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夜,趁著夜色闌珊,月黑人少,我萬分羞澀的拋出這幅第一次嘗試的思維導圖,字寫的龍飛鳳舞,畫也沒得章法[捂臉][捂臉],見諒哈!這也是我第三次重聽《關鍵對話》。
每一次聽同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觸點。
這本書里,我聽到一個形象生動的詞“雙核”,提醒我們在關鍵對話時腦子同時要運行兩種模式,一邊要記住溝通的內容,一邊要隨時觀察溝通的氣氛。當發生與對方僵持或激烈對抗傾向氛圍時,一定要暫停當時的溝通內容,以緩和氣氛來擺脫僵局,否則就很難達到最終溝通的目的。比如,我們在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媽媽們就很容易陷入嘮叨、喋喋不休的數落里去而不自知,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孩子早已緊鎖眉頭,閉緊嘴巴了。因為談話的良性氛圍已經被破壞了,自然是一次失敗的溝通經歷。正如樊老師所說,這時的媽媽就是一個“單核”大腦在運行,只關注溝通的內容,沒有觀察到溝通最關鍵的氛圍。
書中還說到關鍵對話中要牢記溝通的目的與意義,這樣在彼此意見產生分歧時,多提醒彼此談話能達成共識的目的。為此,具體說了很有操作性的步驟,非常中肯,相信很多書友聽后都備受啟發,在此不一一列出了。
都說看圖可以說話,我自己初次嘗試的草圖是邊聽邊記錄的,雖然有些簡陋,但是也是自己對這本書再次的咀嚼和感悟。希望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能對一本好書讀懂、啃透,從而為我所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