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5日11:27
天色已晚,此時,北京仍然很繁華。放眼望去,暫且不提車站商場和超市這類平時就很擁擠的地方,就連小路上,街道上,都是人山人海。快過年了,北漂的生活終于告一段落。
北京的末班車很晚,有些竟然持續到凌晨一點,卻從來都不會缺少乘客。本想搭一段路,賞沿途風景,無奈擁擠的人群擾了興致。于是漫無目的的走著,走著。
Paste_Image.png
當整座城池漸漸的安靜下來,當奔波的人群慢慢沉浸于夢鄉,煩亂的心也緩緩趨于平靜。我站在天橋上,看著川流不息的車輛,總在想在那萬家燈火中,是不是有一盞為他們而亮。我喜歡霓虹燈,雖然有著紙醉金迷的嫌疑,卻如夢如幻,如癡如醉。從小,對那些一閃一閃的燈光就沒有抵抗力,于是喜歡上了城市。為此,來到了北京。
但是我并不喜歡這里。第一次來的時候,就覺得這里到處都是匆忙麻木的身影,沒有溫暖,沒有溫馨,更沒有朋友。這里對我也確實沒有誘惑力,我不看演唱會,不看電影,不會游泳,不會滑雪。于是我也開始了庸庸碌碌的生活。
去師兄家做客,看到兩個人蝸居在一間小小的房子里,好幾家人共用廚房和洗手間,心中充滿了委屈,甚至想逃離這里。下班后我總是把自己鎖在家中,同事間的聚會也都一一謝絕了,我屏蔽了來自外界的所有信息。自己就像被隔離的患者,不同的是我厭惡了外界的一切。
或許生活一直就這樣,無風無雨亦無波無瀾。不帶一絲感情,也不帶任何色彩。可是某天,當整座城池熟睡后,我貪圖他的沉寂,偷窺他的美麗,一個念頭竟然一閃即過,我竟然喜歡這里了。不足十平米的小房子里,一張床,一架衣櫥,一方書桌。那間小小的陽臺,卻有著干凈明亮的玻璃窗。每天夜里,我喜歡坐在這里,煮一杯熱牛奶,看著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突然覺得,似乎在北京的生活并沒有那么糟糕。這里的世界,也不像媒體所描述的那樣殘酷。
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小房,有自己想去的地方。有夢想在的地方就是天堂,有自己在的城市就是故鄉。所以無論走到哪里,我都沒有背井離鄉的錯覺,更不會每逢佳節倍思親。于我而言,家只是一個情感寄托的地方。隨遇而安,是我的現狀;隨心所動,是我的信仰。有時候,覺得自己是一株蒲公英,長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飛向了何方。
Paste_Image.png
北京,就像一座空殼,漸漸失去了昔日的嘈雜和喧嘩。整個城市歸于沉寂,沉淀著幾千年的文化。踏上一段旅途,尋找遺忘在光陰里的故事。漫長的旅途,我不再煩躁,靜靜的看著同行的友人,聽著他們窸窸窣窣的嘮叨。仿佛以前,自己從未生活過,只是簡簡單單的活著。
五彩絲帶直入云霄,大紅燈籠掛得高高。霧霾停留在半山腰,遮住了落日的光照。籬笆上掛滿了枯葉,小徑上填滿了腳印,門墻上刻滿了歲月。那滄桑的臉龐,那狂亂的草書,那精致的方硯,那黛青的圓石,彰顯著主人的節操。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看到這張手稿的時候,心里像壓著一塊石頭。突然想起林徽因那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突然想起瓦當那句“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共鳴的人,或許能夠打開此結,舒展了他的眉梢。而我,始終是一個過客,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留下的不過是背影和詩謠!
回到小窩里,煮飯熬粥。一個人,一座城池,一段段故事。打開昏黃的臺燈,一方書卷,一場離殤,慶幸沒有寄人籬下,沒有躊躇滿志,沒有郁郁寡歡。走在奮斗的路上,戀上北京或許是早晚的事情。這是一個風華絕代的城池,這是一個繁華似唐的都市,這里能毀滅你的現在,同樣也能成就你的未來。
后記:
以前總覺得因為喜歡一個人所以喜歡一座城池,現在倒覺得喜歡一座城池才喜歡這里的人。但愿平凡瑣碎的生活沒有磨平我們的棱角,但愿殘酷骨感的現實沒有澆滅我們的激情。我們總是喜歡給自己找借口,沒有努力只有抱怨,沒有拼搏只有指責。我覺得生活得不如意,不是你無力改變,而是你不曾改變。請相信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寫在北京,愛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