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逢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到來之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都成為網友們表達“孝心”的地方---或者發出感恩話語遙寄祝福,或者飽含深情地贊頌父愛、母愛,有人甚至制作噓寒問暖、情真意切的視頻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對此,有網友感嘆:“什么地方兒女最孝順?他們都在朋友圈里!”也有網友質疑:“在這里跟爸媽說愛你,你確定爸爸媽媽知道嗎?”
? ? ? 不可否認,通過“朋友圈”傳達感情的做法無可厚非。只是,我們的父母有智能手機嗎?有微信微博嗎?自己加他們為好友了嗎?他們能夠看到你的微信微博、知道你在網上“示愛”嗎?如果一切都是否定的,那這種網上“秀”愛,是否這是“秀”給自己看、“秀”給他人看,唯獨不是“秀”給父母看呢?抑或只是一種自我安慰-----“在微信上表達了,感覺心里舒服些?!边@種“秀”愛,不便指責,但總是少了一點味道。即使我們在朋友圈的表白,爸爸媽媽都聽見了、看見了,愛父母、疼父母更是需要現于平時,顯于行動。
? ? ? ? 相比于虛擬世界的祝福、朋友圈的感恩,付諸行動的陪伴、當面的交流和表達方式更值得贊賞。過節不過節其實不重要,如果只過感恩節,卻不了解自己的父母親,那節日也就沒有意義了。其實只要孩子一點點關愛行動,譬如陪父母聊會天、拉拉家常,父母就會感到很滿足。我們孝敬父母不應該只是挑選某一天做做樣子,而應該形成一種常態的習慣。關愛父母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孝敬父母應融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而不該只在特定的節日里用特定的表達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感恩和祝福。讓愛成為一種習慣,生活才會多姿多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