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天氣預報還是不太準,明明是晴空萬里,預報的卻是多云。8點多陽光就已灑落在陽臺上,9點半,氣溫逐漸升高,陽光更暖更亮。就著這好天氣,我洗曬了兩床被套,一床墊單。然后,又爬到樓頂,曬了三床棉絮。
昨天就和張老師約好了今日下午的騎行,所以在下午兩點前,我趕緊把棉絮被子都收進屋。不能遲到了,既然約好了,就別叫人家等。前兩次尋找那個賣歡喜坨的農家,皆是空手而歸。今日上午特意打了電話預訂,心里估摸著,這次不會買不到吧。
今日騎行的人員增加了一名,李姐禁不住鄉村景色的誘惑,也加入騎行小分隊。我如離弦之箭,在寬闊的漢德大道上飛馳,將同伴遠遠的拋在身后。下午的氣溫已升高,太陽下的溫度估計有20度,不一會兒,后背就冒出一層細汗。但畢竟處于冬日,行至樹影下,冷風吹來,背上的汗馬上就干了。一冷一熱的交替,給騎行增添了別樣的樂趣。
帶著期待,終于來到八鴿山村那戶農家。卻從他家的兒媳婦口中得知,大叔蹬著三輪車去集鎮上送貨去了。雖然事先打過電話,大叔卻忘記了給我們留存。沒辦法,我們只好與大叔商議,約他在集鎮上等我們。
我們又匆匆往回趕,眼睛緊緊盯著每一輛迎面而來的三輪車,滿心期待著那就是我們要等的大叔。終于,在路口處,一位有些矮胖的50多歲的大叔,正騎著三輪電動車緩緩地停了下來。這回不會錯了,就是那位大叔!看到他,我們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他非常熱情,連忙幫我們稱好各自所需的歡喜坨,并且略帶歉意地解釋說自己年紀大了,記憶也不好。我們當然不會在意了,只要能買到就成,這趟騎行就值了,況且,這也是為騎行增添了一別樣的經歷。
買到歡喜坨后,就踏上回程之路。一路上,大家的心情格外輕松愉悅。因李姐的家鄉在外地,從小沒有吃過這種歡喜坨。買回去還不知道怎么吃,向我們詢問。我和張老師兩個你一言我一語地給她介紹起來。歡喜坨這種油炸的糯米食品,僅就我們周圍都有兩種叫法。除這個名稱外,我小時候的奶奶家,大家也叫它“油炸果兒”。是過年時節,大家走親訪友時,主家待客的傳統美食。說著,思緒飄回到小時候,記憶中過年不僅僅是吃熱氣騰騰的歡喜坨,還有奶奶炒的米花泡紅糖水。
“想吃的時候,把水煮開,直接下鍋煮沸盛出既可。出鍋后,加紅糖,還可以打兩個荷包蛋在里面。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一碗加了紅糖荷包蛋的歡喜坨,已是非常貴重的待客食品了。”我一邊說,一邊沉浸在過去美好的回憶中。“現在的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極大的提高了,過年的美食品類繁多。加之這種食品本就有點油膩,一般情況下,既不會往里面放荷包蛋,也僅僅是過年時節的一道尋常的地方美食,”張老師接過話茬補充道。我們一路邊聊邊騎,談論著美食,還心情欣賞著沿道的田野美景。不知不覺間,我們帶著滿滿地收獲,很快回到了家中。
一天下來,我心中滿是滿足。今天的時間利用的非常好,年前既洗曬了,又買回期盼已久的美味。
想著即將睡在被太陽曬得熱哄哄的被子里,聞著那股陽光的味道,心里就洋溢著幸福。今夜,一定會收獲一個溫馨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