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語言的每一個值,都屬于某一種數據類型。JavaScript 的數據類型,共有六種。
- 數值(number):整數和小數(比如
1
和3.14
) - 字符串(string):文本(比如
Hello World
)。 - 布爾值(boolean):表示真偽的兩個特殊值,即
true
(真)和false
(假) -
undefined
:表示“未定義”或不存在,即由于目前沒有定義,所以此處暫時沒有任何值 -
null
:表示空值,即此處的值為空。 - 對象(object):各種值組成的集合。
通常,數值、字符串、布爾值這三種類型,合稱為原始類型(primitive type)的值,即它們是最基本的數據類型,不能再細分了。對象則稱為合成類型(complex type)的值,因為一個對象往往是多個原始類型的值的合成,可以看作是一個存放各種值的容器。至于undefined和null,一般將它們看成兩個特殊值。
對象可以分成三類:
- 狹義的對象(object)
- 數組(array)
- 函數(function)
關于typeof運算符
typeof
運算符可以返回一個值的數據類型。
數值、字符串、布爾值分別返回number
、string
、boolean
。
typeof 123 // "number"
typeof '123' // "string"
typeof false // "boolean"
函數返回function
。(函數屬于對象的一種,理論應該返回object
,但是js里是返回function
,算是bug)
undefined
返回undefined
。
利用這一點,typeof
可以用來檢查一個沒有聲明的變量,而不報錯。
a
// ReferenceError: v is not defined
typeof a
// "undefined"
上面代碼中,變量a
沒有用var
命令聲明,直接使用就會報錯。但是,放在typeof
后面,就不報錯了,而是返回undefined
。
對象返回object
。
typeof window // "object"
typeof {} // "object"
typeof [] // "object"
null
返回object
。(實際上null
的類型就是null
,返回object
也算是bug)
typeof null // "object"
null
返回的類型是object
,這是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1995年的 JavaScript 語言第一版,只設計了五種數據類型(對象、整數、浮點數、字符串和布爾值),沒考慮null
,只把它當作object
的一種特殊值。后來null
獨立出來,作為一種單獨的數據類型,為了兼容以前的代碼,typeof null
返回object
就沒法改變了。
一、數值(number)
- 關于數值的進制
使用字面量(literal)直接表示一個數值時,JavaScript 對整數提供四種進制的表示方法:十進制、十六進制、八進制、二進制。
- 十進制:沒有前導0的數值。
- 八進制:有前綴
0o
或0O
的數值,或者有前導0、且只用到0-7的八個阿拉伯數字的數值。 - 十六進制:有前綴
0x
或0X
的數值。 - 二進制:有前綴
0b
或0B
的數值。
默認情況下,JavaScript 內部會自動將八進制、十六進制、二進制轉為十進制。
如果八進制、十六進制、二進制的數值里面,出現不屬于該進制的數字,就會報錯。
- 關于NaN
NaN是 JavaScript 的特殊值,表示“非數字”(Not a Number),主要出現在將字符串解析成數字出錯的場合。
2 - 'w' //報錯
上面代碼運行時,會自動將字符串x
轉為數值,但是由于x
不是數值,所以最后得到結果為NaN
,表示它是“非數字”(NaN
)。
NaN
不是獨立的數據類型,而是一個特殊數值,它的數據類型依然屬于Number
。
NaN
不等于任何值,包括它本身。
NaN === NaN // false
二、字符串(string)
- 定義
字符串就是零個或多個排在一起的字符,放在單引號或雙引號之中。
'bbb'
"aaa"
單引號字符串的內部,可以使用雙引號。雙引號字符串的內部,可以使用單引號。
"'key' = value"
'hello "world" yeah'
如果要在單引號字符串的內部,使用單引號,就必須在內部的單引號前面加上反斜杠,用來轉義。雙引號字符串內部使用雙引號,也是如此。
'go go \'go\'' //"go go 'go'"
注意,轉義符\
與后面的任何字符數字都只算一個length,轉義符也可以轉轉義本身。\\
空字符串''
和空格字符串' '
是不一樣的,前者length為0,后者為1。
如果長字符串必須分成多行,可以在每一行的尾部使用反斜杠。(不建議這種方法)
var a ='a\
c\
e';
輸出的時候還是單行,效果與寫在同一行完全一樣。注意,反斜杠的后面必須是換行符,而不能有其他字符(比如空格),否則會報錯。
連接運算符(+
)可以連接多個單行字符串,將長字符串拆成多行書寫,輸出的時候也是單行。(分成多行建議這種方法)
var b ='a'
+'c'
+'f';
