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貨幣
文:Recycler
104/190.2181
在看一則新聞,一個老外感嘆在中國很方便,出門只需要用手機,甚至刷臉就可以實現電子支付。不必攜帶大量的現金外出,給人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安全。看著新聞,不免自嘆,此方便是真的方便嗎?這樣好嗎?
先要從貨幣的起源開始。找了點資料: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換發展的自然結果。原始社會后期,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原始公社之間出現了最初的實物交換。隨著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商品交換逐漸變成經常的行為。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換中常會出現商品轉讓的困難,必然要求有一個一般等價物作為交換的媒介。當一般等價物逐漸固定在特定種類的商品上時,它就定型化為貨幣。”
可以看出,貨幣是在物物交換過程中出現麻煩后而產生的替代品。這種起源的理由,也許是專家考證過的,畢竟是幾千幾萬年前的事,沒有記載更沒有親見,一切都也許是想象。
我想象貨幣的起源應該是這樣的。我有米你有肉,我們按照獲取難易程度按比例交換。米收多了,肉獵多了,放幾天就會爛。米和肉多了,分出去不就行了。不!自私的天性,寧可爛掉也不送人。(為什么會自私,人類之間不是互相友愛的嗎?這個問題,問問自己就知道答案!)但是爛掉又有些可惜。怎么辦呢?自然是找村子里最智慧的人想辦法。問題再多,總能想出辦法。你們收獲不是有剩余嘛,多余的村里收下,給你幾個貝殼作為憑證。等你啥時候沒糧食的時候,再拿貝殼來換糧食。村里收了很多糧食、肉、布匹。不論用什么換來的貝殼,貝殼都差不多,分成不什么兌換的。有些人就用貝殼找村里換自己需要的米、肉、布。當然了,這是我瞎想的,也可能是村長規定的可以隨意交換,不必耍小聰明。這就是我所想象的貨幣的起源。
貨幣得和人類生存的物資有關,得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但是這是最初的要求。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富余越來越多。隨著科技發明,新鮮事物越來越多。吃飽喝足,人們就開始需要不同的東西。一部分人繼續追求生活質量,一部分開始追求無形的東西。例如快樂。有人花錢買票聽相聲,相聲雖然不能吃喝,但是可以給人帶來快樂。我們可以用貨幣換來快樂,可以用貨幣換來信仰,可以用貨幣換來我們所要想要任何無形的東西。
我自己分析貨幣起源,得有四個條件。一是將關系人類生存的物品換成貨幣,有需求就可以換成貨幣。在原始社會,總不能拿汽車換錢吧,給原始人汽車也沒什么用。二是收獲要單一而富余,生存物資要有富余才會去交換。三是要有個規矩,權威人士制定規矩,能動員全體人員履行這個規矩。四是要有欲求,想得到不同的東西。
說了半天廢話,就是想說一個問題。貨幣必須是有價值的東西,貝殼、金銀銅鐵錫都可以成為貨幣,哪怕是用樹葉和石頭。現在我們用紙幣,也是紙張經過了特殊處理,讓紙張有價值。如果讓貨幣成為無形的東西呢?
什么是無形的東西?記賬!兌換的糧食上交集體,集體給個人記賬,個人得到的只是白紙黑字。白紙黑字個人簽名代表了個人在集體中的信譽,按理說應具有一定的價值。如果失去了信譽,任何形式的個人證明都如樹葉和石頭一樣,毫無價值。
所謂失去信譽,兌換了一百斤糧食,但是記了二百斤的帳。為什么敢如此亂記賬?我自己分析得有三點原因。一是倉庫存儲物資多的沒數,怪誰呢?科技發展了農林牧副漁,同樣的精力比過去產出更多的物資。二是私情的深厚。動物餓急了分不清敵我,有些人餓急了懂得忍讓。并不是人天生會忍讓,而是在長期的文化熏陶中,有些人越來越重視感情。有了感情,有了職權,隨手就可以更改一下賬本。三是個人產出物資過多,不急著從倉庫兌換自己所需要。這就是讓一部分先富起來的結果,富起來后吃飽喝足都存起來。總結以上三點,通過記假賬給了一些人鉆空子的機會。
電子支付本應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用工作或是物資兌換鈔票,鈔票再記錄在網絡這個賬本上,自己得到只是網絡上的一串數字。會不會也有這種情況,交上了一百元真鈔,換得電子銀行二百元的電子數字,亦或是換得游戲中二百元的虛擬貨幣。電子銀行徇私舞弊的情況比較少,畢竟是國家機關,受人民監護。但是在虛擬的游戲世界,私人公司的游戲想給誰游戲幣就給誰游戲幣。有人花一百真鈔買二百游戲幣,有人可以用二百游戲幣換一百五真鈔。如果游戲幣是因為私人感情額外多給的,那么真鈔與游戲幣就失去了真實的關系,游戲幣如同草石。
我一直搞不明白,憑什么游戲幣可以和真鈔之間可以互換?游戲幣的產出是否有國家規定?有些人是通過游戲花錢買刺激,有些人通過游戲賺點外快。各得所需,就給了一部分人造假的機會。花錢買什么都沒問題,但是反過來再通過虛擬貨幣或是虛擬裝備換錢就容易破壞現有的貨幣制度。
電子支付從理論上,也可以出現網絡游戲一樣的弊端。當部分人越來越富裕,儲備越來越多,貪心不足的人就有可能徇私舞弊。
據自己的淺顯的認知,鈔票依附于黃金,維持一個比例。當有人想多印鈔票獲得更多的物資的時候,剛開始會有所收獲,但這只是暫時的,接下來就是通貨膨脹。而電子支付依附于現金,蓄意修改電子賬號的數字,接下來是一環套一環的虛假。失去了真實的東西做基礎,完全信任不確定的東西,將會帶來更大的問題。試想一下,銀行不用印刷鈔票,每次發工資,每次購物用的只是一串數字。這種數字沒有任何價值實物為依托。雖然網絡防火墻復雜,但是對于有權有私心的人來說,就是一樁沒本錢的買賣。古往今來,又有誰能逃開“權”和“私”這兩個字呢。
就這些,知識儲備有限,寫的有點亂,自己暢快就好。
~~~~~~~~太長不看~~~~~~~~~
簡版:我們信任的東西應該以實物為參照。
~~~~~~~~~~聲明~~~~~~~~~~
歡迎交流思想。
謝謝您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