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位喵先生
成長就是一路上學懂將不該說的話,往心里收一收。
01
在昨晚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喬任梁是誰。
就在放下手機五分鐘的時間里,朋友圈里的自媒體已經刷爆屏,好奇心督促著我上微博看了一下熱點。各種傳聞,SM死亡、抑郁自殺等等,再看那張充滿燦爛笑容的照片。
原來是他,最深刻莫過于他出演過陸貞傳奇,飾演那位專情的皇帝。還有一系列的電視劇,各個屏幕上越來越多有他的身影,聽聞過他跟井柏然同期出道,在這兩年才逐漸紅起來,看來他也熬到人盡皆知的時候,可以大展宏圖,可以……可惜……
今早去喝茶,還見到電影院外面那張《我們的十年》的海報,一如既往燦爛的笑容。
人生如戲。
一直堅持寫文的習慣,故事、勵志、感情、軟文、甚至傷春悲秋什么都愿寫,但一直都保持不追熱點的原則。只是因為,多數我們表面能看到的所謂事實,或許從來都不是事實,而是經過數百萬人的包裝后,大眾愿意相信的"事實”。
而更多的自媒體,都是些無力接近真相的人,憑著一些自認為的想法,強加進這條熱點上,為了炮制一條爆文,制造輿論,不顧及這炮灰嗆得當事人喘不過氣,只顧公號上粉絲的增長,從此平步青云。
分手、離婚、結婚、撕逼等等這類情感的話題,打打口水戰無妨,見仁見智。可這次,關于生死,卻看清了很多自媒體的底線何在。
某自媒體發文題目是“關于喬任梁這件事”,而內容卻是“關你屁事!你連對象都沒有!你連性生活都沒有!!”;有些報社立刻發文,沒有任何憑據,說出所謂“事實”;有娛樂記者深夜到訪現場,"直播”實地情況,圖文并茂……
更多的是,都拿著這條熱點做營銷,不斷地博取眼球和關注。
與此同時,也看到很多傳播力極強的大V,對此保持沉默。
而這份沉默,恰好是我們所需要尊重。
各種突發事件一直在試探媒體人,人的底線到底為了紅為了錢,能低到哪里去?
其實,與其學懂如何更好地說話,不如學一下何時應該閉嘴。
02
以前的想法是,有什么想法就大聲說,何必扭扭捏捏地像個弱者。
現在的想法是,控制說話的沖動,將想法先過一下腦袋,還是想說的話,那才去說。
海明威說過:“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
還在讀書的時候,為了三言兩語,大動干戈,言語間盡是傷害。誰跟誰分手了,誰是小三;誰到醫院墮胎了,爸爸是誰;誰家里其實很窮,還裝出一副高冷的樣子,其實是靠救助金上學……
小小的一棟教學樓里,全是謠言的回響。
原以為逐日隨著時光成熟的我們,多一些說出的話會通過大腦,然而……
在職場上,還是少不了茶水間的你一言我一語,因一件小事抑制不了心里的沖動,便跟同事撕逼的決裂場面;誰搶走誰客戶明嘲暗諷后,低聲細語卻讓整個公司都知道的飛速傳播……
我們可以不知道所謂的道德準則,但起碼要知道在沒了解真實情況之前,學會閉嘴的技能。
過去以為世界上最能傷害人的莫過于利器,現在覺得最傷人的莫過于是沒有道德底線的人心。
03
“你是當事人嗎?怎么知道他們是這個原因離婚的?”
“別人說的嘛!”
“別人還說你丑呢。”