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解,每章一讀。
文: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解:
本章借神龜愿“曳尾于涂中”的比喻,抒莊子自適于世的志向。
文本中,神龜不僅是死物,也是世俗禮教的象征。對于形體的消亡,莊子是不愿意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不自由令人痛苦。在社會治理層面,禮教是對人的規(guī)范,是社會穩(wěn)定、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的保障。除了它的反面效應(盜國、知競等)外,禮教也是“天刑”,是對人性的束縛和戕害。(并沒有否定禮教的現(xiàn)世作用)莊子“將曳尾于涂中”,體現(xiàn)了他對禮教的反叛,對人性回歸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