟和善良,否則,她也不會在胡蘭成屢次出軌后,親自寫信離婚,同時將自己當時的稿費悉數寄給他,只因他需要出逃和躲避。她忽略了胡蘭成在名譽、身體和心理上帶給自己的痛,選擇一刀兩斷后,還要為其后路著想。在這里,我是心疼愛玲的。
不過,胡蘭成這些都是后來的事了,至少在香港和炎櫻一起玩耍的這段日子里,她是開心快樂的。在愛玲的眼里,炎櫻是會說俏皮話,而于俏皮話之外還另有使人吃驚的思想的文人。可見,在當時,愛玲是有多么喜歡炎櫻這個好朋友。
而現在,走在港大校園里,我也只能回味,只能想像,只能默默的重新感受一次,當時讀她文章的驚嘆,當時,讀她的心疼和敬佩,感受她的強大內心,感受她的驕傲與孤冷。我知道,現在的港大早已不復當年的模樣,而走在港大校園里,也看不到與愛玲有關的什么標識,唯獨在校園內的書店里,看到了她說的一句話“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我想,這應該就夠了,她從沒想過要流芳后世,只是喜歡書,然后載著才情一路勇敢的向前走,走到最遠的地方,看盡這世間的風景,在燈下,由青絲變成白發,執筆寫到最后一個字。她的靈魂是自由的,心境就像是看透世間的一切一樣坦然,了無牽掛,也許擁抱寬廣的太平洋,才真真是她最想要的歸宿。而她也應該不在乎,這后來的港大校園里,是否還會有張揚的靈魂,我的回答是,是的,這里依然有很多張揚的靈魂。
文藝情結完了,天也快黑了,我們從港大出來,并沒有去蘭桂坊,而是坐上地鐵,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天星碼頭這邊,這邊的人比白天更多了,各種膚色和語言都有,置身于此中,你會覺得這世界是這么小,小到一踏足似乎就到了歐美,滿目金發碧眼,再一踏足,到了印度,周身莎麗香薰,三再踏足,到了南非,迎面墨黑下的明眸皓齒······,也許你還會覺得這香港卻原來也是這么的寬廣,能承載這么多人的居住和旅行,能包容下這么多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觀賞完了維多利亞港的燈光音樂,我們步行在香港的街道上,看著這城市晚上的喧囂與人海沉浮。目的地是廟街,這里的夜市是出了名的,很長,很多攤位,很多外國人。商品風格和內地夜市的商品差不多,只是沒有賣小吃的,沒有賣衣服的,更多的是字畫和小的藝術品。當然也會有一些電器小用具,小掛件,圍巾,包包之類的。街道雖然很長,但是賣的東西都差不多,同一件商品的價錢不同攤主賣的也一樣,有幸目睹了一位外國大媽與攤主還價的情景。
“How much?”
“Twenty”
大媽搖搖頭欲走。
“fifteen”
大媽看看,還是扭頭擺手走了。
我不禁笑了,這熟悉的場景,卻是不熟悉的語言,簡短而明了,你每走近一個攤位,攤主第一句永遠都是“Hello”,這么自然,而那些來這里淘的外國友人,似乎對中國的還價技巧也是了然于胸,雖然只能簡短的交流,但是也足夠了,不是嗎?那些在這里擺夜市的攤主,還得需要一點英文傍身,但是基于香港的教育文化,我想那些是不成問題的。
走完這條街道,再慢慢走回住處,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這一站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nica霞 /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