三、布爾值(Boolean)
布爾值代表“真”和“假”兩個狀態。“真”用關鍵字true表示,“假”用關鍵字false表示。布爾值只有這兩個值。
相與運算符&&
a&&b
必須要a和b同時為true
或者false
,結果才會是true
false
;
或運算符||
只要a或者b有一個是true
時,結果就是true
,只有當ab同時為false
時,結果才是false
。
四、null 和 undefined
null與undefined都可以表示“沒有”,含義非常相似。將一個變量賦值為undefined或null,都表示什么都沒有。
區別:
- 變量沒有被賦值 ——>undefined 聲明了但是沒有定義的變量
- var obj = null ——>null 空對象
五、對象(object)
- 生成方法
對象(object)是 JavaScript 語言的核心概念,也是最重要的數據類型。對象就是一組“鍵值對”(key-value)的集合,是一種無序的復合數據集合。
var obj = {
foo: 'Hello',
bar: 'World'
};
上面代碼中,大括號就定義了一個對象,它被賦值給變量obj
,所以變量obj
就指向一個對象。該對象內部包含兩個鍵值對(又稱為兩個“成員”),第一個鍵值對是foo: 'Hello'
,其中foo
是“鍵名”(成員的名稱),字符串Hello
是“鍵值”(成員的值)。鍵名與鍵值之間用冒號分隔。第二個鍵值對是bar: 'World'
,bar
是鍵名,World
是鍵值。兩個鍵值對之間用逗號分隔。
鍵名
對象的所有鍵名都是字符串,所以加不加引號都可以。如果鍵名是數值,會被自動轉為字符串。
如果鍵名不符合標識名的條件(比如第一個字符為數字,或者含有空格或運算符),且也不是數字,則必須加上引號,否則會報錯。
對象的每一個鍵名又稱為“屬性”(property),它的“鍵值”可以是任何數據類型。如果一個屬性的值為函數,通常把這個屬性稱為“方法”,它可以像函數那樣調用。屬性的讀取
讀取對象的屬性,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使用點運算符,還有一種是使用方括號運算符。
var obj = {
p: 'Hello'
};
obj.p // "Hello"
obj['p'] // "Hello"
上面代碼分別采用點運算符和方括號運算符,讀取屬性p
。
注意,如果使用方括號運算符,鍵名必須放在引號里面,否則會被當作變量處理。
var f = 'b';
var obj = {
f: 1,
b: 2
};
obj.f // 1
obj[f] // 2
上面代碼中,引用對象obj
的f
屬性時,如果使用點運算符,f
就是字符串;如果使用方括號運算符,但是不使用引號,那么f
就是一個變量,指向字符串b
。
方括號運算符內部還可以使用表達式。數字鍵可以不加引號,因為會自動轉成字符串。
obj['hello' + ' world']
obj[3 + 3]
注意,數值鍵名不能使用點運算符(因為會被當成小數點),只能使用方括號運算符。
var obj = {
123: 'hello world'
};
obj.123 // 報錯
obj[123] // "hello world"
上面代碼的第一個表達式,對數值鍵名123
使用點運算符,結果報錯。第二個表達式使用方括號運算符,結果就是正確的。
- 屬性的查看
查看一個對象本身的所有屬性,可以使用Object.keys
方法。
var obj = {
key1: 1,
key2: 2
};
Object.keys(obj);
// ['key1', 'key2']
- 屬性的刪除:delete 命令
delete
命令用于刪除對象的屬性,刪除成功后返回true
。
var obj = { p: 1 };
Object.keys(obj) // ["p"]
delete obj.p // true
obj.p // undefined
Object.keys(obj) // []
上面代碼中,delete
命令刪除對象obj
的p
屬性。刪除后,再讀取p
屬性就會返回undefined
,而且Object.keys
方法的返回值也不再包括該屬性。
注意,刪除一個不存在的屬性,delete
不報錯,而且返回true
。因此,不能根據delete命令的結果,認定某個屬性是存在的。
只有一種情況,delete
命令會返回false
,那就是該屬性存在,且不得刪除。
- 屬性是否存在:in 運算符
in
運算符用于檢查對象是否包含某個屬性(注意,檢查的是鍵名,不是鍵值),如果包含就返回true
,否則返回false
。
var obj = { a: 1 };
'a' in obj // true
- 屬性的遍歷:for...in 循環
for...in
循環用來遍歷一個對象的全部屬性。
var obj = {a: 1, b: 2};
for (var key in obj) {
console.log(key);
console.log(obj[key]);
}
// a
// 1
// b
// 2
注意,遍歷出的順序并不一定是按照對象內部的順序排列的。它遍歷的是對象所有可遍歷(enumerable)的屬性,會跳過不可遍歷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