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作者:云清
讀史使人明智,知古方能鑒今。
《史記》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
也是最為著名的紀傳體通史,記錄了那段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書中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后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透過這本書,我們看到了繁榮的唐朝、殘暴的秦始皇、崇武的漢武帝…
還有皇宮的奇珍異寶,百姓安居樂業;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硝煙、漢武帝揮兵抗擊匈奴的戰爭場面。
令人心曠神怡、神情緊張、但又無可奈何。
書中的角色被,司馬遷描繪的淋漓盡致,有臥薪嘗膽的勾踐,百戰百勝的韓信,一生流離漂泊的孔子。
也有自刎烏江而死的項羽,投江殉國的屈原;一個個鮮明的人物,通過許多故事,讓我們從中受益。
喜歡項羽本紀;項羽豪氣仗義,在安陽奪師,僅用八千子弟兵,便把九路秦兵打得落花流水,久戰久勝。
但卻因在鴻門宴中,項羽沒有殺死劉邦,后來被劉邦逼到烏江自刎,一代將軍壯志未酬。
更為周武王滅商紂而叫好;紂王居功自傲、窮奢極欲,天下百姓叫苦連天。
西伯侯勵精圖治,暗暗儲備力量,最后在紂王眾叛親離的時候,將商紂取而代之。
生靈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
流亡在外,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云,世間百態。
閱讀《史記》,明白了一些成語故事,象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大禹治水、臥薪嘗膽等由來。
通過書中的人物和事件,認識到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深刻體會到,人生百態種種無奈和不易。
歷史無時無刻都在變化著,其中"刺客列傳"更引人深思。
刺客指的是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這五位勇士的事跡。
曹沫.用自己的武力脅迫齊恒公,將土地還給了魯國。
專諸:為了刺殺吳王僚英勇犧牲,報了殺父之仇。
豫讓.不惜生命代價替自己的主人報仇,最終以劍自盡。
聶政.因被嚴仲子的誠意所感動,前去刺殺韓國丞相俠累,被困自行剝皮決眼死亡。
荊軻.受太子丹的命令去刺殺秦王,結果刺殺失敗,但他的勇敢被世人贊頌。
這五位刺客雖然身世不同,成敗不同,地位不同,但他們有著重情義、講義氣、輕生死、扶弱拯危,不畏強暴,舍生忘死的精神。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必向他們一樣去當刺客,要學習他們除暴安良、重情重義的精神,銘記這些刺客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氣魄與精神。
這些故事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見聞,還增加了我們的知識,讓后人知道,我們要行善積德。
要善于 良言忠告,更要為他人著想,這樣的人,才是成大事的人。
讀《史記》了解了歷史,也看見那么多,利欲熏心,昧著良心,為爭奪名利,相互殘殺,道德亂倫的丑事和欲望。
歷史是一面鏡子,是一種經驗,更是一種智慧,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從歷史中明白,國家的安定,民才能安定,才能長久。
像紂王,像晉靈公這樣的昏君,成天只知道吃喝玩樂,昏淫無道,不顧百姓的疾苦。
像堯、舜、重耳這樣的善君王,身知百姓疾苦,便會救災救難,國泰民安。
同時,君主身邊的大臣也應善;只可惜真正像屈原這樣的善臣,又有多少?
我們雖然不能以善治天下,但可以:善行天下 ,積善積德,過清白人生。
回顧歷史,感到無比欣慰,因為我們現在國泰民安,而許多國與國戰火不斷,那里民眾過著“驚魂不定”的生活。
讀歷史,歷史中間有時間軸,而歷史中間人性和規律其實都沒走變化,所以,讀經典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避掉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