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昨天那一篇文章開始,我接下來可能要和自己較真了。
今天一早,有一個每天30字做到365天不間斷,這個話題的討論。我又想當然的以為,完全沒有問題啊,才30個字,要求也太低了吧。我完全可以做到,但是再去想,過去的這365天里面,我確定每一天都沒有間斷嗎?心里沒有底氣。
自律,內驅力,還有人必須成長,還有時間管理。不止一次的去想過這些關鍵字。也一步步的能想的再深一點,比如想到寫作才是把這一切串聯起來的“元技能”,因為寫最終指向的是不普通的思考方式,我們一直想要的不遷就的人生,想要讓自己寶貴的一生足夠狂野。那,沒有選擇,馬上開始學習積累這元技能吧。
還請看到這些文字的朋友們,原諒我這樣寫的方式完全沒有章法,邏輯什么的。我暫時給自己說不要太在意這些,因為我想給自己時間,先對自己有耐心。比起寫得好,我想先能寫得出。
特別喜歡羅永浩,和菜頭,還有因為李笑來說過幾次徐小平老師是真性情之人,我也對徐小平老師也又多了幾分敬佩。
現在看周圍的人,自從開始學習,每個人都在想辦法掙扎著打磨自己的“作品”,一起寫作的朋友們也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都開始反思的問題是,什么才是自己最核心的技能呢?我知道大家不服輸的表面之下其實也很需要鼓勵和陪伴。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我也一有機會就給身邊的朋友,假裝是在賣萌,其實是真需要,需要同行在路上的人的陪伴和鼓勵。雖然也知道,一個人想要真強大,只需做到即使沒有鼓勵也依然能彳亍前行才好。
創造沒有那么容易。和菜頭早說過,我也是最近通過觀察身邊的人,體驗的更具體一些。笑來老師也說過,一個人一定要奔著有自己的作品去努力。
看到他們不停的嘗試,推到自己再重新開始。在心里暗暗的佩服他們,他們可能也不知道。比如有一個小伙伴不停的在打磨自己的作品,有時候支持者少,我知道他不會放棄,也知道他早晚有一天會找到自己的路,會把自己的能力產品化。
好朋友給我發了一篇文章:《徐小平:關于那些最終將影響人生格局的問題清單》,又瞬間給我滿滿能量。讀《好好學習》這本書的時候,成甲提到過的反思日志清單,有很深印象,自己也會每天都寫一寫一天下來的收獲和反思。但因該沒有按他說的按清單來反思有效。可是他書里提到過的自己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來做自己的反思檢查清單,或許是給自己找到借口,覺得不適合自己,也沒有去實踐。
這篇文里面徐小平給的清單,值得我們每一個都認真。或許最好拿來當作自己的每天,每月,每年,人生每一個階段來反思的清單。
(二)
接下來我列出這清單,和自己的暫時理解。(我相信隨著多看一遍,和去實際中對照要求自己做到,每一次的理解會不同。)
1、選擇決定命運,認知決定選擇。養成隨時隨地跨界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不斷探索,專業以外的知識新邊疆。
(我才意識到,也是很感慨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在于認知,這也是自從我見識到了一個別人家孩子的世界之后,就停不下來學習的根本內驅力。反觀自己,一開始就意識到了落后,學習能力也落后,先要學會學習,就要先去了解大腦是怎么工作的,比如,先去學習認知心理學方面,大腦記憶這些方面的知識。還有一個技能,英語是學習路上先行工具,必須學會。工具還包括檢索技能,比如會用google,找答案,找好的學習資源。)
2、在人生大事上學會運用經濟學思考模型。人的價值高低取決于稀缺性,即不可替代性。所以,無論做什么工作或者選擇和誰一起生活,都要把事情做到別人無法替代的程度,這是對自我價值最好的保護和經營。
(稀缺性,也是最近看到大家都在討論什么才是你的核心技能,我也開始去想自己。無法代替的程度,想到了黃有璨說過,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你自己的長板你怎么才能做到無人代替。同時想到的還有,笑來老師總是強調的,做第一,原來都是相通的。)
3、利他和利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應該把不計回報的幫助他人,變成自己的一種本能。利他精神發展到極致終究是成就自己。
(這讓我從笑來老師之前的文章里面學到的概念又多了一個角度去驗證。先做個領導者,不停的成長,并給周圍的人帶來價值,讓周圍的人更值錢。還有創作時忘我,忘我時愛人,還有你要必須是真為用戶的長期價值著想才是運營的根本。)
4、我家里掛了一幅字,上書“唯大丈夫能本色,是真英雄自風流”。本色、真情是人的重要品質。在人生的一些重要時刻,一定要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情表達出來,讓對方知道你的真情實感。沒有什么比本色示人、真情待人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了。
