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個十四歲的少年跟隨家人一道登上了前往臺灣省的輪渡,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少年會在今后的幾十年中會在整個漢語文壇中掀起一場又一場風暴。這個人就是以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這般驚世駭俗的話而在我的腦海中留下無法磨滅印記的李敖。
李敖曾說:“年輕就是要不信邪,拒絕心靈軟骨病;年輕就要有情趣,拒絕乏味毀自己;年輕就要拼實力,拒絕浮夸不成事。”而他的一生正是這樣有種、有趣、有料的真實寫照。無論他一生怎樣快意恩仇,激情四溢,特立獨行,說到底也不過是為了踐行這三樣不是嗎?
李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影響,年輕時就立志要成為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大丈夫。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可以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從無半點懈怠之情。
自研究所休學后,他抱著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的信念以一己之力為《文星》再造輝煌,可謂扶大廈于將傾,挽狂瀾于即倒。但卻因為針砭時弊時批評國民黨當政不僅導致雜志被封殺,自己更是以身試法,鋃鐺入獄。
但是即使身處于無邊地獄,他仍然心向光明。為了繼續戰斗,他找到了國民黨出版法的一個漏洞:“如果新聞紙類刊物違反當局出版法規,就會遭受到定期停止發行、撤銷登記等一系列手段迫使你無限期停止。但是對于書籍類則只能出版一本查禁一本。而且按照出版法規定,作者可以自己出書,不需要經過書店登記。”
于是為了堅持與黑暗勢力作斗爭,他竟然想到了以定期出書的形式來代替雜志。每月一本書,一本書十萬字的寫作量,更厲害的是堅持不懈,縱使身陷囹圄仍然風雨無阻。
就這樣,他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毅與決心在國民黨的嚴厲打壓下仍然高頻、高效的生產出一批又一批的新作。這樣一位永不放棄、敢想敢干、知行合一,敢于用自己孤單而瘦弱的身軀與整個無邊黑暗做斗爭的人難道不配稱為英雄嗎?如果連與整個世界對立的勇氣都沒有,又怎么能說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言壯語呢?
論有趣,他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妙趣橫生。他主張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于是它成為了民眾最喜聞樂見的一位趣味達人,任何難辦的事情一到了他手里都會化腐朽為神奇,你不得不佩服他那充滿了奇思妙想的大腦。
比如2006年,為了阻止臺灣立法委員會將向美國購買武器這一事情提上日程,李敖竟然當眾在立法院戴上電影V字仇殺隊中的主角面具后開始到處噴射催淚瓦斯,致使多位立法委員離場,會議也被迫中斷。結果,李敖竟然成功的以一己之力阻止了將近新臺幣六千億的軍購案提上日程。
他曾表示:“一個人大腦里沒貨,生活就會沒趣味。因此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腦要起飛。”為什么大腦要起飛呢?因為你放眼望去,你會發現這個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同質化非常嚴重,尤其是年齡較小的朋友,不僅張三和李四差不多,甚至李四和王五同樣差不多。高曉松為什么總是羨慕那個白衣飄飄的民國風華?不也是因為哪里趣味橫生,充滿了優美的詩歌與遠方的田野嗎?
當大家日復一日過上同樣的生活,擁有著同樣的興趣,乃至同樣被電腦、手機或者各種機器所綁架。人與人之間唯一的不同點竟然只剩下了你長得比我漂亮一點,或者我比你有錢一點。這種單調、乏味、無趣的生活真的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嗎?
如何有效地避免被同質化呢?我想只有當你的的大腦變得足夠充盈以及豐富,你也就擁有了良好的品鑒力與欣賞力。這時候的你才能夠真正的表現出自己的生活,也只有如此,你只有一次的人生才不會白來一趟。相反,如果你的大腦中沒有充盈的精神進行填充,可不就是“人為刀俎,你為魚肉”嗎?
他在李敖有話說中縱橫捭闔,古今中外,信手拈來,深入淺出,旁征博引,可謂獨辟蹊徑,妙趣橫生。為的不過是向大家展示書也可以念得很活,知識同樣可以變得很豐富,很多看似無關的事情一旦進行鏈接就會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當你的大腦真的開始起飛,你也就成為了方寸之間的永恒君王。
說起有料,他更是披靡當世,特立獨行,自稱自己的文章是二十四品之外的另一品——狂叛。他也的確像他說的那樣,狂氣縱橫,反叛無雙。他一生寫了一百多本書,被國民黨當局查禁了九十六本。
如果吉尼斯世界紀錄有禁書排行榜的話,他一定會是位于云端之上的佼佼者。即使是對中國大陸一直心存芥蒂的西方媒體也稱他為中國近代最杰出的批評家。
他的博學和雄辯早在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初露鋒芒。作為中學生,他年少時就曾給史學大家錢穆寫信指出他書中的錯誤,令人驚為天人。剛剛邁入成年的腳步,就以一部胡適評傳贏得胡適本人親口稱贊:你簡直比我胡適之還了解胡適之。
及至后來,為了心中的那輪明月,他更是義無反顧地成為了無數人懼怕的罵人大王。經他抨擊罵過的各色人等加起來超過3000余人,古今中外,恐怕也無人能望其項背。別看他罵人無數,卻從來穩如泰山,沒有任何人能扳倒他。
這是什么原因?不得不說這就是實力的功效了。沒有過硬的實力,沒有真才實學,不知道他已經被多少人踩在腳下了。他賴以生存的不正是他那聰明的頭腦以及淵博的知識嗎?
他主張全盤西化,自己卻將經史子集爛熟于心。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在他的筆下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他一腳踏在傳統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另一只腳卻牢牢地駐足于自由主義的土地。無論中西,抑或古今乃至上下在他深厚的的學術功底下都成為了一篇又一篇的華美文章。
鐵肩擔道義,大才著華章。他不僅才華橫溢,一支筆就可以寫出整個世界,而且還可以把整個世界扛在肩上。上世紀90年代,日軍慰安婦問題被揭露出來,日本政府為了爭取在聯合國“入常”,需要設法了斷此事。于是便指使民間成立了“亞洲女性基金會”來解決慰安婦問題,為了破壞日本花錢收買慰安婦從而逃避日本在侵略戰爭中所必須要負的責任。
他傾其所有在1997年舉辦一場義賣會,蔡琴、馬英九等人現場主持,義賣兩百件藏品計兩千三百萬,加上社會捐助共籌款三千八百萬新臺幣,全數捐給了了臺灣籍慰安婦,每人五十萬。這又是怎樣的俠骨柔情呢?
這就是我眼中的當代傳奇——李敖。一個有種、有趣、有料,堅守本心的理想主義者。神州不可一日無臺北,臺北不可一日無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