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魚書緗
(一)
小周末和木雪去看Lina的新居。
Lina是我在大學校園里第一個say hello的朋友,也是我在大學宿舍推門而入時唯一一個站在床邊跟我招手的舍友。她和木雪在一個班里,我們同舍不同班,相處順暢,小磕碰不足,大磕碰沒有,緩緩前行的歲月里,徑直走了整整十年。
畢業之后,Lina和雪莉讀研,我和木雪找工作賺錢。
Lina和雪莉是屬于聰明伶俐那一類,只要是稍稍上心的事情總會順利獲得超額分值,學習上一直暢通無阻。我和木雪便是純粹的榆木頭型,認認真真,最終也還是平平無色。
我們這十年不曾回首,大抵是各自生活和工作的摸索前行。我們那一代人,成熟的晚,錯過了很多好機會,也錯過了尚好努力的時機,是租房的一代,也是最肯揮霍大學青春的一代,更是無病呻吟在青春里談恨老去的一代。
Lina的寶貝女兒半嬌羞的沖我和木雪眨眼,我側眼看Lina的神情,已然為人母的淡然。
許久不見,卻也不多話,靜坐在一起看孩童玩鬧,也不覺尷尬。Lina做了一桌子的菜,我記得,我們那四個舍友里,她是最不善廚藝之人,所以從未想過她會親自下廚燉肉炒菜搞烹調。她說,老公正趕上出差,不巧,怪我們無福享受了,她老公做的飯特別好吃,上次小任去吃了整整一大碗呢。
Lina說,現在的工作,雖然賺得比以前少,可是,覺得很喜歡,以前在企業里,總是煎熬,現在雖然學生們有時候也會讓人頭疼抓狂,可是塌心。
我咀嚼著可樂雞翅的甜膩,感覺到她的甜膩流入心底。雖然對生活偶有抱怨,也會有那么一個時刻覺得自己無所事事,可最終這生活的色調里Lina還是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都愿意把好和壞作為終極直率的評論詞匯,可是還有一個更溫潤的詞,我想,應該是“合適”吧。
(二)
于婚姻,年齡無非是標注在最低端的尺碼,無足輕重。
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錢老爺子不是說,圍城一詞之所以稱之為圍城,無非是,城內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著進去。
在結婚之前,二十幾個春秋里,大多數人都是獨自一人。親情在這里不作數。
木雪跟我們其他舍友不同。單身,獨立,自立,可以喧嘩起舞,也可以靜待云亭,看云卷云舒。食人間,有煙火,食高雅,可端莊。
獨善者,并非怪胎。我相信,總有頻道那么一回事,頻道不同的人,總是無法理解其他頻道的人,也無需理解,因為他們都在各自的頻道里歡快暢游。無需俯首,無需低眉。
所有的狀態,沒有好與不好,適合才是最好。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我們都有自己的舒適區,生活的種種,不是計較的多少或是富足與否,而是在這段生活里可以激發我們最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