(哈哈,關鍵時候要會哭?是這個意思嗎?我想到了很多那些走在前面的標桿,想到了羅永浩,想到他總能把別人打動,讓別人眼睛里有晶瑩的小花。但認真一點,其實想一想,任何時候都別忘記要本色真誠, 坦誠最能打動人,我依然相信一切都有感知,最不能丟的是真誠。)
5、 就金錢而言,成長性比絕對值重要得多,結構性比起步點重要得多。要盡量選擇那些能夠給自己帶來杠桿性收入和“收入本身帶來收入”的工作。所以,與其拼命尋找一份領取高額工資的職業,還不如參與一家靠譜的創業公司、學會用互聯網把自己的能力產品化、研究這個時代新產生的財富創造機制,才會更有可能接近財務自由。
(這一段沒有刪減。開始的時候說,我們都在想著掙扎著來打造自己的產品。再來結合這一段,還有黃有璨說的怎么在互聯網上有自己的生命力,再結合,怎么把自己的一份時間出售多次,可以再好好琢磨這一句話:學會用互聯網把自己的能力產品化。)
6、 金錢的作用有其“臨界值”。在達到這個臨界值之前,金錢是和個人幸福感正相關的,所以必須尊重和重視金錢的基本價值。使自己成為一個體面的人,這是你參與社會交往的前提。但是,一旦突破這個臨界值(美國人的研究是年收入7.5萬美元),金錢就不再直接創造幸福感,而是變成一種工具,把這個工具的力量最大化成為它本身的目的和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做天使投資,和比爾蓋茨做慈善,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自私”:把金錢變成幫助和影響他人的工具,以此獲得自己的精神回報。
(可能大部分人還在臨界值之前,我們要光明正大的說自己愛錢,然后想辦法讓自己更值錢,在一邊單份出售著自己的時間的同時,要多去琢磨怎么才能一份投入的時間賣出多份。)
7、人生遠比我們想象得漫長,所以不爭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把一切機會和挫折都放到盡可能長的周期里來思考。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老師當年高考一共考了三次,作為一個年輕人,在當時所經受的壓力和摧殘是不可想象的,可是站在今天回頭看,那只不過是非常非常短暫的一個瞬間。
(時間的價值,積累的價值,不都是笑來老師也一直強調的嗎。還有和菜頭說,能持續寫,時間會幫你沖掉很多對手。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競爭對手多,那是因為你做的不夠久,也根本談不上做的夠不夠好。這里他用了摧殘。)
8、當有兩件事擺在你面前,一件你輕松可以上手,一件需要你從頭學習摸索,別猶豫,選那件難的。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但是每次都是那件更難的事情成就了更大的成果。我所認識的所有高手,都有一種“舍易求難”的本能。
(太激動了,舍易求難,仔細想一想這不就是普通人和高手之間思考方式的不同,從而選擇也會不同。千古劉傳說他為什么非要去最貴的地方,打光所有的子彈,去北京物理上更接近牛人。)
9、在任何一個領域,輸出能力最強的那些人都會摘走最大的紅利。無論是寫作、還是演講,你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強化培養至少其中一種輸出能力,并且長期堅持向外界輸出自己的思考和觀念,直到成為市場中最強的前20%。
(一定要聽徐小平的。笑來老師也說過寫作,演講時必備技能,再次聽他說,寫作更要變成剛需。)
10、時間是每個人與生俱來所持有的唯一且最重要的資源。但時間并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產生同樣的回報。你必須有能力做出取舍,把時間投入在那些最有價值的事情上,同時承受可能由此帶來的遺憾。當然,什么最有價值,見仁見智,就我個人六十年的人生感受而言,依次排序是:持續的學習發展自我、友情、成就那些比我年輕的人。
(同樣是說時間,我想到了笑來老師寫過一篇文章,說機會成本,嘗試理解為選擇時候,你放棄的那一部分的價值。徐小平老師的依次排序,也值得參考。)
11、強化自省能力。自省是人防止精神衰老、事業衰退的秘訣。自省的能力來自不斷學習。
(最后一條我都有點懷疑是不是徐小平老師說的了,因為有得到的植入廣告。但是自省能力來自不斷學習也是對的,自省能力是不是也是元認知能力呢?)
(三)
把這些一條條的都寫下來,把自己的理解也寫下來,和只是讀一遍就過去了,意義不同。結合這幾條,嘗試每天在反思自己的時候把這些考慮進去,做每一個選擇的時候,也可以用得上。因為影響人選擇的不是邏輯,是價值觀,價值觀從哪里來,我們以為的本該就對的底層價值觀,是真對的嗎,我們懷疑過嗎?而學習,就是不斷的讓自己去見識到我們原來根本就不知道的的價值觀,見識的多了,我們就會知道哪些是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